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對當前經濟新增長局部調整論文

時間:2022-04-26 09:14:00

導語:宏觀調控對當前經濟新增長局部調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宏觀調控對當前經濟新增長局部調整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宏觀調控是我國經濟步入新的增長階段的局部調;今年生產資料市場的價格變動存在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生產資料批發企業繼續在摸索中前進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投資增長率過高,特別是少數行業投資過度、經濟增長粗放問題仍較突出、就業、“三農”和金融風險是經濟發展必須邁過去的三道坎、市場銷售大幅增長,增速仍在提高、市場供需快速增長,供大于求的現象有所發展、宏觀調控初見成效,價格升勢開始減弱、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批發業的出現,正是對商品流通實施規模化、集約化和高效率分銷要求的必然結果等,具體請詳見。

一、我國經濟不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當前的宏觀調控是我國經濟步入新的增長階段的局部調整

我最近出訪韓國、印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對中國政府在經濟上的宏觀調控十分關注。我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的增長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減,但不可能大起大落,這主要決定于三個因素,一是中國已形成了自主增長的機制,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確立了以內需主導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中國已形成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快速、穩定、健康;三是國際經濟,特別是美國、西歐、日本三大經濟板塊已走出低谷,出現復蘇。只要中國社會穩定,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可能重復過去的大起大落。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從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形成了新的瓶頸約束。特別表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投資增長率過高,特別是少數行業投資過度。

2003年全社會固定產投資同比增長26.7%,投資率達到42.8%,在9.1%的經濟增長中,投資需求的貢獻力達到70.95%,創歷史新高。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程度過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社會消費需求的支撐,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庫存增長,供過于求。在有些領域也會造成通貨膨脹,產生經濟運行中的不平衡。今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98億元,同比增長43%。去年鋼鐵、電解鋁、水泥投資分別增長92.6%、93%、121.6%,而今年一季度又增長了107.2%、40%和101.4%。在我國工業化進入重化工時期的新發展階段,城市化率加快,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國外制造業向我國轉移的情況下,從市場經濟規律看,這些行業加快增長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但由于投資過度,在建規模過大,低水平重復建設,潛伏著巨大的風險。按目前發展勢頭,到2005年鋼產量將達到3.3億噸,電解鋁1000萬噸,水泥10.5億噸。明顯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同時房地產、各種園區建設,也包括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項目都有過熱的現象。投資過度,加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使煤電油運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過猛。2003年生產資料平均出廠價上漲3.6%,一季度又上漲4.8%;流通環節的生產資料資料價格2003年上漲8.1%,一季度又上漲14.8%。進入二季度鋼材價格已開始下浮,但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和糧食價格漲幅較大的趨勢持續下去,將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

第二,經濟增長粗放問題仍較突出。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有人稱GDP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表明我國經濟已開始步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也意味著我國經濟也進入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調整期。消費結構升級帶來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工業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GDP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它不反映社會成本;二是不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三是不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四是不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五是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如果一味追求經濟總量與經濟增長速度,而不注意在資源、環保、生態、人力、財力、人民生活質量上所付出的代價,這種增長速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這一問題對中國來講已十分嚴重,所以中央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學發展觀。

第三,就業、“三農”和金融風險是經濟發展必須邁過去的三道坎。就業的壓力將持續20-30年。“三農”問題中,既有農民收入問題、農業結構調整問題,也有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村市場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金融風險不僅有大量的不良貸款問題,還有以增量資本產業率來衡量的投資效率也越來越低。金融風險處理不好,會引發社會風險。今年以來,中央與國務院堅決果斷的進行宏觀調控,目前已初見成效,但有些深層次問題的解決決不可能立竿見影。

所以我認為,今年的GDP增長可能會比去年略低,投資率會有所下降,出口會減少,物價總體上不可能有大的攀升。

二、今年生產資料市場的價格變動存在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但市場形勢不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已經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2年增長13.8%,2003年增長19.5%,2004年預計增長15%左右,銷售總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

從1-4月份的生產資料市場形勢分析,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市場銷售大幅增長,增速仍在提高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測算,1-4月份,全社會累計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3.4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促進生產資料市場加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工業生產加速增長,促進了基礎原材料消費需求的大幅上升。今年1-4月份,現價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達到31.8%,其中重工業銷售產值增幅高達35.8%。二是固定產投資增長居高不下,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達42.8%。三是房地產、汽車行業增速不減,進一步擴大了對基礎原材料的需求。

(二)市場供需快速增長,供大于求的現象有所發展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測算,1-4月份,30種主要生產資源供給平均增長21.6%,市場需求平均增長20.6%,增速比2003年分別加快2.8和0.92個百分點。市場從2003年的需求增長快于資源增長,轉為資源增長快于需求增長;供需差率也由負轉正,從2003年的負1.04%轉為正1.69%。供需差率比一季度也提高0.26個百分點,表明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有所發展,這種趨勢值得密切關注。

(三)宏觀調控初見成效,價格升勢開始減弱

4月份,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雖在高位運行,但升勢出現明顯回落。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4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比上月上升0.9%,環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比1、2月份回落了1個百分點。

市場價格變化的主要特點:一是國家陸續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初見成效,過度的市場需求預期和過高的市場價格預期得到扼制。二是前期拉動價格大幅上升的金屬材料,市場價格出現明顯下降。比較突出的是建筑用鋼材和銅的價格回落尤為明顯。據統計,4月份,螺紋鋼價格環比下跌7.8%,市場平均價格由3月份最高峰的4100元/噸,回落到4月下旬的3400元/噸,部分地區已經跌破3000元/噸,目前一些地區甚至已降到2700元/噸;線材價格比上月下降8%,市場由3月初的4250元/噸,回落到3300元/噸,目前一些地區甚至已降到2600元/噸。全國鋼材產品平均價格比3月份下降0.17%、廢鋼下降0.12%、有色金屬平均下降0.84[next]%,其中銅下降4.85%。三是能源類產品市場價格繼續攀升,成為支撐價格高位堅挺的主要因素。據統計,4月份,汽油價格比3月份平均上升7.14%,柴油上升0.15%,煤炭上升3.87%。

預計今年生產資料市場增勢將逐漸趨緩,但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當前,生產資料市場既有較快發展的內在動因,也具備快速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一方面,這次市場高速增長與1993年的市場膨脹有明顯的區別。1993年市場“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內部產生的泡沫需求所至,當時,市場秩序混亂,中間需求很大,很短時間內形成大量庫存積壓,造成市場大幅波動。而當前生產資料市場快速增長有其內在動因,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上升周期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一是近幾年,消費結構正在迅速向住房、汽車、電訊和旅游消費升級。為生產資料市場創造了巨大的需求的空間。二是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又會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進入重化工業化階段,重化工產業快速發展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三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又會推動地區經濟經濟結構的調整,開發西部地區,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無疑將擴大對生產資料市場需求。四是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為解決好就業矛盾,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也會形成對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資料產品的巨大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生產資料市場快速發展具有其必然性,是一個較長期的趨勢。

另一方面,從市場運行角度看,今年生產資料市場也具有較快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一是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一季度GDP增長9.7%,今年我國的GDP增長估計為8%-8.5%,為市場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內需環境。二是在當前經濟發展現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仍然主要靠投資需求。全年投資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水平。三是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增長雖然會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四是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基本能夠得到保證。

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國家有關調控政策逐漸到位,上述經濟指標會比去年有所回調。在這樣一個經濟環境下,生產資料市場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但增幅會比去年有所回落,全年市場銷售總額增長約15%,銷售規模為10萬億左右。

今年要特別關注的是價格形勢,有不少復雜性與不確定因素,預計全年市場價格呈前升后穩的走勢,價格總水平升幅7-8%。分析市場價格今后走勢,市場價格還可能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間,但同時抑制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也在增加。一是部分產品市場供給加快,使市場供需格局發生一定變化,將會抑制價格繼續快速上漲。二是由于市場發展不夠協調,出現了生產資料市場較熱,消費品市場較冷的現象,造成價格傳導阻滯。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就會反過來抑制生產資料價格繼續攀升。三是這一輪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部分下游行業需求增長較快,價格率先上升,從而拉升了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比較典型的就是房地產業的快速增長。隨著國家調控措施逐步到位,一些下游行業的過熱現象得到控制,有利于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平穩。四是長期以來,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利潤較低,這一輪價格上漲,是利潤平均化的過程。經過近兩年的價格上漲后,能源和原材料行業的利潤基本得到補償,價格也達到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利潤平均化的過程,價格走勢應進入平穩階段。總體來看,能源價格將高位略升,原材料價格將平穩回調。除以上四個方面外,還要十分關注以下因素對價格的沖擊:

一是今年一些行業新增產能釋放比較集中,使得市場供需格局可能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如不及時調控,會出現“泡沫供給”。二是在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上漲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涌入生產資料領域。一旦市場降溫,就會迅速撤出市場,給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三是近期一些產品價格跌幅較大,從我國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軌跡來看,限制過熱以后很容易陷入長期疲軟的困境,要吸取歷史經驗和教訓,宏觀調控力度要松緊適宜,以保證生產資料市場穩定、快速、協調發展。

總之,如果宏觀力度適當,全年生產資料市場總規模增長15%,價格總水平增幅將控制在7-8%,與國民經濟發展基本相適應,市場不會出現過熱,也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三、生產資料批發企業繼續在摸索中前進,批發體系極不完善,缺少大批發商

2003年11月,我在第三屆全國重點批發市場總裁聯席會議暨首屆中國批發業改革與發展理論研討會上,我發表了“中國批發業向何處去”的講話。我認為從國民經濟總體講,中國是重生產輕流通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流通領域則是重零售輕批發的問題十分嚴重。

在商業發展史上,批發業的出現,正是對商品流通實施規模化、集約化和高效率分銷要求的必然結果,是按照平均利潤率規律進行的必要社會專業分工,批發商處于生產與生產、生產與零售市場的中介,直接關系著流通的規模與流通的效率,關系著社會交易成本的水平,關系著市場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就批發業自身的發展來說,不論取何種形式,不論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規律的客觀需要,否定或弱化批發業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業的進步,而是對商品流通規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給全社會帶來生產和流通秩序的極大混亂。從這個意義上講,批發業的問題仍然是我國商品流通改革與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批發商承擔著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重要任務,因此,它的發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場化組織程度的重要標志。

目前中國已出現批發業的兩個多元化,一叫批發主體多元化,出現三大批發主體,①工業企業成為批發主體。②公有批發企業經過改革、改制、優勝劣汰,仍然是批發業的一支主力。③非公有制經濟逐步進入批發業,成為批發業的主要力量。二叫批發載體與批發形式多元化。①生產企業通過批發商、商與經紀人以及直銷,用契約方式進行批發。②通過商品批發交易市場。③通過網上批發交易。④通過展銷會批發交易。

目前中國批發業,特別是生產資料批發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對批發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地位、作用、形態缺少統一認識。②批發秩序比較混亂。③缺少大批發商。④批發技術落后,特別是網上批發交易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⑤對外商進入批發業可能出現的問題缺少對策研究。

從生產資料批發企業來講,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對2003年全國48家重點企業有一個分析:

----銷售收入凈額增長了36.1%

----經營、管理、財務三項費用增長22.6%

----主營業務利潤增長40.7%

----資產負債率72.3%

----庫存周轉率11次

資產周轉率1.39

從銷售收入凈額排隊,前10名為: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浙江物產集團、天津市物資集團、中國鋼鐵工貿集團、上海物資集團(上海百聯集團生產資料事業部)、廣東物資集團、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南京物資實業集團、中國誠通控股、中國化工供銷集團。從利潤總額排隊,前10名為:浙江物產、中國鋼鐵工貿、中國華星[next]集團、天津物資、北京市物資總公司、深圳市物資集團、上海物資集團、中國鐵路物資、廣東物資、中國誠通。

商務部成立后,吳儀副總理要求加快大型流通企業的培育,第一批選定的15家中,生產資料批發企業有三個半,即浙江物產、廣東物資、安徽徽商集團,半個為上海百聯集團(上海物資集團已進入百聯集團),我們已向商務部反映,天津物資集團應進入第二批。

省級物資企業,在去年華北片會上我講過四種發展趨勢,一是重組,如上海;二是進入省級重點企業,如浙江、廣東、安徽、天津;三是成立資產經營公司,由資產經營公司管理,如黑龍江、深圳;四是退出國有經濟,如內蒙。一年來的實踐,沒有大的變化。

對于省級物資企業的改革各省都有動作,進展也比較快,我希望大家注意研究三件事:第一,要培育新的流通理念,學習新的流通模式,特別是供應鏈原理、電子商務原理、信用體系原理;第二,對中央提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要加大力度。第三,一定要有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與企業文化。

華北片會我參加的比較多,聽了大家的發言,的確年年邁大步,很受鼓舞,很受啟發,但老總們肩上的壓力也很大,壓力過大會壓跨,但沒有壓力也就沒有動力,這是辯證的。我希望在原物資系統,在生產資料流通領域也能出一些著名企業家,也能出一些著名企業,希望各級政府、各級協會包括我們的媒體關注與支持生產資料批發企業的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