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基礎工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8 09:13:00
導語: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基礎工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會計領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廣泛應用。會計電算化后,會計人員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大大加強了會計基礎工作,可以說,會計電算化是強化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同時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輸入數據規范化,處理過程規范化,因此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就變得更為重要,這是計算機輸出及時、準確、完整信息的保證。過去財政部關于會計基礎工作做了規范性的規定,但會計電算化后,由于所面臨的工作環境不再是人與人之間,而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因此對會計電算化后的基礎工作有必要進行再認識。下面我談些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二、會計電算化后的基礎工作
1、理順工作崗位,嚴格權限控制
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崗位應做相應的調整,根據財政部財會〔1996〕17號文件可分為會計主管、出納、會計核算、稽核、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崗位;而電算化會計崗位設置應包括電算化主管、軟件操作、審核記賬、電算維護、電算審核等,崗位的設定可結合本單位所使用的會計軟件系統內業務流程和模塊的功能,進行相應的設置,崗位確定后要明確各崗的職責范圍,建立電算化會計崗位責任制,切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要求,工作有檢查。設置崗位時應根據職責分離的原則分配崗位,如憑證輸入與復核不能由同一個執行,出納人員不允許進行系統的操作等等。
為確保系統安全、有效地運行,防止會計信息被盜、篡改等現象的發生,建立權限控制制度。在會計電算化相當完備的大型企業,應設置三層密嗎:第一層是開機密碼,第二層是進入系統密碼,第三層是自己權限密碼,目的是防止財務機密外泄和蓄意計算機作案。權限要有監控機制除電算化主管外,其他崗位不得直接打開庫文件進行操作,不得隨意刪除數據、源程序和庫結構,電算化主管有權監控每個崗的操作內容,各崗的密碼要定期更換,由電算化主管統一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出納人員無權進入系統,建議系統外建立一個數據庫由出納人員管理,有關現金、銀行存款的每筆收支出納確認后輸入計算機,每天結出發生額、余額,與系統現金賬和庫存現金賬核對,月末與銀行賬核對,這樣既做到了賬實相符,又起到相互都督的作用。
2、創造良好的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環境
良好的會計信息系統環境是會計電算化運行的保證,會計住處系統運行環境按內容劃分為會計數據采集規范性、會計數據處理的階段性、會計信息歸集、存儲、輸出的系統性。
(1)數據采集規范性
數據采集是指將計算機加工處理的會計數據進行手工準備的過程。垃圾信息的產生不處有兩點,一是工作疏漏,二是舞弊行為,為確保系統提供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道德所有憑證不論是手工編制的還是機制的都要有操作員、財務主管共同簽章后才能過入有關賬戶。其次,錄入的會計憑證除手工秕所有的信息如摘要、會計科目、金額、經手人審核等外,還應包括科目代碼等。為便于計算機的識別處理和提高運行速度,編制代碼工作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基礎工作。編制代碼時要注意它的唯一性、有效性和可擴展性,錄入科目時是以代碼的形式錄入,因此,代碼輸錯則輸出的自然也是錯誤信息,所以要特別注意,再次要對憑證分批記錄張數及數量金額總數,防止已編憑證的丟失或插入未經授權的憑證或未經授權隨意改動有關數據等問題,最后要建立工作日志,詳細記錄憑證編制日期、經手人、憑證傳送的手續和時間。(2)加工處理管理數據輸入計算機中,不象手工隨時可結賬,是分批進行處理的,而且數據的存儲是以二進制代碼形式,數據記錄具有不可見性,數據修改也不留痕跡,中間處理是不可見的“黑箱操作”,所以首先要加強接角控制,杜絕未經授權人員進行越權操作,嚴格密碼權限管理。其次應設置必要的稽核檢查,同時作好工作日志,以防止和及時發展對經處理的數據非法篡改。
(3)會計信息輸出的管理
輸出是計算機系統數據處理的最終結果,如賬簿、報表。為確保及時、安全地送到有權使用者手中,可建立輸出文件分送清單,設專人負責傳送,設置工作日志等。由于會計電算化后會計信息是以各種數據文件的形式記錄在磁性介質中,這些是肉眼看不見的,很容易被篡改或刪除或由于誤操作等諸多原因而使文件丟失,因此衽備份制度,對數據文件要進行日備份,月備份,并按財政部規定的檔案管理辦法由專人負責歸檔,作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塵工作,同時定期進行復制,防止磁性介質損失,保證按要求生成各種檔案,保證各種檔案的安全與保密,保證種種檔案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當然,以上三個方面的前提條件是計算機硬件、軟件的安全運行,因此,制定相應的軟硬件管理制度也是一項尤為重要的基礎工作,如建立機房管理制度、軟件使用、維護及保管制度、上機運行秕的管理規定、修改會計軟件的審批及監督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是創造良好的會計信息秕政黨運行的外部保證。
3、加強預算編制工作
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工作已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因此會計基礎工作的范圍與手工相比范圍更廣,要求更高。預算是計算機會計進行預測、分析的依據,是評價經濟效益的標準,因此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預算是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依據。道德要求及時。有些單位往往是時間過半了,預算還未編完,這種工作拖拉作風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其次要及時調整預算使之做到科學、合理,只有這樣才能據此進行分析,向決策者提供寶貴的會計信息。
4、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實行會計電算化后,除要求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外,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已成為當務之急。由于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時間還不是很長,一些老會計入門很慢,在上機時經常出現誤操作,致使系統數據丟失,嚴重的導致系統崩潰。為確保系統安全有序運行,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潛能,提高會計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刻不容緩,要制定具體措施,抓出成效,使之成為即精通會計又精通計算機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上一篇:文聯建國60周年征文
- 下一篇:宣傳委員優秀共青團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