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會計基本理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2 04:43:00
導語:網絡會計基本理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作為對信息處理最為快捷有效的工具,在各行各業中得以廣泛應用。在會計這門學科中,會計電算化的出現使會計信息處理有了質的飛躍,隨著Internet出現后,全球信息處理網絡化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單機工作系統的不足日趨明顯,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網絡會計應運而生,彌補了會計電算化的不足,成為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本文將就網絡會計的產生和特點,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沖擊以及技術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網絡會計的產生、特點和它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一)網絡會計的產生及特點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會計環境在網絡下也發生了變化。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業內部網(Intrane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則使企業走出封閉的“局域”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對外實時開放,同時使企業內部包括財務部門在內的所有部門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更好的利用網絡帶來的優勢,網絡會計就產生了。
網絡環境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別是Intranet,它利用了Internet的一系列技術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以網絡的銜接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其結果是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于計算機網絡之中。這就使網絡會計信息處理具有以下特點:
1、在線反饋功能。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企業每一項變動都可以實時予以反映。
2、全面反映功能。通過在線訪問,信息需求者可以獲得網上所有企業開放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
3、實時分析比較功能。網絡環境下,在線數據庫包括了網上所有企業信息。企業內財務人員可在此基礎上得到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有關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比較,正確地預測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在以信息為中心的國際技術浪潮影響下,使人們加強了對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處理工具的研究,在會計領域,會計電算化也得到了發展與普及。它相對于手工處理會計信息方式有了長足的進步,它使得數據載體處理工具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信息處理的質量。
但在網絡信息時代,以單機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如數據傳送時間長,資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換不暢,信息使用者查看數據資料不方便等。而網絡會計彌補了這些不足,具有以下優點:
1、資源共享。網絡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本機資料,還可以任意使用網絡上其他計算機內的資料。
2、設備共享。網絡化以后,網絡上的計算機可共享服務器的各種硬、軟件,特別是一些貴重設施,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3、通信方便、快捷。連人網絡之后,信息可利用網絡上各部門的計算機快捷通訊。
4、分布式處理。一項復雜的工作可以劃分多個部分由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和實務的影響
(一)網絡會計對會計基本理論的影響
網絡會計的產生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它不僅改變了會計信息生成和傳播途徑,而且給傳統會計中理論和實務帶來了很大影響。
在會計基本理論中會計四項假設是最為重要的,但隨著網絡會計的產生,四項假設中三項假設有變動和改變,只有貨幣計量假設沒有很大變動,只是更趨于實際。
首先,會計主體假設是諸項假設中最主要的一項,是會計工作的單位,如果該假設不能成立,以下幾項假設均不能成立,會計工作也無法開展。但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Virtualcorporation)是一個虛擬公司,所以它不同于傳統會計主體的范疇,很難確定會計主體。因此需要我們轉換概念,用相對會計主體也就是網上存在的這個臨時組織來代替傳統會計主體假設,才可以明確該會計任務完成的職能。
其次,持續經營假設由干網絡會計的產生而不能成立,繼之而起的應是面臨解散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是在傳統會計中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考慮,財產估計和費用分配等問題而設立的,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會計可實時反映分析財產估價和費用問題。而且網絡會計的主體網絡公司是一個存在于網上的臨時性組織,進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進行解散。
再次,會計分期假設也由傳統的劃分方式變為了適用于網絡會計的劃分。它的產生是因為在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下,由于提供會計信息的技術受到限制,系統加工信息需要較長的時間,劃分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銜接的期間,可實現報表的連續性和規律性。由于高科技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的采用,網絡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必要,只要把會計期間與變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我們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編制一次會計報表便可滿足需要。
(二)網絡會計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會計核算工作是依照一定范圍進行的,但是網絡會計的出現使會計中原有些原則受到沖擊,有的原則喪失意義,有的原則應進行修改,這給會計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1、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它的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間內費用和收人的分配,而在網絡會計中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無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同題,權責發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礎,另一種方法現金收付制則更適用于網絡會計。
2、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沖擊。如前所述,網絡公司是個臨時性組織,它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所以它的成本計價按現行價值,可變價值等公允價值更合理。歷史成本對網絡會計而言已喪失了意義。
3、對會計報表的挑戰。提供財務報表的目的是為決策提供真實的、可靠的、及時的會計數據。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所以無論是動態報表還是靜態報表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用網絡會計的電子財務報表更適應決策者的要求。這種即時處理隨時提供信息的特點是以往會計報表所無法比擬的。電子財務報告的運用還可有效擴大其各種信息容量。
4、對會計職能的影響。網絡會計對核算、監督職能均有要求,尤其是會計監督職能。由于其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時間劃分,會計監督在網絡會計的整個交易過程中分為交易前監督,交易中監督,交易后監督。嚴格執行這些監督即可保證網絡會計工作安全有效的運作。隨著時代的演進,會計已從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網絡會計的出現對會計管理產生了影響。如:網絡會計的運作,諸多信息千變萬化,要高速傳遞而不能產生半分差錯,就要求會計管理方法必須與之相適應,從而對會計管理的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網絡會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
(一)網絡會計中存在的問題
l、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在網絡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得以傳遞,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鑒章等傳統確認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難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財務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財務機密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網絡系統的安全性。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都可獲得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所以企業在網上進行貿易時,也易處于風險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網上黑客的惡意攻擊等、病毒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大勁敵,要采取適當的防病毒措施。
(二)問題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會計帶來的優勢,保證信息數據質量和安全,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會計需要,確保網絡安全有效地傳遞信息。
l、加強對數據輸人的管理。網絡環境下,大量不相同的會計業務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戶共享數據庫的出現,如果內部控制制度不嚴密,一旦有缺乏嚴格控制檢驗的憑證錄入到整個網絡系統中,就很難查明原因,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因而把好數據錄入關,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
在輸入系統前數據都要經過檢驗,輸人工作也應由多人多組分擔;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檢,以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據會計核算的要求和網絡系統的特點,可以把同類憑證按憑證號順序分成幾組進行輸人。
2、加強對數據處理的控制。為了保證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權式兩種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網絡服務器統一對各數據庫進行管理,服務器將這些數據傳送到各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分別在本站處理各自的業務。每天結束,各個工作站都將當天新處理的業務數據傳送到服務器,由服務器集中進行序時處理,并加人相應的數據庫中。授權式是當工作站有業務需要訪問網絡服務器中的數據時,服務器可以根據當時的忙閑決定是否允許訪問,若閑則可授權訪同,否則不允許。
(三)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網絡運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研究內容。
1、系統容錯處理。它通常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措施。從網絡的工作過程中可以看到網絡協議采取了一系列容錯與糾錯處理,從宏觀上保證了信息傳輸過程的可靠性。微觀方面的措施則因具體的網絡環境而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它的容錯能力。
2、安全管理體制。它的重點是存取控制,就是把計算機用戶對信息的讀寫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級別范圍之內,其基本途徑是身份認證、權限和記錄日志。在網絡中通常設置三級權限,其他用戶的權限由系統管理員授予。
3、安全保密技術。對病毒的防御現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墻技術,它可以將包括病毒在內的非法入侵訪問抵擋在內部網絡之外,從而起到對內部信息的保護作用。對于信息流則普遍采用加密技術,以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泄密,數據加密的主要是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企業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物理意義開放的同時,挺高了安全防范能力,保證網絡系統的可靠運行,增加了網絡的“免疫”能力。
四、結論
總之,隨著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的不斷發展,網絡會計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應用,網絡會計將會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優勢,成為當代會計學中最有潛力的新領域。
- 上一篇:會計環境對會計確認影響論文
- 下一篇:會計信息化與互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