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四難”及對策
時間:2022-03-21 01:18: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四難”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農民貸款難。當前農民貸款主要靠農村信用社。雖然農村信用社正加速自身發展,逐年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但同農民所期望的農村金融服務不匹配,仍然存在貸款門坎高、手續繁瑣等問題。但其自身歷史負擔重,信用調查難,信用貸款風險大的問題未能徹底解決,實力不足。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是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結構調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資金的投入面臨市場風險、經營風險、道德風險及自然災害等風險,并且部分農業新產品的試驗周期長、未知風險大。風險集中,造成金融機構“慎貸”,必然影響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
三是培育產業化龍頭難。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有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但很多有望成為農村產業化龍頭的項目在剛起步時缺少抵押和擔保,常因難以適時得到貸款支持而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四是縣域經濟增長難。受縣域經濟環境的影響,一些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制約其信貸投放,促使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日益集中,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投入弱化,縣域經濟的發展缺乏張力。
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一是要把簡化貸款手續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農戶對正常生產資金的需求。二是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三是嚴厲打擊企業逃廢債行為,依法保護金融債權,為增加信貸投入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四是金融部門應加強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的支持,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