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經濟增長方式研究觀點

時間:2022-07-04 10:19:00

導語:加強經濟增長方式研究觀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經濟增長方式研究觀點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是促使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向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轉變,用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替代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要更好地理解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化,首先要對經濟增長方式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經濟增長方式是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的方式。實際上,從廣義范圍來講,所有有助于驅動經濟增長的要素組合,均可以稱之為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現實中的經濟增長方式組合類型是復雜的,多種多樣的。從理論角度而言,有多種經濟增長方式的組合類型。如果要按要素投入劃分,可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按增長功能作用劃分,可分為政府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按市場供求內外部因素劃分,可分為投資拉動型、消費推動型、出口帶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另外,從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角度看,可以有外延粗放型和內涵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如果要做兩個極端的歸類,傳統的、舊的增長方式指的是一組增長方式的集合:資本密集型的;勞動密集型的;政府驅動型的;外需拉動型的;投資驅動型的;出口帶動型的;外延粗放型的。現代的、新的增長方式是另外的一組集合:技術密集型的;市場導向型的;內需驅動型的;消費驅動型的;內涵集約型的。但是辯證地看,增長方式傳統與現代、舊與新的劃分只是一種相對的劃分。不同類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著不同的形成條件,相互之間并不是孤立、對立的,往往存在著交叉重疊、主輔互補作用,并因此而產生相應的結果。

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概念。需要我們明白的是,在經濟理論范疇中,經濟增長一般是指經濟活動單純的數量增加,經濟發展一般是指經濟總量增加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出現。因此可以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更加廣泛和深刻的含義。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經濟增長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或核心,拋開經濟數量的增加,只是談經濟結構的優化時不現實、不客觀的。另外,以上對各種經濟類型的劃分實際上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在非專業的環境下,這二者有時是可以互換的。

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存在,本身并無價值好壞的判斷,它具有綜合條件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特征。當一種增長方式的綜合條件沒有被新的條件打破核替代時,如果只是人為想讓這種方式退出或消失時不客觀不現實的。這樣大家可以理解,為什么我們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為何直至今日依然沒有徹底轉變過來。

經濟論文,經濟增長研究論文,經濟發展方式論文。經濟學研究生論文,需要結合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實際進行寫作。

經濟的發展方式,除了受到制度條件約束而外,同時也受到機制條件、技術條件、資源條件的強制性約束,而且作用甚大,評價一種經濟增長方式是否成功,關鍵不在于它的過程和使用的手段,而在于它的實施結果或目的性。對經濟增方式目的性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在評價經濟增長方式上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無論哪種組合方式類型,都能夠讓經濟增長在給定的條件下達到一種理想或近似理想的增長狀態,這種比較理想的經濟增長狀態,或者是近似于這種理想狀態的低通脹高增長狀態。法國經濟學家莫里哀·阿萊認為:“把制造貨幣的增長率建立在能夠促進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足夠高的水平上。經過計算,這個增率為1%,它帶有輕微的通貨膨脹傾向,并且具有靈活可變的優勢而沒有任何值得引起重視的缺點?!彼岢龅倪@一理論即無通脹增長理論,被經濟增長理論界視為一種理想型的增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