會計準則對高校財務的干預分析

時間:2022-10-13 04:00:56

導語:會計準則對高校財務的干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準則對高校財務的干預分析

一、前言

我國財政部門在2012年3月期間制定并實行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全面修訂1997年制定并實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意見稿以一個新的視野建立了事業單位會計體系概念框架,但是還存在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

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確立了會計核算原則,明確了會計核算的大致方向《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專列章節中提出了會計核算原則,主要包括:重要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可比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以及可靠性原則等,其中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以及可靠性原則是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主要要求,是財務報告中含有的會計信息質量應當具備的基本特征,而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以及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初級要求,主要是對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以及可靠性原則等會計信息質量主要要求的完善與補充,應當根據質量要求對會計處理原則進行分析。《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同一類型的事業單位中,當不同單位出現相似與相同的業務或者事項的時候,應當按照相關規定中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所以,對于一些相似或者相同的會計事項,高校會計制度應當對其進行確定,確保高校財務管理的合理性、實效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一種根據會計工作人員職業判斷比較大的原則,它規定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會計事項的經濟實質或者交易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報告以及計量,不單單只是將事項或者交易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實際財務管理中,對于原始憑證的歸集與分類,會計事項的處理與認定都需要來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高校會計實踐過程中,資金最終去向、事項性質均可以作為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表現形式對其進行判斷,所以高校會計制度應當明確對于會計信息質量存在明顯影響的事項,確保高校間會計信息處于一致的狀態。

三、《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采用了經過修正之的收付實現制,但是缺乏具體的指導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方面通常采用收付實現制,但是以部門事項或者業務能夠采用權責發生制。此規定并沒有對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與應用范圍做出一個明確的指導。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會計制度改革試點并沒有全面的開展,高校會計人員的思維還未完全統一,所以實務操作容易出現混亂情況,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現階段實行的高校會計制度是于1998年制定并的,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內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部中,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對高校做出了明確的要求:①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一個高等院校智能開設一個零余額賬戶;②對各個部門的預算進行綜合并提供,一個高等院校一本預算;③收支實行兩條線管理,預算之前的紫金收入必須上繳至財政專戶;④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即高校財務采購款并不是直接撥給高校財政部門,而是根據采購活動與預算的實際情況,直接將采購款撥付給相應的供應商。內部中,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化,高校在資金籌集方面采用的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①上世界90年代初期,我國高等院校在辦學體制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政府全面控制逐漸轉變為高等院校自主進行管理。我國制定并實行的《高等教育法》與《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高等院校具備的自主辦學權利與獨立法人資格進行了確定;②1999年,我國高等院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全面實行;同時,也是在這一年,我國高等院校校辦產業與學校正式脫鉤,獨立進行核算;③我國所有高等院校在1997年基本上完成了學生繳費上學與招生并軌改革,高等院校收取的學費成為自身辦學經費的來源之一;④我國高等院校的數量逐漸增加,新校區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高等院校在銀行貸款方面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國高等院校自主辦學的市場傾向與財政預算管理的計劃體制,要求修正制會計核算基礎必須對“雙軌制”進行試行,高等院校可以依照穩健性、謹慎性原則,在財政預算資金往來方面實行收付實現制,對于非財政預算資金往來以及高等院校內部管理方面實行權責發生制,以此來適應我國高等院校當前所處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

四、高校會計核算受到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影響發生變化

1、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隱性債權問題,應當重視此問題的解決1.1權責發生制原則下,我國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學生欠繳學費就能夠將其納入高校賬務系統中,完善制度性缺陷,加強高校院校的財務監管。1.2根據會計學,對于收入的確定至少要符合以下三項條件:①經濟利益流入增加了資金成本或者減少了負債;②一些與收入存在聯系的經濟利益可能會流入;③能夠對經濟利益的流入額進行準確的計量。高等院校內部中,社會服務功能的加強與產學研的快速發展,出租出包收入、對外服務收入以及科研服務收入等一系列財政資金收入已經逐漸趨向于經常性項目,在對合同進行訂立的時候,因其已經滿足了收入確定方面的三個條件,所以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就能夠對高等院校的資金收入進行確定,防止各個部門之間因為協調和不利或者內部控制不到位造成的資產流失或者監管失效等問題。2、權責發生制原則規定各個會計期間的費用應當合理分擔高等院校應當建立一個健全的壞賬準備金制度,對由于債權不能追償而造成的壞賬損失進行合理的分擔。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已經畢業的學生在欠繳學費方面占據學生欠繳學費總額已經達到了16%左右,畢業達三年以上的學生占據學生欠繳學費總額的8%左右,根據配比原則與謹慎性原則,高等院校應當根據應收賬款的金額大小、債務人信譽、信用期限以及性質等一系列情況,對壞賬準備金率進行合理的確定,計提壞賬損失,對資金成本進行夯實。3、固定資料不僅是高等院校展開教學科研服務活動的主要資源,還是高等院校有形價值的物質基礎就目前來看,我國對于固定資產的劃分有很多版本,我國制定的《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對固定資產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劃分為10類,并且對適合在任何機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登記、管理、統計、清查;2010年,我國財政部門制定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固定資產劃分為8類;教育部門制定的《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將固定資產劃分為16類;一系列固定資產劃分方法容易導致會計執業混亂,不僅對人力、財物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部門之間對于固定資產匯總、分類以及統計的準確性,導致國有資產管理出現混亂的局面。

五、財務報告

會計目標,實質上就是會計需要達到的要求,也可以將其稱為財務報告目標。《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中采用了理論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二個觀點,即據側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規定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目標應當真實的對事業單位受托責任的落實狀況進行反映,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開展經濟決策服務。同時,這也是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中的客觀要求。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①高等院校在按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對財政補助收治情況表、收入支出表以及資產負債表進行提供時,還要提供國有資產收益情況表與預算收支情況表,以此了解高等院校受托責任履行狀況。②權責發生制在對費用、收入期間配比進行強調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主體的真實現金流量信息進行了掩蓋,嚴重影響了財務報告使用人員對高校院校未來凈現金流入、未來現金支付能力的評估;所以,高等院校應當對經過修正的收入實現制提供的現金流量信息進行還原,將其還原為將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的現金流量信息,對現金流量表進行合理的編制,對高校管理進行全面的反映,增強高等院校抗風險的能力。

六、結語

我國高等院校作為現有事業單位體系內特點非常突出的一個行業,應當及時、準確的抓住機遇,根據自身具備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高校會計制度體系,在準則框架內進行改革,不斷地完善高校會計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確保高校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以此促進高校事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鄒云霞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