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時間:2022-03-07 02:27:00

導語:會計信息披露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一、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我國已頒布關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不多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要求目前主要有國家環保總局《關于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公告》(環發[2003]156號)以及《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關于申請上市企業和申請再融資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規定》等法律法規再加上企業環保責任不確定性、環境信息收集與計量復雜性使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相當落后但目前我國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涉及環境信息披露問題另外大多數企業對排污費和新項目環保設施支出進行了單獨賬務處理對于其它與環境有關支出89%企業進行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劃分近年來由于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環保總局要求申報上市公司必須實行環境審計這使上市公司中強污染行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呈上升趨勢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企業主要以上市公司為主披露比例低現階段我國只對上市公司做出了披露環境信息要求但單就上市公司來說其環境信息披露情況也不盡人意對2004年滬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分析顯示827家上市公司中披露環境信息公司有321家披露比例為39%其中重污染行業披露比例為60%非重污染企業披露比例為23%而根據調查2000年全球最大250家公司中編制環境報告比例已經達到35%;而北美、歐洲、澳洲有50%以上公司編制環境報告因此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企業相對較少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以強制性為主一項關于企業環境報告原因調查表明企業編制環境報告原因主要政府管理機構強制要求我國政府有關法規規定企業應定期向地方各級環保部門提供“三廢”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污染物檢測與治理等方面環境統計報告而對2004年滬市A股827家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調查顯示重污染行業總體披露比例為60%非重污染行業總體披露比例為23%兩者相差比較懸殊主要原因也在于國家環保總局強制要求重污染行業對其環境事項進行披露由此看來我國目前環境信息披露主要強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

(三)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以政府管理機關為主一項調查表明我國環境會計信息主要使用者為政府管理機關其次投資者、金融機構、顧客、新聞媒體、雇員、財務分析師、社會公眾等這說明我國目前企業所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主要服務于國家宏觀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忽略其使用者信息需求其提供環境會計信息也可能不完整

(四)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缺乏明晰性和全面性以環境支出項目為例調查顯示排污費、按現行法規要求對原有設備改造和重置環保支出、新投資項目環保設施支出和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這四個項目企業最常發生“環境支出”項目而大部分企業僅對排污費單獨立賬但對于企業其環境支出項目單獨立賬比例都沒有超過50%且企業披露大部分信息企業可以輕松獲取但對于隱形成本和次有形成本如企業形象和關系成本等則少有披露

(五)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多樣缺乏可比性我國企業目前環境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種:(1)包含在年度報告中(36%);(2)內部工作會議記錄(36%);(3)單獨報告(14%);(4)包含在會計報表附注中(9%);(5)包含在董事長報告中(5%)各個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一樣也沒有一種占絕對優勢披露方式使得不同企業之間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二、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成因分析

導致目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存在原因多方面有利益關系人對環境信息需求不足也有理論研究不足還有外部法律監管不足

1.利益關系人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不足在環境會計信息生成和報告過程中其質量高低取決于需求強弱當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力量很弱時環境會計信息提供者不能從信息供給中得到直接經濟利益甚至不能補償信息披露成本會計主體缺乏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動力環境會計信息質量難以保證生成環境會計信息各種規則、機制難以健全環境會計無法進行發展與創新只有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很強烈時這一切問題才將迎刃而解需求強弱取決于利益關系人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否充分

利益關系人主要包括:政府、股民、債權人、公眾和媒體、民間環保組織等其中各級政府作為環境會計信息最大需求者其實際需求量遠遠小于政府在環境問題方面應當掌握環境信息需求量這造成了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主要以上市公司為主信息披露比重較小局面政府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不足也直接影響了企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動力在市場失靈情況下政府通常采取干預手段而在我國由于一些政策失誤缺乏科學性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和尋租活動存在使得政府干預收效不大也進一步制約了政府對環境會計信息需求更為嚴重由于企業造成污染其危害性有不能直接或短時間內顯示出來這使得作為政府環境政策重要執行機構環保部門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需求度不夠

股東對于環境會計需求也會對企業內部經營者造成壓力以促進其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但在我國一方面大股東對環境信息需求僅僅停留在確保公司經濟活動不違反當前法律法規層面不愿意自覺增大環保成本而減少剩余經濟利益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中小股東缺乏關注環境會計信息動力在我國資本市場中中小股東大多投機者其投機性使得們重點關注可能導致股價波動內幕消息而缺乏對環境信息關注即使個別中小股東有較強環保意識和熱情要求管理當局提供環境會計信息也會因為其勢單力薄而難以有所作為

債權人作為企業資金主要來源其對環境會計信息關注程度也會影響企業對于環境信息披露而我國金融機構在給企業發放貸款前所進行信用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經營者素質、經濟實力(包括凈資產、固定資產凈值、在建工程、長期投資、企業資金結構)、企業經營效益(包括銷售應收賬款比率、存貨周轉率、凈利潤率、產權利潤率)、企業發展前景等方面均與貸款能否按期歸還有關而企業生產過程中環境行為并不在金融機構重點考察之列金融機構考察貸款對象重點強調經濟效益而非環境效益當債權人眾多持有企業債券中小投資者時由于力量有限與中小股東情況類似也缺乏關注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動力因此債權人對企業會計信息需求不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