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研究
時間:2022-02-04 11:27:15
導語:民營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6年,國際國內經濟雙重下行、企業生產困難不斷加劇的嚴峻形勢下,能否準確“把脈”寧夏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制定有效政策措施,改善發展環境,促進寧夏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必要之舉,也是加快推動“四個寧夏”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寧夏;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政商關系
近年來,民營經濟占據了寧夏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不可否認民營企業對于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顯著的貢獻。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寧夏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日趨突出,其中既有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有企業外部體制機制環境方面問題,更有部分政府官員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如何準確把握并解決好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是關系寧夏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寧夏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特征
民營經濟支撐作用明顯。2015年,寧夏注冊登記非公企業7.16萬戶,注冊資本總額3500億元,實現增加值1298億元,占寧夏經濟總量的47%,經濟增長貢獻率近50%,民間投資占寧夏固定資產投資的55%。民營企業創造了寧夏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就業崗位,貢獻了70%以上的創業創新成果,80%以上的進出口總額。轉型升級優勢突出、“走出去”步伐快。寧夏認定的53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45家;67個國家級、自治區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中,民營企業55個。寧夏共登記企業科技成果149件,其中民營企業就有110項。截至2016年4月,寧夏境外投資企業達95家,95%為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完成額達5.66億美元,比“十二五”初增長18倍,增速較為顯著。[1]民營企業家信心不斷增強。2016年3月4日,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聯組會上,用“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與“獲得感”三個關鍵詞,給民營企業送來新春大禮包,吃下“發展”定心丸。特別是總書記講話中有關“親”、“清”政商關系的闡述,廓清了多年來企業家的思想困惑,堅定了民營企業家一心一意辦好企業的信心與使命責任感。
二、寧夏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一)“政府失靈”①的現象時有發生
一是行政干預與審批過多。作為“看得見的手”,政府的職能在于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即只做市場做不好或無法做的事,一旦熱衷于干預市場,往往變成“閑不住的手”。一些好的項目和產品急需發展,但申請用地審批難,辦理周期長。一些部門和干部對非公經濟認識有偏差,對民營企業關注度低,工作缺乏積極性,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少,企業好時關注多,企業困難時關注少。個別部門會議上表態好,行動上反應慢。還有的部門缺乏誠信,政策執行缺乏連續性,新官不理舊賬,對于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后續服務不能跟進。二是職能部門間協調不佳。涉及非公有制經濟的部門較多,政策也多,相互缺乏協同整合。大部分優惠政策僅適用于規模以上企業,中小企業無法享受。不少地區和部門依然存在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隱性壁壘,導致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打不通。
(二)融資貸款難,金融環境不佳
一是各商業銀行對企業放貸日趨謹慎。許多企業明顯感受到了融資市場的惡化,集中體現在貸款門檻愈設愈高,貸款環節愈設愈多,貸款條件愈來愈嚴。二是金融支持“三農”力度不足。特別是銀行認為農民合作社不是經濟實體,不給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制約了寧夏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牧企業多為租賃或依靠土地流轉經營,無資產用于抵押,貸款難度相當大。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不健全。由于經濟下滑,中小微企業經營出現困難,銀行抽貸、斷貸時有發生。有些企業為籌措資金還貸,迫不得已向民間借高利貸。四是各類擔保機構擔保條件過高。過去企業貸款,只需有抵押擔保即可,現在還要有政府擔保機構擔保,增加了貸款門檻,抬高了融資成本。
(三)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高
一是稅費負擔過重。有的企業承擔的各種稅費已占利潤的三到四成,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高,企業人力成本逐年增加高。盡管中央、自治區先后出臺了“三免兩減半”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但大部分優惠政策僅適用于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規模較小的企業普遍反映稅負偏高。二是物流、電費、天然氣的價格居高不下。寧夏電價平均0.5元/度,比內蒙古的0.38元、青海的0.36元分別高0.12元、0.14元。民營企業天然氣使用價格平均在2.83元/立方米左右(含增值稅),也比甘肅2.13元(含增值稅)、青海1.97元、新疆1.85元分別高0.7元、0.86元、0.98元。
(四)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
一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待完善。寧夏百戶企業擁有的服務機構不到發達省區的十分之一,特別是針對中小的企業服務機構發育緩慢、服務內容單一、范圍狹窄。缺乏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渠道不暢,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在技術支持和專業化服務方面的需求。二是創業孵化和輔導體系還不夠完善。孵化基地功能不夠健全,智能化程度低,孵化速度慢,為創客提供支持的眾創空間數量非常少。
(五)思想意識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思想上存在畏懼與迷茫。一些企業畏懼風險,不愿意打破現有的產業格局,不愿意舍棄眼前既得利益,對財富從投資賺錢轉向財產保值;一些企業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持“觀望”態度,對處于十字路口的企業沒有把握,對轉型升級的新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缺乏信心;還有一些企業雖然有較強的轉型升級愿望,但發展方向不明確,缺資金、缺項目、缺技術,不知道“該怎么轉”。二是管理水平低,人力資源狀況不佳。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主要是靠創始者的自我判斷和經驗參與市場,企業家多數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院校教育,很難跟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特別是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以及服務業企業大多以私營企業為主,尚未建立現代管理制度,很多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在人事、財務等關鍵環節運作方式上滯后,人才流失嚴重,人力資源狀況不佳。
三、對策建議
(一)加快轉變職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全力構建“服務型政府”。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內在組成部分,不應一味充當經濟活動的“主宰者”,而要努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幫手”。為此,必須要從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入手,減少政府對市場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把服務挺在前面,定期有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重點、市場需求和經濟運行的預測和預警信號,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盡快加強監管與糾錯機制。為加強對政府調控行為的監督,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程度。要進一步細化政府有關部門行政權力,落實崗位責任制,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原則,明確主要負責人和干部職工崗位職責,加大問責懲處力度。改變考核方式,采取“月點評、季測評、年總評”模式,引入第三方參與考核評價,變一方考核為多方參與,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變年終考核為全程考核,切實解決部分干部不作為問題。
(二)完善金融體系建設,更好地服務于民營經濟
創新金融服務。支持非公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動產抵押登記、存貨產品抵押以及企業家信用擔保等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適當延長企業貸款期限。加強金融支持“三農”力度,除了要有各種財稅政策優惠外,必須出臺限制農村資金回流城市、鼓勵城市資金流回農村的明確政策。鼓勵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支持“三農”,對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經營,要真正尊重農民意愿,支持農民創造的各種經營方式,杜絕一切不應有的行政干擾。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按普惠原則,對于一切從事中小微企業進行信貸支持的各類機構,給予同樣的政策優惠,以更廣泛的動員區內各種金融資源。嚴格設定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服務對象和經營區域。落實好自治區已有支持企業上市、新三板、寧夏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優惠政策的基礎上,自治區財政采取差別化獎補政策,激勵民營企業掛牌、龍頭企業上市,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優化擔保體系。改進寧夏擔保集團及市縣政府出資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運作方式,堅持微利原則,簡化擔保程序,降低企業貸款擔保門檻。加強對民營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費收取的規范化管理,使擔保費用保持在合理區間。
(三)進一步正稅清費,盡快降低企業成本
減輕稅費負擔,清理不合理收費。認真執行新辦大中型非公有制企業免征地方分享部分所得稅5年優惠政策,并適當免征地方分享增值稅部分。將新辦小微企業,享受與其繳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等額財政補貼的期限由3年適當延長。對小微企業設定“一纜子”綜合稅率,簡化優惠政策申請程序,縮短減免稅收申請時間。對繳稅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設置緩交期,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落實精簡歸并“五險一金”政策,合理下調“五險一金”繳存比例。逐步擴大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范圍并實行常態化公示。參照有關省市做法,在“十三五”期間內,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降低企業建設過程中安評、環評、消防等審批收費標準,杜絕重復性評估驗收。重點推動電力、天然氣等能源壟斷行業改革。打破電力、天然氣等行業施工壟斷性收費。針對生產領域電力、天然氣價格偏高的問題,應積極協調中央部委以及有關部門,進一步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改革環保電價補貼方式,完善可再生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和補貼辦法,在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進一步推行基于單位能耗的差別電價政策,落實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政策。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為目標,把價格改革向縱深推進,把價格監管和服務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快推進價格信息化建設,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和形勢分析研判,提高價格公共服務水平。
(四)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繼續完善自治區“168”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建設。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加大完善創業孵化和輔導體系,在融資擔保、信用評價、人才培訓、信息咨詢、法律咨詢等方面提供服務。加快推進“智慧寧夏”建設,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探索實施商務信息化平臺,切實解決企業市場信息不靈、低水平重復建設、低層次惡性競爭等問題。積極鼓勵并扶持地方民營企業“走出去”。要大力宣傳本地非公有制企業的作用和貢獻,培育樹立一批本地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典型。完善非公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要把非公企業納入寧夏統一信息數據庫,實現金融、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公開,依法依規解決問題與矛盾。
(五)樹立現代企業家理念,加快推動轉型升級
解除思想顧慮,增強發展信心。越是面臨下行壓力,越要保持定力、激發動力。[2]要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看清本質,認清形勢,正視困難,穩定預期,堅定對國家和企業發展的信心。要推動完善政企溝通機制,定期邀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座談,聽取意見建議,提振發展信心。加快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現代企業家既要懂得創新的必要性、迫切性,又要從事創新,敢于創新,靠創新立業和靠創新建立新品牌,靠不斷創新來擴大自己在市場中的份額。[3]要依托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建立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宗旨的技術研究中心。發揮財政資金扶助作用,通過適度貼息、發放創新劵等方式,支持“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指導成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聯盟,整合資源、加強聯盟成員間合作,開展技術攻關,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建立人力資源儲備庫。制約企業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內部人力資本的供給。企業能發展多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人才的培養速度,要倡導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人力資源儲備庫,培養人才,用好人才。要推動實施“千企百家”培養工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創新意識強、決策能力強、戰略眼光遠的非公企業家隊伍。
作者:尚亞龍 單位:寧夏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1]寧夏企業境外投資額5年增18倍達5.66億美元[EB/OL].新華網寧夏頻道,
[2]寧夏政協召開寧夏部分民營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EB/OL].寧夏頻道
[3]厲以寧.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76.
- 上一篇:生態優勢如何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研究
- 下一篇:城市群經濟發展路徑選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