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產業集群生態功能特點

時間:2022-01-29 04:40:00

導語:試探產業集群生態功能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探產業集群生態功能特點

摘要:本文充分借鑒社會生態位理論的思想和方法,提出產業集群生態位的概念,分析了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形成及其特征,并探討了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功能

關鍵詞: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生態位概念特征功能

一、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形成

(一)產業集群競爭力獲取的理論演進

產業集群在復雜多變環境中如何以各種資源要素為基礎,有效梳理集群內部企業間的動態網絡關系,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利用能力和規避能力,提高集群競爭優勢與整體績效一直是產業集群理論關注的核心問題。理論界主要從兩個角度解釋了產業集群適應環境、參與競爭的能力差異:從資源因素角度解釋資源優勢能夠使產業集群獲得發展;從動態核心能力角度探討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獲取。

在以資源因素理論為代表的觀點看來,不同性質的產業集群對資源要素有著不同的要求,資源要素吸收、消化和整合能力較強且與集群結構功能實現最佳匹配的產業集群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這一觀點從資源要素的角度來研究產業集群的創新行為和優勢成長,認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主要來源于區位因素、集聚經濟、社會網絡、技術創新與擴散的交織催化和有機結合,這就給產業集群管理者提出了包括怎樣豐富資源要素流入渠道和提高資源要利用能力的難題。成功的產業集群取決于對集群內部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外部環境資源要素的廣泛汲取,通過構建資源要素利用體系和流動機制來實現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

而以動態核心能力為代表的強調產業集群內部過程對環境變化的動態適應觀點則通過構建包括知識吸收能力、創新能力、市場能力、社會資本和集群文化的有機系統,提高集群各行為主體適應動蕩環境的變化,即當外部環境處于復雜多變時,產業集群動態核心能力各要素之間需要保持非線性作用態勢,以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推動產業集群持續發展。

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正趨向于從產業集群的區域生態特征和自組織特征考察產業集群競爭力演化的過程。新的理論視角綜合了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的共有特點,體現了對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競爭力演化過程的生態關懷,以及對產業集群內部行為要素聚集、創新、協同發展的高度重視。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社會科學領域中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借鑒自然界物種生態位思想,采用生態位所蘊涵特殊、整體、協調和競爭內涵,來研究社會組織或個體的發展演進過程逐漸成為一種學術潮流,促成了社會生態位理論。

(二)產業集群生態位形成的理論闡釋

在產業經濟學上,產業集群通常被理解為某一特定產業(相同產業或關聯性很強的產業)的企業根據縱向專業化分工以及橫向競爭和合作關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區而形成具有聚集經濟性的產業組織。作為一個復雜有機的組織系統,產業集群具有空間聚集性和產業關聯性特點。空間聚集性表現為產業集群內部行為主體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長期、穩定的空間結構關系。這種結構關系通過價格水平、產品數量、產品特色、生產規模等形式表達出來,主要以信息交換、知識流動、文化共享和戰略互動為內容;產業關聯性表現為基于專業分工、優勢和功能互補而形成的生態關系,既包括群內不同性質企業間的協同共生關系,也包括同類企業間的競爭關系。

產業集群遵循從初創期到成長期,再到優化期、衰退期的生命演化過程。要想保持生命機體的生態活度,產業集群就需要在內部層面有效整合集群內各企業和與其發展有關的結構、組織的行為,積極營造和諧有序、健康穩定的內部氛圍,在外部層面不斷增強與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催化互動,著力構建集群內外環境之間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機制體系。正是通過內部層面與外部層面的動態結合,產業集群逐漸形成具有一定區域特色的產品形態、市場效益、技術水平、物流機制、資產規模以及產業鏈條等,這些維度不同程度地反映著產業集群適應環境、利用環境的生態特征,構筑了企業集群生態位空間。從這意義上講,產業集群生態位是伴隨產業集群的生成發展而逐步演化的,其生命演進是一個動態復雜的歷史過程。產業集群生命機體的發育,促進了產業集群生態位的不斷優化和產業集群內外環境關系的演繹,塑造了產業集群生態位的不斷變遷。

二、產業集群生態位的特征

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始終存在著集群結構關系的重構和功能機制的轉換。從本質上看,產業集群生態位是集群內外關系協同演進并依賴其實現市場空間績效的一種價值系統。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存在運行,不僅僅意味著產業集群功能地位、作用角色的優化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在其生命機體演進過程蘊涵并體現出豐富的內涵特征。

空間性。產業集群生態位在其生成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特定資源維度和規模形態的空間結構,是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之間及其與外部環境互動過程中,依賴縱向專業化分工和橫向競爭與合作關系所構建的空間整體。

目的性。作為一種基于產業集群與環境雙向互動的結果體現,產業集群生態位要保持競爭優勢,重在保持其在外部環境中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由于現代產業集群的外部關系往往多樣化,眾多復雜的關系相互交錯影響,產業集群生態位通過與這些關系網絡進行物能流轉和信息傳遞過程中不斷提升價值能力和角色水平。

多維性。產業集群生態位是基于人力資源生態位、資金生態位、市場生態位、技術生態位和信息生態位等相互影響、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形態,其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的靈活性和自主性,發揮集群的整體效應和集體優勢。這些維度是構成產業集群生態位的主要層面,是產業集群生態位運作的紐帶和載體,是實現產業集群生態位功能的重要方式。

動態性。產業集群生態位形成初期,由于產業集群對內部結構要素和外部環境因子的控制能力較低,對生存資源和發展空間的把握程度不高,其與外部環境尚未真正建立起互動聯系的有效渠道。隨著產業集群生態位結構和功能趨于穩定,產業集群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外部效應的不斷增強,有利于提高集群內企業競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

積累性。產業集群生態位是產業集群對外部環境適應性的有機綜合,這種適應性是產業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之間競爭合作、交流溝通、資源流動和協同創新,以及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流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與產業集群的性質類別、規模形態以及發展歷史密切相關。

三、產業集群生態位的功能

(一)內部結構優化功能

產業集群生態位具有典型的網絡形態特征,這種特征產生于集群生態位內部的產業生態位之間、組織生態位之間的互動過程,根植于集群生態位內部的由“企業網絡、生產網絡、知識網絡、社會網絡和空間網絡構成”的關系結構之中。在發展演進過程中,產業集群生態位內部結構各層面之間交叉催化、互動影響,形成一個縱橫交錯且錯落有致的復雜關系網,各層面間不斷發生物質、能量和信息流轉。由于各層面之間的物能交換、流轉往往突破單一層面所擁有條件的限制,使內部結構層面之間相互交錯影響,通過彼此的廣泛互動和頻繁交流,一方面提升了產業集群生態位內部結構的整體價值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集群生態位內部結構之間及與外部環境的協同共生性。因此,產業集群生態位是從整體層面上對其內部結構進行優化思考,將內部結構的正常運作置于各層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情景中,通過一定的關系鏈將內部各層面有效聯結起來形成有機綜合的結構體系。

(二)外部關系整合功能

產業集群生態位本質上是一個要素豐富、結構復雜、功能多樣的有機系統,是一種動態的、多維的和結構化的復合體。產業集群生態位的生成演進,除了構建和優化有序穩定的內部結構模式,還必須不斷改善內部系統與外部環境的聯結關系、互動流程和作用方式,有效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內外環境關系。這種關系并不是單向度、傳統線性、均衡、確定的物能輸入輸出關系,而是在綜合考慮內部結構要素形態特征、要素間關系,以及外部環境因子、條件狀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多元復雜的交互式聯系。可以說,產業集群生態位的任何一個生態特征的形成都離不開特定外部環境條件的支持,并通過良好的內部運作機制加以吸收、內化。

從外部層面上看,產業集群所處的環境“越來越近似于生物有機體生存的環境,充滿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如何動態適應和發展外部環境變化,有效處理集群與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成為產業集群生態位面臨的戰略難題。通過合理建構產業集群生態位空間,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關系,提高應對和處理外部關系變化的能力,增強對外部關系變化態勢的預見性和把握性。

(三)要素優勢互補功能

相對于集群生態位內部每一個構成要素來講,產業集群生態位為各構成要素的協同演進與共生發展提供了特定環境。從資金生態位的構建與補充,產品生態位的開發擴展,到技術生態位的研發,以及信息生態位、人力資源生態位的變更優化,集群內部各行為主體的生態位都是構成產業集群生態位空間的主要方面,這些方面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協同適應的生態關系。在產業集群生態位結構體系中,每個構成要素和行為主體都具有和扮演一定的功能作用與角色地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業集群生態位的運作機制和演化機理。

然而,每個構成要素的價值性又具有條件性,極易在外部環境變動和內部結構調整中出現功能退化、優勢散失,導致產業集群生態位衰退。要消除內部結構要素對產業集群生態位發展演進的負面影響,就需要構建增進要素之間優勢互補、功能互補的作用機制。借助于相關作用機制,能夠促進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往來,為要素間優勢互補不斷創設條件,從整體上提高產業集群生態位的競爭優勢。

(四)集群態勢擴充功能

生態位態勢理論揭示,從個體到生物圈,無論是自然還是社會中的生物單元都具有“態”和“勢”兩個方面的屬性。“態”是指生物單元的狀態,“勢”是指生物單元對環境的現實影響力或支配力。任何生物體單元的生態位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主體與環境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轉換狀況;二是主體自身的新陳代謝即主體內部各個部件運行及相互協調狀況。可以說,產業集群生態位是產業集群“態”和“勢”兩方面屬性的集合體,是產業集群在所依存環境中占據的位置以及對各種資源選擇和利用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為產業集群能動地與環境及其產業集群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過程中形成的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通過“擴態增勢”,即擴充產業集群過去成長發育和生活學習過程中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積累結果的“態”,增強產業集群對外部環境影響力和作用力的“勢”,有助于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的生態空間,提高產業集群選擇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促進集群內部主體要素的不斷發展與外部環境關系的有序穩定。

參考文獻:

1.王步芳.企業群居:集群經濟學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07

2.呂萍,王以華.基于組織免疫視角的企業適應性研究[J].科研管理,2008

3.朱春泉.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