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轉移優勢論文

時間:2022-08-06 09:30:00

導語:承接產業轉移優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承接產業轉移優勢論文

摘要:清遠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地處珠三角與粵北山區結合部,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橋梁。素有廣州的“后花園”之稱。目前清遠已經成為了珠三角很多企業進行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但清遠承接產業轉移不能盲目的樂觀,要有所取舍,長久保持“后花園”的稱號,警惕變成“污染園”。

關鍵詞:清遠;產業轉移;影響;建議

1清遠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

產業轉移是伴隨著國際制造業的升級和零售業壯大而生的,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了地區間的產業轉移。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有很多:國家政策的調整、原生產地用地緊張、地價昂貴、環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力因素、內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場因素。

市場經濟就是候鳥經濟,哪個地方的環境適宜,投資商就飛到哪里,產業集聚也就孕育而生??渴裁礌帄Z產業轉移的落地權,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清遠的優勢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位優勢。清遠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地處珠三角與粵北山區結合部,為粵、湘、桂“三省通衢”,是接受港澳和珠三角經濟輻射的最前沿。清遠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縱貫南北,大、小北江通達港澳。隨著清連、廣樂、漳昆、二廣等四條高速公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及延伸至清遠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等的建設,清遠的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資源優勢。清遠擁有豐富的土地、礦產、水力、旅游、農副產品和人力資源。全市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是廣東省地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土地開發率僅占國土面積的4.7%,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以上,可為發展大工業提供充足的土地。全市總人口400多萬,勞動力充足富余。

(3)環境優勢。清遠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美麗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成為全省生態旅游的新“亮點”。近年來,清遠先后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漂流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龍舟之鄉”、“港澳及海外華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閑度假之都”、“中國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和“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清遠空氣質量良好,環境綜合指數居全省前茅。

(4)基礎設施。交通、通訊發達,水、電、能源充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工業園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完善硬環境的同時,清遠的軟環境也得到不斷改善。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和推進“雙轉移”的優惠政策,對進入產業轉移工業園經營的企業實行“零收費”,大力營造“洼地效應”,是廣東省投資成本最低的地區之一。

2產業轉移對清遠經濟的正面影響

產業轉移促進了清遠產業集群的發展。產業集群是指為了獲取新的互補技術,從互補資產和知識聯盟中獲得收益,加快學習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構筑市場壁壘,取得協作經濟效益,分散創新風險和相互依賴性很強的企業(包括專業供應商)、知識生產機構(大學研究機構和工程設計公司)、中介機構(經紀人和咨詢顧問)和客戶通過增值鏈相互聯系形成的網絡。一方面,由于某地的資源或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分手在附近的同類企業,為了實現外部規模經濟逐步轉移到該地,且高度集聚在一起形成產業集聚;另一方面,依據比較優勢理論,引進地區外產業轉移到本地,發展本地的優勢產業,進而形成集聚。

以佛山對清遠的產業轉移為例,佛山陶瓷產業轉移對清遠陶瓷產業集聚的影響:①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②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清城區陶瓷資源豐富,清遠地處南嶺山脈金屬成礦帶,各類礦藏工業總儲量達10億噸以上。尤其是瓷土儲量豐富,是全國三大陶瓷原料生產基地之一。自2004年開始,佛山的陶瓷開始向清遠轉移,截止2007年,清遠源潭建材陶瓷工業城內已投產的陶瓷生產線有72條,產值42億元,實現工商稅收8000多萬元。整個建材陶瓷工業城目前提供就業崗位20000多個,有效地帶動了附近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佛山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扶貧開發等各方面給予了清遠大力支持,兩地結下了深厚友誼。在推進“雙轉移”工作中,佛山與清遠市簽訂了一系列勞動力和產業轉移協議,并在產業轉移園區建設、推動產業向清遠轉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以來,清遠市承接佛山轉移產業計劃總投資約800億元。大大促進了清遠產業集群的發展。目前,清城區有陶瓷企業16家。源潭建材陶瓷工業城內有10家、龍塘鎮有6家。新中源、東鵬、蒙娜麗莎、馬可波羅等四個中國建筑陶瓷名牌相繼落戶,主要產品有墻地磚、衛生潔具、日用瓷、各類陶器等。

3產業轉移對清遠經濟的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1)環境的污染及后續發展問題:陶瓷產業的高耗能、資源性以及高污染的產業特性對清遠環境將帶來很大的挑戰。佛山由于產業的升級壓力,將佛山陶瓷產業轉移。清遠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會由產業轉移承接地轉變為產業轉出地,這期間相隔的時間取決于目前在清遠形成的產業集

群。以陶瓷產業為例,陶瓷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清遠的主要原因,在于清遠的土地租金便宜,勞動力相對低廉,但不久的一天清遠的土地成本也會上升,勞動力工資也會上調。因此承接產業轉移的時候要考慮這個行業的發展潛力,不能說承接過來,沒過幾年又轉移出去。清遠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要考慮清楚未來的方向,要不要走佛山經濟發展的老路——先工業化再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先引進后移出。

(2)大規模產業轉移容易超出當地環境容量,影響旅游經濟。結合本地區的長遠經濟發展目標來引進相關產業。清遠憑借其本身的優勢,整個旅游行業發展蒸蒸日上,旅游業成為清遠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清遠旅游業的發達在于其山清水秀,空氣質量高,一旦環境被破環,清遠的旅游業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困難。因此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不能為了GDP的增長而以產業園的形式承接大規模的產業轉移,承接轉移要有條件——不能超出當地的環境容量,要符合國家相關的環保要求,絕不能先發展再治理。

(3)清遠資源的耗費。經濟的增長很重要,但經濟的發展更為重要。產業承接不當會破環本地原有的資源優勢及原有的環境優勢,給清遠市未來經濟的發展將帶來極大的阻力,因此在承接過程之中應充分考慮本地的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要保護本地區現有的優勢,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要貫穿始終。陶瓷產業是高能耗、資源性的產業,清遠原有的資源能支撐多久,清遠的水電等方面的供應在目前是相對充足的,但雖然工業園的增多,產業轉移的加大,還能不能低價提供,會不會出現擁擠現象。土地資源也是相當有限,因為清遠是山區,土地開發的成本相對較高,若干年后可能出現現在佛山、東莞等地區所面臨的瓶頸問題。

4建議

(1)政府要嚴把環境關,不能為了業績的提升,大量引進產業,以環境的惡化為代價。在引進產業之前就應該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達到標準的產業才能引進。決不能松環境關。對于引進的產業要加強其環保意識,加大廢水廢氣的利用和處理,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情況,定期進行評比,對環保表現突出的企業定期給予一定的獎勵或激勵。

(2)樹立節約意識,對于不可再生資源加強保護力度,制定相關條例、法規。同時也要加強對各個縣級、鎮級政府的監督,尤其是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監督力度。對于土地規劃合理,使用節約的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激勵。

(3)承接產業轉移要有長遠的目標,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要今天不要明天。要從整體上統一各個部門之間的思想,有選擇性的承接發展空間較大的企業。制定嚴格的產業引進計劃,并征求各方面專家人事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王珺.集群成長與區域發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黃健康.產業集群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