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路徑

時間:2022-02-27 04:05:36

導語: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路徑

[摘要]大力扶持民宿經濟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文章論述了民宿的基本概念與民宿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分析了民宿產業建設環節存在的各類問題,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戰略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宿經濟;鄉村振興;經濟發展

黨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大力扶持特色產業,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營造鄉村文明風氣,且加強鄉鎮的綜合治理,以提升農民群眾收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差距。民宿以農業資源、生態環境與鄉村文化為載體,為游客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服務。民宿投資者、經營者與管理者應立足于可持續發展角度,深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促進區域經濟穩定增長。

1民宿產業的核心內涵與民宿經濟發展先決條件

1.1民宿產業核心內涵。民宿起源于日本,經跨領域文化交流傳入中國。民宿,是指優化整合閑置資源,由民宿經營者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極具地方特色的餐飲、住宿與文化娛樂等多元化服務。與傳統的快捷酒店及餐館相比,其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或自助式服務,但是民宿能夠讓游客領略到自然風光、民族風情與地域文化。1.2民宿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民宿經濟以民宿為載體,整合鄉村資源,將其轉化為特色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農村生產模式與農民群眾生活方式,且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民宿要想成為城鄉結合發展的樞紐,就需具備如下三個方面條件:其一,交通運輸便捷性。民宿選址應在距離城區自駕三小時車程范圍內;其二,配套設施完善性。民宿的供水、供電與通信條件應滿足基本需求;其三,良好的群眾基礎。農民群眾是民宿經濟發展的參與者與執行者,堅實的群眾基礎,對營造優質的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民宿產業建設環節存在的突出性問題

2.1建設模式趨同化,缺乏個性化特征。當前,民宿產業的迅猛發展,使非客觀性、非理性資源開發現象屢見不鮮,而產品趨同化與服務標準化也在悄然間蔓延。而一旦出現網紅單品,仿造、抄襲等現象也會接踵而至。盡管建筑構造形式與裝飾裝修風格易于模仿,但文化內涵是無法復制的。也許缺乏定位與特色的民宿產品能夠引起短期的流行效應,但其勢必會因為無法滿足民宿的個性化需求,最終被主流市場拋棄。2.2土地歸屬權不明確,綜合管理難度大。一直以來,民宿產業發展的關鍵點集中在產權歸屬方面。絕大多數民宿屬于短期租賃形式,面臨著租金高、轉讓費用低與低價回收等風險。同時,產權歸屬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宅基地的改建與經營手續變更。這使得民宿經營者在產業投資方向畏手畏腳,難以形成規模化發展。另外,民宿經營過程中,安保、消防與衛生等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2.3行業統籌規劃不到位,宏觀發展水平不夠理想。現階段,我國尚未出臺民宿安全保障規章體制、衛生許可標準與服務標準規范,這也使得各地民宿經營管理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無制可考。鮮有地方監管部門出臺民宿建設規劃制度條例,且民宿產業統籌謀劃不到位,長期處于自我發展狀態。與此同時,民宿經營者專業素養偏低,管理者責任意識淡薄,這也極大地制約了民宿產業的良好發展。

3以民宿產業為核心,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可行性策略

3.1以產業帶動鏈條式經濟,延伸特色旅游業。推動鄉村發展,具體措施如下所述。其一,將民宿打造成鄉村旅游綜合體,提升民宿的流量入口價值,全面振興鄉村經濟。伴隨城鎮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經濟壓力的膨脹,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追求更加強烈,而民宿也不單純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潛移默化間成為游客的目的地。為此,可以將民宿設計成包含圖書館、餐廳、咖啡館、茶舍、戲樓與體驗館等的旅游綜合體,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再者,充分發揮民宿客源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其二,依托民宿的“中介”性質,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一方面,通過特色化、精準化的營銷方式,將旅游產品推銷給游客,帶動消費;另一方面,促進民宿與鄉村物產的有機整合,將民宿打造為鄉村物產的展示空間、體驗空間與消費空間。同時,促進農村電商、物流運輸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以擴大產品的增值空間。3.2回歸與構建鄉土文化。從某種角度來說,鄉村文化是母體文化,但是在以城市為發展主體,以非農產業為主導的大環境背景下,鄉村經濟、社會與人文發展被忽略。民宿不單純是承載住宿的重要環節,更是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深度融合的主體媒介。具體實施措施為:其一,回歸鄉土文化。從物質文化層面來說,主要包括建筑文化、飲食文化、手工藝文化與民間藝術等,以民宿為核心的建筑形態更能體現濃厚的鄉土文化。以莫干山民宿為例,該建筑在保留原有框架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既可以增強本地群眾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又可以讓游客領略到濃厚的鄉土人情。其二,構建鄉土文化。莫干山的“洋家樂”將現代文明植入原生態的莫干山,在尊重原生環境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3.3扶持產業發展,吸引鄉建人才回流。具體措施為:其一,吸引鄉村創客投身鄉村建設。鄉村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商人、藝術家、設計師與公益人士的高度參與,并形成了鄉村創客群體,推動鄉村建設。其二,吸引本地青年回歸鄉村。一方面,鄉村民宿可以為本地青年提供優質的就業崗位,且規模化的民宿企業可為員工提供完善的晉升體系,滿足鄉村青年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且鄉村青年可將閑置房屋租賃或轉賣給專業民俗團隊,并加入專業民宿團隊,通過參與民宿的建設與管理,共享發展成果,成為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另外,民宿所提供的有文化、有內涵、有溫度的生活氛圍,也給了本地青年一個充足的回鄉理由,如網咖、餐廳、演藝酒吧等公共娛樂設施,可以滿足年輕人的多元化需求。3.4由點及面,促進鄉村全域改造。改善鄉村環境,具體措施為:其一,以民宿為中心,形成綜合性鄉村文娛活動中心。以鄉村民宿集群為載體,設立藝術酒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美術館、科技館,提供一站式服務。且這些基礎設施不單純向外地游客開放,也可以滿足本地居民的基本需求,使民宿成為城市游客與鄉村居民的文化傳播媒介。其二,以民宿發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民宿產業發展的首要前提是完善娛樂設施與生活設施,以優化民宿環境為基礎,采取由點及面的循序漸進的方式,改善人居的生態環境。再者,確保排污設施、給排水設施、供電設施、燃氣設施、無線網絡等滿足多元化需求,進而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且便捷的生活空間。

4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背景下,大力扶持民宿經濟,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可以優化鄉村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進而改善鄉村人居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最終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郭亞欣.發展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18,213(5).

[2]游上,史策.發展民宿旅游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18(13)

作者:吳麗麗 陳東旭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