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會計

時間:2022-03-17 11:02:00

導語:公允價值會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允價值會計

1公允價值會計是我國會計發展的方向

“公允”是公正恰當,不偏袒。“在會計中,‘公允’一方面是作為會計原則或標準出現,比如公允反映。另一方面是作為會計對象或會計方法出現,比如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從會計對象角度看,公允價值是會計反映的對象,從會計方法角度看,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計量的方法。”一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雙方間進行現行交易時所達成的資產購買、銷售或負債清償的金額。最能代表公允價值的是市場交易各方承認和接受的,由市場價格機制決定的市場價格。而公允價值會計主要是研究如何確認和計量會計要素。

隨著資本市場成為企業的主要籌資場所以后,投資者和社會公眾逐漸成為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公允價值會計因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會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認同。如,針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的第7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應用現金流量信息與現值》一文中,鮮明地傾向采用公允價值,并意圖將其運用領域由金融工具擴展到其他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生產要素的國際間流動和產業轉移的跨地區發展日益加快,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資源分配的決策依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國際趨同已成為必然。因此,公允價值會計亦將成為我國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2《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新發展

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審慎引入公允價值概念。

2.1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為引入公允價值概念奠定了基礎。社會經濟日益發展,資本市場逐漸成為企業籌資的主要場所,投資人和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4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明確指出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是財務報告的目標之一,這說明了引入公允價值概念的必要性;第42條規定,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五種,公允價值是其中之一,明確了公允價值的法定地位,確立了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方向。

2.2給出了公允價值的定義。《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42條規定,公允價值是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從定義看,強調公平和自愿,排除了清算性或強制性的交易;熟悉情況指明了交易雙方信息對稱,不存在逆向選擇,公允價值是金額而不是價格,表明公允價值可以是市價,也可以是依據市價和相關信息的估價。

2.3基于我國生產要素市場尚不發達的國情,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采取審慎的態度。目前,我國部份生產要素二級市場尚不活躍,發育不完善、不統一。公平開放的的市場體系的建立尚需時日,一些會計要素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取得公允價值。因此,不可能對所有的會計要素的計量采用公允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3.1強調了歷史成本原則的主導地位如上文所述,基本準則第4條規定表明了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表達了會計信息的首要特征是可靠性,因此,基本準則第43條規定,企業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

2.3.2明確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前提基本準則規定,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是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持續取得并可靠,即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該會計要素所在地有活躍的市場;二是能夠從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會計要素的市場價格及相關信息,從而對會計要素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地估計。這說明準則制定者為防止企業在實務中濫用公允價值,對應用公允價值給出了苛刻的條件。

2.3.3突出了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有限38個具體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用于初始計量的有《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公允價值用于后續計量的有《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等;公允價值既可用于初始計量又可用后續計量的有《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2.3.4強化了公允價值的“參照物”的作用雖然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但當成本顯失公允時,應按公允價值計量,這時候公允價值則起到了“參照物”的作用,譬如,《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11條,“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但當成本顯著低于公允價值的,應當按《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相關規定確定入賬金額,類似的還有《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等。

2.3.5提出了我國公允價值估價的等級系統企業會計準則立足國情,將公允價值估價分為兩個等級。一級估價是所參照信息是相同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價格,二級估價是所參照信息是類似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價格。同時,相關準則又規定,應根據市價和相關信息對相應的會計要素做出合理估計,而不是直接按市價入賬。

2.3.6規定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財務報告的披露內容披露內容包括:計量屬性的選擇、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金額及其對當期損益的影響。通過這些信息的披露,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資者和社會公眾能充分了解企業的相關情況,據此做出正確的決策。

3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方向的深層原因

公允價值會計已獲得了法定地位。《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章對會計計量做出規定,提出五種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作為第一層次的基本準則是用來指導各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在基本準則中提出公允價值,意味著當時機成熟時,公允價值可以運用于各項具體準則,一方面說明了會計準則體系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說明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復合計量模式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計量屬性的首選是歷史成本,只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時,才可選擇其他四種計量屬性。充分說明在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計計量將采用以歷史成本為主導的復合會計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是歷史成本計量的重要的、有益的補充。

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有賴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公允價值的獲取途徑是市價,市價產生的前提是統一、完善的市場體系的建立。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完善階段,只能對某些市場發育成熟的會計要素采用公允價值,這也是新準則對公允價值采取審慎態度的深層原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具體會計準則必會越來越多地使用公允價值。

根據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公允價值會計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②基于我國國情,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繼續采用公允價值,但對公允價值會計卻采用了審慎的態度。③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計計量將采用以歷史成本為主導的復合會計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是歷史成本計量的重要的、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153_158.

[2]吳江濤.談公允會計:我的會計哲學觀[J].財務與會計.2006.(3):65-66.

[3]黃中生.論資產計量[J].會計研究,2005,(4):15-19.

[4]于永生.美國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最新動態[J].財務與會計.2005,(3)56-60.

[5]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EB/OL].中國會計視野網站,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06.

[6]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38號[EB/OL].中國會計視野網站.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