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西部開發看我國西部發展
時間:2022-03-23 04:31:00
導語:從美國西部開發看我國西部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的基本背景
美國歷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從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地帶,習慣上稱為“舊西部”;后隨著美國領土向西的擴張,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脈之間的地帶稱之為“新西部”;把落基山脈到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地帶稱之為“遠西部”。美國開發西部的過程中,有兩個大規模集中開發的時期,一個是1860—1890年之間,這一時期開發西部的主要動力來源于皮貨貿易、土地投機以及奴隸主莊園的擴張,這30年間,美國人占據了4.3億英畝土地,耕種了其中的2.25億英畝,并且在西部土地上成立了10個新的州;第二個時期是1930—1970年之間,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法規,成立專門機構,加大對西部財政補貼和資金投入,實行各種優惠政策,進行流域綜合治理,大力發展軍工企業、高新技術產業,極大地改變了西部的經濟結構,使得美國經濟重心逐步西移,東西部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實行聯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勵開墾
主要包括1862年通過的《宅地法》,該法規定每個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或宣布愿意成為美國公民的人,只須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免費獲得無人居住的政府所有土地160英畝。只要定居和開墾5年,土地就永遠歸其所有,并且可以出售;也可以在居住6個月之后,按照當時的最低價格每英畝1.25美元購買。1873年通過的《鼓勵西部草原植樹法》規定,只要在自己的地產上種植40英畝樹并保持10年以上,就可獲得160英畝聯邦土地,1878年又把造林面積降低到10英畝。1877年頒布的《沙漠土地法》規定,政府向那些愿意在干旱土地上修筑部分灌溉溝渠的人,以每英畝25美分的低價出售640英畝土地,而且可以在3年內付清。1878年實施的《木材石料法》規定,允許把不宜農耕、但有出產木材和石料價值的土地,以每英畝2.5美元的價格出售,每人限購160英畝。
(2)建立專門機構和配套法規保障政策實施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西部地區的開發進入新的階段,先后成立了地區再開發署和經濟開發署等專門機構,負責落后地區的開發工作,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其中主要有1961年的“地區再開發法”,1962年的“加速公共工程法”和“人力訓練與發展法”,1964年的“經濟機會均等法”,1965年的“公共工程與經濟開發法”、“阿巴拉契亞地區開發法”以及1972年的“農村發展法”等。此外,聯邦政府還確定了開發落后地區所應遵循的基本戰略。這些戰略主要有:一,綜合戰略,既通過廣泛的財政、貨幣政策等綜合措施,使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保持高的增長率。二,減緩痛苦戰略,即通過失業津貼、醫療保健方案,公共援助等長期和短期援助,消除落后地區的困境。三,根治戰略,即通過地區開發計劃,職業訓練和教育,促進落后地區自我發展。
(3)利用軍事工業生產拉動經濟發展
聯邦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向西部傾注財力,其中一個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軍事訂貨合同。二戰前夕,美國政府在確定軍事工廠與基地時就優先考慮將其設在西部地區。二戰期間,軍事工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該地區的發展,侵朝戰爭和侵越戰爭期間,國防開支劇增,成為聯邦政府財政支出中的最大項目,從而導致大量國防開支源源流入西部地區,大大加速了它們的經濟增長。據統計,從60年代到80年代,美國西部所得防務合同始終保持在40%以上,最高年份曾達到60.6%。按人口平均計算,該地區所得防務合同遠遠超過其他地區,1975年聯邦政府在各地花費的防務開支,中西部人均為207美元,東北部為309美元,南部11州為412美元,包括加州在內的西部高達623美元,為中西部的3倍。
(4)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美國西部地區土地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宇航、原子能、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工業的發展。二戰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國大量軍事工業轉為民用的契機,迅速發展了宇航、原子能、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美國幾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如加州的“硅谷”、北卡羅來納的“三角研究區”、佛羅里達的“硅灘”、亞特蘭大的計算機工業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根據美國國會技術評價局的統計,1972—1977年間高技術工業就業人數凈增最多的10個都市地區有8個位于西部,只有2個位于東北部的馬薩諸塞。
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對我國進行西部大開發的幾點啟示
(1)靈活優惠的土地開發利用政策有助于推進我國西部大開發進程
19世紀美國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向西部遷移,制定了靈活多樣的土地開發優惠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西部開發的進程。這一時期陸續出臺的《鼓勵西部植樹法》、《沙漠土地法》等規定,只要在西部地區種草植樹或修筑灌溉溝渠達到一定面積和一定時間,就可低價或免費獲得一定面積土地。美國因為土地可以私有,當然可以通過贈送土地的方式來鼓勵開發落后或貧瘠地區。我國實行土地公有制,不可能用同樣的方式來鼓勵西部開發,但是完全可以制定其他多種優惠政策來調動西部開發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將一定面積待開發治理土地以低價、無償或先期注入資金扶持的方式,承包、分租或批租給某單位和個人,在治理開發的前期給予貸款、補貼、貼息、雇傭工人工資、醫療有保障等政策,規定幾十年不變,承包或承租者擁有充分的土地使用、轉讓、和經營管理權。政府的目的就是先投錢,慢慢少投錢到不投錢,鼓勵、養活并穩定一部分人長時間甚至一生以植樹種草、治理土地為業,等到土地治理開發產生明顯經濟效益時,政府通過各種手段鼓勵承租者將所得利潤用于土地更大面積的治理開發,而決不收取利潤,一直到形成土地開發的良性循環。
(2)中央政府應因地、因時制宜地賦予我國西部各省更大的自主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美國開發西部過程中,除了聯邦政府采取了大規模的財政補貼和轉移支付政策外,州、縣等地方政府具有相當大和靈活的自主權,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企業的進入,鞏固了美國西部開發的經濟基礎。我國西部在財政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進出口等方面占全國的比重較低,不可能指望西部近期內為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因此應該放開對西部各省的僵硬的“一刀切”管理模式,允許它們擁有更大、更多的政策制定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遵紀守法的原則下,敢闖敢試,多想多干,誰能實現自己的迅速發展,誰能減少對國家的依賴和對中央財政的負擔,誰就是正確的,誰就是值得發揚光大的。例如,是否可以允許西部部分省份擁有自己制定稅收政策的權力;能否考慮西部部分省份在項目審批、進出口企業登記、企業上市、開發區設立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主權;還可以考慮賦予西部各省在對外開放、設立邊境自由貿易區、引進外資方面更大的權力;另外,在發行地方債券、建立地方銀行以及設立地方證券場外交易中心等方面,可以考慮給予西部各省更大的權力和優惠。
(3)重視發揮高科技產業對我國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
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戰爭財,發展了一批具有相當技術水平和規模實力的軍工企業,這些軍工企業大都分布在美國的西部地區。進入冷戰時期以后,美國大量的軍工企業轉為民用,利用原有的軍事高科技基礎,再加上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以及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西部地區以宇航、原子能、電子、生物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美國西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步伐。我國西部地區早在“三線”建設時期發展了相當一批出于國防考慮的重化工業和軍工企業,奠定了西部地區相對雄厚的工業基礎,但由于沒有利用軍轉民時機,大力提高技術層次,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所以目前整個西部的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工業效益不夠理想。西部地區應該利用原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工業基礎,在個別地區、個別行業集中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使其成為帶動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龍頭”。例如,西部地區擁有酒泉、西昌兩個衛星發射中心,西安飛機制造基地,重慶鋼鐵和汽車生產基地、蘭州石油化工基地等等,都可以為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技術和人才,西部地區也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硅谷”來提升自身的產業層次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