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旅游產業論文

時間:2022-12-17 03:38:07

導語:生態圈旅游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圈旅游產業論文

一、旅游產業生態圈提出的背景

(一)產業化時代,旅游產業聚合發展

在產業化時代,伴隨著中國知識經濟的發展,人民休閑意識的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旅游活動,旅游產業呈現出多樣化、專業化、層級化、集聚化的發展趨勢。旅游產業以整合互補共贏為導向,以傳統旅游產業為核心,旅游文化業、旅游服務業、旅游金融業、旅游信息業等相關旅游產業迅速實現產業集聚,由傳統的單維度的旅游鏈轉變為三維度的旅游產業集群,再進化為多維度的旅游產業生態圈。

(二)市場化時代,旅游企業競爭加劇

在市場化時代,旅游產業的發展更依賴于運用市場的“無形的手”來實現旅游資源與旅游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旅游效率。近年來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更多的行業巨頭轉變投資方向,開始涉足旅游產業。傳統旅游企業積極整合優質資源,努力做大做強。同時由于旅游產業進入與退出壁壘較低,萌發出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因此,旅游產業生態圈內企業數量迅速增長,伴隨著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旅游企業競爭逐漸升溫。

(三)大數據時代,旅游技術手段變革

在大數據時代,旅游產業呈現出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新態勢。旅游產業適時把握時展趨勢,及時革新技術手段,運用海量的數據、創新的理念、智能的手段、發達的技術和開闊的平臺創新發展旅游產業。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利用其強大的數據庫和先進的技術,整合數據資源,大力開拓線上旅游市場。因此,旅游產業生態圈內形成了新型的信息鏈、技術鏈、網絡鏈。

二、旅游產業生態圈層次架構模型

生態圈由生物環境與生態環境構成,其中生物環境包括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生態環境包括基礎設施、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等[3]。在構建旅游產業生態圈模型前,首先從整體框架上考慮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層次架構圖。如圖1所示,在旅游產業生態圈中,存在著各種要素且要素間聯系復雜。本文所建立的層次架構圖分別從旅游產業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和旅游產業生態鏈三者的相互關系來考慮。旅游產業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和旅游產業生態鏈三者密切聯系,層層遞進,存在著“共生共享共融共贏”的關系。從三個圈層來看,內圈的旅游產業生態鏈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核心,決定了旅游產業的競爭力的大小,也是旅游產業生態圈不同于其他產業生態圈的獨特之處;中間圈層的旅游產業生態結構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各類企業組成,且在其內部形成上下游的關系,決定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內部關系,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包含旅游相關企業、旅游行業,反映了旅游企業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外圈的旅游產業生態環境是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和旅游產業生態鏈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條件,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區域旅游產業的結構與發展水平。從時間結構上看,外圈層基礎性條件的影響是長期的,內圈層核心性影響是短期直接影響的要素。圖1旅游產業生態圈層次架構模型從旅游產業生態鏈層次來看,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消費者即為旅游者。圍繞著旅游者形成了傳統旅游產業鏈,即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以滿足旅游者不同的需要。這一層旅游產業鏈內的旅游企業主要是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的企業,它們是生產者的第一層企業。旅游產業生態鏈上的企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通過培育、完善和延伸旅游產業生態鏈上現有各大節點,進而形成上下游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條狀態。從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層次來看,這部分包括旅游相關企業和旅游行業。旅游相關企業是旅游產業生態圈內生產者的第二層,生產出與旅游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企業間存在著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內部實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旅游行業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分解者,它們用于監管、控制、協調、調節旅游產業生態圈,使得旅游產業生態圈能夠協調穩定的發展。從旅游產業生態環境層次來看,這部分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在開放的旅游市場中,經濟環境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程度,政治環境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社會環境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潛力,生態環境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旅游產業生態環境是關系到旅游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必須創建一個良好有序的旅游產業生態環境,為旅游產業生態圈內部的平衡發展提供一個科學合理良性有效發展的基礎環境。

三、旅游產業生態圈體系模型構建

在旅游產業生態圈科學合理有效的旅游產業生態圈層次架構模型構建的基礎上,本文從旅游產業的獨特性、專業性、創新性、融合性出發,構建出旅游產業生態圈模型,以期更精準的反映旅游產業生態圈。如圖2所示。

(一)旅游產業生態圈體系模型特性分析

從整體上看,筆者試圖用旅游產業生態圈體系模型來全面解釋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產、消費、運作和循環的過程,以期更為直觀的再現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運行模式。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特性包括穩定性、調節性和開放性。

1、穩定性

旅游產業生態圈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旅游產業生態結構,內部企業能夠實現有效的自給自足,上下游企業配合運作良好,既有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又有合作共贏的合作模式。圍繞著以食住行游購娛為中心的產業鏈,產業鏈條完整,各節點企業分工明確,實現了合理精準的市場細分,進而形成了環環緊扣的旅游產業鏈;旅游相關企業延伸出多類與旅游間接相關的企業,它們為旅游直接相關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服務,通過產業集聚形成類型多樣的旅游產業集群。

2、調節性

旅游產業生態圈的調節性主要由分解者來體現。旅游行業機構作為分解者,同時也扮演著監管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重要角色。一方面,通過旅游協會、旅游學會、旅游院校、旅游研究院、政府部門等中介機構,適時的制定相應的行業規則,協調旅游產業生物圈的內部關系,凈化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發展氛圍;另一方面,依賴于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發展效益好、成長性強的旅游企業,淘汰效益差、成長性弱的旅游企業,進而保障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順利運行。

3、開放性

旅游產業生態圈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系統,它在穩定運行的過程中為中小微型企業留有進入、成長和退出的空間。隨著旅游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之后,旅游產業的地位逐步上升,旅游市場逐漸擴張,因此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在旅游產業,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開放性為中小微型企業的進入、成長和退出提供了一種可行性[4]。同時,旅游產業的靈活性使之受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

(二)旅游產業生態圈體系模型要素分析

具體而言,旅游產業生態圈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產生的物質和能量源[5],第二部分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產者,第三部分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消費群體,第四部分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分解者,第五部分是旅游產業生態圈賴以生存的產業環境。

1、物質和能量源

旅游產業生態圈產生的物質和能量源是資金、信息、人才、政策和技術,它們相當于自然界的陽光和水,是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根源所在,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它們為旅游產業生態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不竭動力,使旅游產業生態圈得以存在和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資金、信息、人才和技術都是通過旅游市場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政策為之輔助。

2、生產者

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產者是旅游企業,它們相當于自然界的生產者。它們作為旅游產業生態圈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制造者和提供者,為提高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旅游產業生態圈模型中,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直接企業圍繞旅游資源構成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第一層生產者。它們提供了最為直接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了旅游者最基本的旅游需求。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旅游城建、旅游物流、旅游教育、旅游地產等旅游相關企業構成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第二層生產者,它們提供了更為復雜、更為專業、更為人性化的旅游產品,為旅游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產品。同時,作為生產者的第二層的旅游相關企業,同時也服務于第一層的生產者,為第一層的生產者提供了相關的服務,使第一層的生產者茁壯成長,做大做強。

3、消費者

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消費者即旅游者。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特殊之處在于人作為一切活動的主體,貫穿著整個旅游產業生態圈。消費者既消費了旅游產品和服務,又反作用于旅游產業。它既可能成為旅游產業的人力資源,也有可能參與到旅游產業內部企業中,有可能加入旅游行業機構發揮好監管作用,還可能單純的作為一名消費者。因此,消費者是整個旅游產業生態圈最為關鍵和最為活躍的因素。

4、分解者

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分解者即旅游行業機構。旅游行業機構存在的目的即監督和完善旅游產業生態圈,強化旅游產業生態圈內部的溝通與協作,實現行業自律,保護旅游者的權益,同時促進旅游產業的健康有序持續的發展。同時,旅游產業生態圈可能幫助淘汰掉落后的企業,幫助中型企業成長,大型企業的重組等。

5、生態環境

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態環境即圍繞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任何生態系統都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態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部分。經濟環境指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它決定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宏觀基礎;政治環境是旅游產業生態圈運行和發展所依托的政策和制度,包括旅游法律法規等;社會環境是旅游產業生態圈運行的精神文明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即狹義的環境,指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最根本的生態環境,包括山河湖泊、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

(三)旅游產業生態圈模型相互關系

旅游產業生態圈內物質和能量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生態環境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旅游產業圈的物質和能量源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的基礎,生產者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的核心,消費者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的目的,分解者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的關鍵,生態環境是旅游產業生態圈存在的條件。旅游產業生態圈內既有內部循環又有外部流動,內部循環即以旅游資源為核心,發展食住行游購娛產業鏈,延伸多種旅游相關企業,形成旅游產業集群;外部流動即生產要素以資金、技術、信息、政策和人才的方式進入旅游產業生態圈,進而轉化為生產力,同時受到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四、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創新

為創新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策略,轉變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方式,促進旅游產業生態圈轉型升級,發揮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集聚效應,將從完善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構建管理體系和優化發展環境四大方面進行管理創新。

(一)整合資源,完善旅游產業生態圈核心鏈條

完善旅游產業生態圈核心鏈條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通過整合旅游資源,形成直接面向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購娛產業鏈。這六大旅游企業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然而旅游產業生態圈內的核心鏈條仍處于開發的初級階段,還需要整合資源以獲取更大的旅游市場發展空間。一方面,平衡旅游產業生態圈核心鏈條各大節點,扶持相對較弱的旅游娛樂和旅游購物;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旅游產業生態圈核心企業內涵,實現節點旅游企業的主題化、品牌化、個性化和專業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創新業態,打造旅游產業生態圈產業集群

打造旅游產業生態圈產業集群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創新的重中之重,通過創新旅游產業新業態,旅游業可與多種產業開展深度的融合,形成旅游相關企業。旅游業與農業產業融合即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集群;旅游業與工業產業融合即發展工業體驗旅游產業集群;旅游業與文化業產業融合即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旅游業與房地產業產業融合即發展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產業集群;旅游業與金融業產業融合即合理實現旅游資本運作,創新旅游投融資方式;旅游業與信息業產業融合即發展智慧旅游產業集群;旅游業與物流業產業融合即建立旅游物流產業園區等。

(三)強化監管,構建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體系

構建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體系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創新的必要前提,通過發揮中介機構的分解者作用,強化監管功能。圍繞著旅游資源,旅游產業生態圈直接企業和間接企業建立內部企業管理系統,旅游產業生態圈行業機構建立行業監管系統。旅游協會、旅游學會、旅游院校、旅游研究院、政府部門各司其職,旅游協會和旅游學會制定行業管理標準、旅游行業守則和旅游行業道德體系,旅游研究院和旅游院校為旅游產業生態系統提供相應的智力支持,而政府部門則保障旅游中介機構的監管得以順利的實行。

(四)統籌兼顧,優化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環境

優化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環境是旅游產業生態圈管理創新的重要保障,通過統籌兼顧,合理處理好經濟、社會、政治與生態四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在優化經濟環境方面,確立市場的主導作用,利用市場無形的手實現旅游產業生態圈內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開放型現代旅游市場體系;其次,在優化政治環境方面,肯定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大對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扶持力度,確立旅游產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再次,在優化社會環境方面,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高度統一,營造全民旅游的大旅游氛圍;最后,在優化生態環境方面,注重生態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雖然產業生態圈的概念較早提出,而旅游生態圈的概念在2014年才有學者涉及,整個旅游理論界對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研究還處于萌芽狀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層次架構和旅游產業生態圈的體系模型,并提出了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管理創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同時,在整個旅游產業生態圈中,必須時時兼顧生態平衡、公平、效率和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旅游產業生態圈的良性循環。

作者:馬勇周嬋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