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8:29:00

導語: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就會計仿真教學、會計感性知識教育、校外頂崗實踐、會計全真教學、會計畢業實習等工學結合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模式;探討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要求高職高專在校學生“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使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要求高等教育“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與訓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會計專業是高職院校普遍設置的專業,如何體現會計專業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有效地推行工學結合,是擺在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室,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仿真教學

這是每所設有會計專業的學校都可以做到的。建立與學生規模相當的會計手工操作模擬實訓室與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設置會計模擬教學系統、會計崗位模擬系統、會計業務模擬系統、銀行結算模擬系統、納稅申報模擬系統等,讓會計各崗位的業務都能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中有所體現,并能提供相應的操作模擬訓練。還可以將各環節進行組合,體現不同規模企業的會計業務組合,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訓環境。學生可以以會計主管、材料會計、固定資產會計、往來賬會計、成本會計、銷售會計、稅務會計、出納等不同的會計身份進行反復演練,也可以以供應商、采購商、倉庫保管員、企業經理、財政、稅務、銀行、審計等其他不同的身份進行模擬訓練。在校內實訓中,應當將會計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相結合,讓學生知道會計手工操作與運用會計軟件進行電算化操作的區別與聯系。可聘請企業會計人員到實訓現場指導,提高仿真實訓的真實性。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

根據會計教學的需要,在校外建立必要的會計實訓基地,主要承擔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在進行會計啟蒙教學之前,可讓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去感受一下會計環境,到企業觀察會計資料,參觀會計工作流程,聽取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過程的介紹,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學生到校外學訓基地(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至兩周的短期見習,通過查閱會計資料,參與審計取證等活動增加其感性知識。

三、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校外頂崗實踐

校內會計實訓與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會計感性知識教育,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畢竟只是一種“操練”。為此,學校應當運用各種關系,在校外建立數量較多的校外頂崗實訓基地,為學生的“演習”提供場所。我院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了“第一學期打好基礎、二三學期強化專業、第四學期頂崗實踐、第五學期知識拓展、第六學期畢業實習”的人才培養思路,要求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會計主干課程后,到企業頂崗實踐一個學期,進行會計知識的“演習”。鑒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在一個企業中安排大批的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頂崗實踐。為此,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就成為開展學生頂崗實踐的關鍵。可以運用校友會的關系,逐步推進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建立。同時可采取“兩人頂一崗”的方法,以減少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壓力。在學生校外頂崗實踐期間,要聘請企業財會人員擔任會計實踐指導師,承擔頂崗學生的指導任務,會計專業教師定期到各個實踐點進行巡回指導,隨時掌握學生頂崗實踐的情況。

四、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全真會計教學

由于企業的體制與機制問題,要建立滿足學生頂崗實踐需要的校外頂崗實踐基地有相當的難度。為了解決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問題,也可以采用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的辦法。運用學校師資的優勢,組建會計服務機構,承擔記賬、審計之類的業務,為學生提供全真的會計教學。我院會計專業利用擁有6名注冊會計師的優勢,與麗水某會計師事務所掛鉤,成立了會計服務部,對外承接審計、驗資、記賬、會計咨詢服務等業務,組織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在會計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和承擔部分審計基礎工作。至今已為數十家企業提供了會計、審計等方面的服務。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既為教師提供了直接從事會計實務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企業會計業務和審計業務處理的機會,又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了服務,還為學生、教師增加了收入。但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所能提供的實踐機會對眾多的會計專業學生而言,仍是僧多粥少,不能完全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全面開展工學結合的需要。可以采用一套資料幾組學生共用的方式予以解決。

五、抓好畢業實習環節,進行工學結合的就業會計教學

會計專業學生通過前述各類工學結合的會計教學,通常能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會計處理的基礎操作技能,能應對企業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但對于多數學生而言,一旦讓其獨立進行某項會計工作時,仍會感到膽氣不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抓好畢業實習環節。我院的基本做法是,在第五學期,通過舉辦就業洽談會、學生推介會、網上自我推薦、家長聯系落實等方式,使大部分即將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實習前就落實了畢業后的工作單位與工作崗位,使實習單位與將來的工作單位相一致,實習崗位與將來的工作崗位相一致,從而將畢業實習成為工學結合的就業會計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使所學會計知識與所從事的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磨合,真正達到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1-16.

[2]程堅.實施工學結合促進高職教育[J].揚州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