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研討
時間:2022-06-27 07:14:32
導語: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前,鄂爾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產量低,人窮文化低”,經濟發展緩慢,是內蒙古最貧窮落后的地區之一,全市8個旗全是貧困旗。今天的鄂爾多斯,已是沙漠深處營造的一塊綠洲,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生態惡劣的貧困地區,到綜合實力躍居全國地級城市前列,全國百強縣,鄂爾多斯市有三個。改革開放3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一、鄂爾多斯市的產業結構分析
鄂爾多斯市快速實現以農牧業為主向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的轉變。2007年,三產比重見表1和圖1。鄂爾多斯市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50.91億元,比1978年翻了8番多,2001—2007年平均增速高達24.8%。人均地區生圖22007年人均GDP比較產總值突破10000美元,人均GDP達到1.0451萬美元,超過上海市(9259美元)和北京市(7849美元)的數據,見圖2。自2001年,國務院批準鄂爾多斯設市后,短短6年,鄂爾多斯以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勢頭從全國最貧困地區之一發展到具有相當競爭力的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28位。從欠發達地區到經濟發達的地區,鄂爾多斯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從傳統的農牧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到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結構的轉變。2007年,農牧業產值只占有4%。
二、鄂爾多斯市經濟跨越發展的動因分析——實現經濟“起飛”的條件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把社會發展分為六個階段,一是傳統社會階段,二是“起飛”創造階段,三是“起飛”階段,四是成熟階段,五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六是追求生活質量階段。要想實現經濟的起飛,在起飛創造階段實現起飛的三個條件。用這三個條件來分析鄂爾多斯市經濟快速發展得以實現的動因。
(一)較高的資本積累能力
資本在我國西部落后地區總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聲場要素。20世紀6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都強調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把資本積累作為一個地區經濟起飛的首要條件。2006年,鄂爾多斯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6.67億元,增長52.8%,第一產業投資13.77億元,比上年增長9.6%,占全市投資比重為2.13%;第二產業在工業投資的帶動下完成投資達385.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48%。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64.6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6.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93%,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33.01%。高額的資產投資的資金的主要來源自籌和其他資金。2001年到2005年五年間,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57.87%是自籌和其他資金,2006年上半年建設項目投資共到位資金307.47億元,同比增長了74.3%,企業自籌資金到位247.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9%,占到位資金的80.5%。資金來源的第二個方面是國內貸款。近年來鄂爾多斯市金融機構及市外金融機構發放了大量的中長期貸款,主要支持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個來源——利用外資水平較高,占比重逐步擴大。“十五”以來全市引進外商投資企業78家,合同利用外資額13.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4.15億美元,是“九五”的1.58倍,年均遞增29.95%。
(二)鄂爾多斯市以煤炭和電力為主導產業部門的形成
主導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其本身有較高的增長率,還能帶動其他部門的增長。一個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首先考慮該產業的市場潛力。主導產業的產品不僅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且也應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煤炭作為我國主要的能源物資之一,其市場需求巨大,從2001年開始,我國原煤的價格一路上漲,表現出巨大的市場需求,煤炭價格的上漲是鄂爾多斯市當地經濟起飛的一個難得的契機,2001年到2007年,短短的7年內,煤炭產量由年產2679萬噸增加到1.98億噸。強勁的市場需求使煤炭產業成為鄂爾多斯市的主導產業之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需求不斷加大,這對于鄂爾多斯市的電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然后考慮主導產業的比較優勢度。煤炭和電力產業對于鄂爾多斯市而言是在生產上比較優勢較大的產業部門。煤炭產業的比較優勢主要取決于該區域的煤炭存貯量和開采成本。鄂爾多斯市的煤炭儲量極其豐富,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著煤,而且大多埋藏淺,垂直厚度深,易開采。所以煤炭產業相對于其他區域具有很明顯的相對優勢。自然資源稟賦是決定該區域產業選擇的重要因素,礦產采掘業在區域發展的初期很容易形成主導產業,鄂爾多斯市的煤炭采掘業成為該區域的主導產業不僅具有區內比較優勢,而且與外區同類產業相比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以煤炭產業為依托的電力業也就具有了區際比較優勢。再次,主導產業的產業規模必須足夠大,因為只有較大規模的產業部門才能夠成為區域經濟系統中的主體和核心,才能承擔起高層次區域地域分工的任務。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不僅在具有絕對規模,而且在全市的產業比重中也有較大的相對規模。賣煤賣電不是鄂爾多斯的出路。單純挖煤賣煤,產值最低;把煤炭轉化為電力,產值可以增加8倍;而把煤炭轉化為深加工產品,則產值可以增加20倍。所以以煤炭產業為依托而形成的產業價值鏈條將創造巨大的產業價值。除上述因素外,還需考慮產業的關聯度,主導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系統的主體和核心,具有驅動作用,該產業本身增長較快的同時,也能夠帶動區域內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這就要求區域的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有較強的關聯性。這種聯系越廣泛,越深刻,則主導產業的發展就越能通過聚集經濟和乘數效應的作用,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鄂爾多斯市在發展煤炭產業的同時,對以煤炭產業為起點的相關產業也大力發展。形成了“煤——電——高載能產品——高載能下游產品”、“煤——電——氧化鋁——電解鋁”、“煤——煤化工初級產品——煤化工深加工產品”等產業鏈條。可以看出,煤炭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電力產業,煤炭化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的改革為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起飛”創造了條件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由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變為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共同發展的分配制度,充分發揮了鄂爾多斯市的自然資源優勢,按生產要素分配使得前期依賴資源外銷為主的鄂爾多斯市完成了資本的積累,為經濟的起飛奠定了基礎。經濟體制的改革還表現在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上,為了吸引資金,鄂爾多斯市頒布了《鄂爾多斯市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政策規定,對經營期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第六年到經營期滿按國家規定的所得稅稅率繳納所得稅,超過22%部分,地方財政部門予以退庫返還。為鼓勵興辦投資額大的外商投資企業,規定屬于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產業,外商投資300萬美元以上,經營期10年以上,經財政、稅務部門批準,可按照開放城市享受有關稅收待遇。外商投資500萬美元者,經營期10年以上的,以及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從獲利年度起,按規定的稅率上繳所得稅,由地方財政部門返還50%。如此多的優惠政策,使得過億元的大項目紛紛落戶鄂爾多斯市,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鄂爾多斯市政府也在進一步完善服務體制,制定出臺完善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措施和辦法,全面營造良好的政策、法治、行政、信用和人文環境。
三、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轉型分析
鄂爾多斯市的經濟起飛依賴于該區域的豐富的煤炭資源。然而,作為資源型城市必須要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鄂爾多斯市由于歷史和人為原因,自然生態惡劣,生態環境比較脆弱,資源的過度開發必然造成生態環境的不可修復。山西大同市,因其煤炭儲量大、質量高素有“煤都”之譽,與鄂爾多斯市相似,也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然而50余年之后,煤炭被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一系列嚴峻的現實問題浮出水面:煤炭資源日漸枯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礦工生活和就業日趨困難。如何實現經濟體制的轉變,如何尋找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是資源型城市的共同課題。
(一)加快煤炭產業的現代化投資,實現產業升級
鄂爾多斯市改變過去的粗放型的資源開發方式,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為此,鄂爾多斯市決定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接、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鄂爾多斯市把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通過關小上大、整合資源等措施,節能減排效果顯著。關閉落后的煤礦,建設大型現代化的煤礦,增大回采率,采掘機械化程度由原來的不足10%提高到65%以上;地方煤礦平均回采率由原來的不足30%達到75%以上,露天開采礦井達到90%以上,礦井平均服務年限較過去延長一倍以上。整頓資源,減少浪費,優化升級,規模發展是煤炭能源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二)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轉型
一般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區域的主導產業由大農業、礦產采掘業、手工業為主,向礦業、農副產品加工和紡織業等一般技術的產業,并開始產生為這些產業服務的較為復雜技術的制造業。進入擴散發展階段后,主導產業以采取先進技術的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為主。鄂爾多斯市初期以煤礦開采為主導產業,然后就進入礦業加工為主。主導產業的升級過程也就是產業轉型的過程。必須實現煤炭產業機構以開采貢獻為主向就地深加工轉化貢獻為主轉變,只有加快資源轉化增值,才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從根本上走出“富饒的貧困”的怪圈。在煤炭精深加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現代化能源之路方面,鄂爾多斯市走在了全國前列。隨著乙炔法PVC生產線、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伊泰集團煤間接液化等一大批化工項目的建設、投產,鄂爾多斯市正在掀起“產業轉型”熱潮。煤礦采掘業轉為煤炭深加工,轉變為現在的煤化工業、煤炭液化,實現產品升級,創造更多的產品增值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業轉型。
(三)生產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源型城市不可避免的產生環境問題,鄂爾多斯市又是位處自然生態脆弱的中西部地區。所以,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往往成為難以解決的矛盾。回顧大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因為采煤誘發的地質災害嚴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同樣作為資源型城市,大同市的環境污染屬于結構型污染,以煤炭采掘和依托煤炭的高耗能為主的產業結構,導致區域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其治理難度較大。環境保護成為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瓶頸。鄂爾多斯市開拓創新環境優化保護和有效利用模式。通過變革生產方式、轉移農牧業人口、企業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和農牧民生活的改善結合起來,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有效開發利用結合起來,創造出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恢復的多贏局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主要的措施包括:實施收縮轉移、禁牧休牧輪牧;全力組織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大力發展林沙等生態產業和環保產業。鄂爾多斯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遠超“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截至2008年底,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7.6%,綠地率達到21.5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95平方米。可見鄂爾多斯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改善和環境保護成為工作的重心,努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鄂爾多斯市經濟“起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家能源工業向中西部的戰略轉換,對于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這并不能完全解釋鄂爾多斯經濟起飛的原因。利用資源優勢實現資本的快速積累,立足資源優勢,成功形成主導產業、體制的有效改革,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實施資源開發與轉換并重的戰略。這些都是鄂爾多斯市經濟起飛和快速發展的經驗總結。欠發達地區如何實現經濟的“起飛”,如何形成本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徑,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現象”給出了很好詮釋。
- 上一篇:創新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綜述
- 下一篇:發展海洋經濟經驗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