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改革與轉型思考

時間:2022-08-26 10:48:00

導語:老工業基地改革與轉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工業基地改革與轉型思考

如何推進西部大開發,是放棄以往計劃配置的產業基礎,重新進行產業配置,還是充分利用這些存量資源,實現西部大開發和大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擺在各級政府,特別是西部地區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利用老工業基地現有的產業基礎,挖掘存量資源的潛力,通過市場與政策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可以使老工業基地得到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消除發展的結構障礙,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進而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基地和西部地區的增長極.

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現狀

傳統產業技術落后,產品老化,急待升級換代.在老工業基地,一方面,由于傳統產業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產品檔次低,質量差,不能滿足國內需求,生產急需的先進成套裝備和高質量、高性能材料需要進口,出口的生活消費品、機電等產品缺乏技術優勢,受國際經濟波動影響較大,必須升級換代,才具有競爭力.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支柱產業多集中于傳統產業,缺少替代支柱產業,特別是資源性老工業基地,對資源高度依賴,結構調整呈現剛性,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能力較差.

產品結構不合理,優勢產業數量少.由于工業技術整體比較落后,綜合性老工業基地產品的品種、性能不能滿足市場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場占有率低,名優產品和拳頭產品少,所支撐的優勢產業或支柱產業數量少.而完全依賴資源開發為主的資源性老工業基地,在歷史上國家區域分工政策的影響下,產品結構就更不合理.資源產品的精深加工業因歷史原因發展薄弱,新的接續替代產業并未形成,支柱產業僅有單一的資源產業.

科技創新投入少,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弱,產業規模小.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科技創新投入少,科技創新與應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弱,高新技術產業產品少、規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體制和科技創新與應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約,科技研發與市場脫節.資源性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單一,技術結構簡單,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創新與應用型人才,高新技術產業尤為薄弱.

第三產業發展不平衡或滯后,城市服務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區綜合性老工業基地,多為副省級以上城市,應該是區域性經濟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但是未與第二產業得到平衡發展.西部地區資源性老工業基地都是地級市和省轄市,應該是地方性經濟中心,但是,市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出第三產業8~45個百分點,遠遠大于同期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高出5個百分點的水平,第二、第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目標、方向及途徑

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應采取技術改造與產業轉型雙輪驅動戰略,其目的和任務是利用好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解決存在的結構問題,使之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區域性或地方性經濟中心的作用.

綜合性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目標、方向及其途徑.綜合性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目標和方向是形成高度化的產業結構和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序列,實現工業高技術化和服務業現代化,成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的綜合性區域經濟中心城市.一、完善基礎設施,特別是信息網絡設施,實現信息化,以此提升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全面繁榮第三產業,完善城市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商貿中心、交通中心、信息及通信中心、商務管理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功能,促進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健全,優化投資環境.二、以優良的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部資金的規模、結構和質量,吸引科技創新與應用型人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化,用高新技術改造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全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實現工業高技術化.改變支柱產業結構,提升區域乃至國家的綜合實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資源性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目標、方向及其途徑.資源性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目標和方向是形成合理化的產業結構,實現工業高加工度和流通業現代化,成為以加工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地方經濟中心城市.一、改善基礎設施落后狀況和生態環境,逐步實現信息化,以此帶動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知識型服務業,改變第三產業的落后狀況,提高城市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完善城市的地方性經濟中心功能,改善投資環境.二、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部資金與技術、科技創新與應用型人才,引進開發先進適用技術改造資源、資金密集型產業,積極推進當地特色資源的新材料開發和應用,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深加工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工業加工化,擺脫單一資源產業的結構性危機,實現向多元支柱產業的結構轉化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與轉型的對策

改造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產品在國內外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經過高新技術改造,實現生產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產品競爭力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綜合性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以其物質技術成果對西部地區的支柱產業、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進行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改造,提高西部地區工業的現代裝備水平和產品的信息及技術附加值,并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工程提供大型先進成套裝備.

資源性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可選擇原材料精深加工業,用先進適用技術對老企業和老產品進行改造,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并研究開發與加工新材料產品,增強原材料的加工能力,實現工業高加工度,使其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材料基地和全國的特殊材料基地.

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短缺.解決資金問題可采取企業自籌、引進品牌及資金與技術、商業性貸款和政策性貸款、社會融資、租賃融資、財政投資等籌資改造策略.

收縮衰退產業,淘汰落后產業.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并非都需要改造,必須隨著需求變化、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逐漸收縮,主動淘汰.對生產能力過剩,但仍有一定市場的衰退行業,精選優良生產要素,組成大型企業(集團),淘汰不良生產要素,壓縮過剩和落后生產能力,濃縮產業規模.對沒有市場,長期虧損,資產閑置,資不抵債的廠礦,堅決予與關閉或破產,對落后技術裝備和工藝,堅決予與淘汰.

老工業基地改造,僅有傳統產業的改造、收縮和淘汰還不夠,還必須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因此,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轉型的兩項重要舉措就是,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轉型.

發展新興產業.在資源性老工業基地,應利用地方的礦產資源、農畜產品等優勢,進行綜合開發和精深加工,重點促進煤電、電冶化、農畜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逐步發展機電工業;重點促進金融、信息服務、綜合技術服務、社會服務、房地產等生產生活服務行業,特別是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服務于工業化,改變第三產業層次低、比重過小的不合理結構.通過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支柱產業,替代傳統支柱產業,實現支柱產業由單一資源產業向多元加工制造業的結構轉型.在老工業基地發展新興產業時,必須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資源性老工業基地還應注意降耗減排,防止新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發生.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老工業基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有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和儲備項目.一方面要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另一方面要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首先要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建立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指導技術研發,提高技術創新的市場適用性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其次要借助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力量,設立各類科技工業園區,開發新技術,形成產業化.在資源性老工業基地,還要設立國內外科技人才流動研究機構和創業園.第三,既要建立高新技術的自主開發創新機制,又要多渠道引進國外高新技術,并建立消化、吸收和創新機制,使引進的技術得以繁殖和優化,形成優勢產業.第四,既要重視研發和引進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更要組織和扶持中小企業進行專業化協作配套,用高技術、大項目帶出一個大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優勢,提高整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總之,傳統產業的減量收縮與高新產業的增量發展是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不斷改造、收縮和淘汰傳統產業,不斷促進和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經濟增長點不斷更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不斷更替,產業結構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優化升級,形成良性循環,永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