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沖擊會計職能論文

時間:2022-06-10 03:05:00

導語:市場經濟沖擊會計職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沖擊會計職能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市場經濟對會計反映職能的影響;市場經濟對會計監督職能的影響;市場經濟對會計預測和參與決策職能的影響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活動領域拓寬,導致會計反映的范圍和內容擴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完善會計核算成為當務之急、市場經濟的客觀性,要求會計反映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市場經濟以市場自發調節為其最本質的特征、市場經濟首先是一種法制經濟,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呼喚著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經費使用的高效有賴于強有力的監督手段、市場經濟主體多元化,要求有嚴格的會計監督存在、市場經濟的自發性,促使會計預測必須在預測上下功夫、市場經濟是價值經濟,要求會計參與決策必須體現價值規律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經濟活動的市場化,對會計工作是全新挑戰。會計工作的反映職能、監督職能、預測和參與決策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重新認識和定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會計體制、制度的改革,會計工作將發揮好其職能作用。

關鍵詞:會計職能;市場經濟;會計核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影響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生產、流通、交換、消費各個環節,也給會計工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就使會計職能在內容和發揮上無一例外受到市場經濟的強烈沖擊

1市場經濟對會計反映職能的影響

首先,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活動領域拓寬,導致會計反映的范圍和內容擴展,從而增加了會計反映的難度。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社會物資保障的市場化趨向成為一種必然,物資供應方式將由國家統一計劃分配轉向從市場獲得。由此而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各單位的實物供應量不斷減少,經費供應的比重逐步加大,會計反映對象也由簡單的物資領用為主擴展到市場流通領域中的經費領報支撥的全過程,反映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在思想上要逐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思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傳統的事后核算轉變為對經濟活動全過程的核算。事業財務計劃的制定到經費的領報支撥,以及物資采購、收發、結存等,都必須運用會計方法進行記錄和反映,使各項經濟活動至始至終都置于會計的嚴格控制之下。

其次,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完善會計核算成為當務之急。“市場越發展,信息越重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信息作為反映市場的第一語言,已成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之關鍵所在。而準確有效信息的取得,必須依賴于科學完整的會計核算,這就給會計反映職能和會計核算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須改革和完善傳統的會計核算辦法,使之更加科學合理,以便盡快與國際接軌。二是要建立實用的會計科目體系。會計科目的設置是影響會計工作質量的要素之一,這項工作的實施必須考慮到多方面的關系。既要考慮科目的科學性,又要考慮其實用性;既要考慮到科目的全面性,又要避免其交叉重復;既要考慮到科目的有效性,又要考慮其操作的簡便性。總之,會計科目改革要有利于會計工作的發展和會計職能作用的發揮。

第三,市場經濟的客觀性,要求會計反映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即會計在發揮反映職能時,要尤其強調“真實與公允”原則。所謂“真實與公允”是指會計工作中要以誠實的態度正確揭示有利或不利的一切重要信息,不歪曲或掩蓋事實真相,也不故作玄虛。作為人們認識和運用客觀經濟規律手段之一的會計,在市場經濟中必須樹立“真實與公允”觀念,按客觀規律辦事,充分體現真實客觀的要求,促使會計反映職能更好地發揮。

2市場經濟對會計監督職能的影響

市場經濟以市場自發調節為其最本質的特征。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監督職能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是,市場經濟對會計監督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無疑都是會計工作必須正視和予以回答的。

對于第一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監督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市場經濟首先是一種法制經濟,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呼喚著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區別之一就是管理方式間接化和管理手段法制化。在市場經濟下,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法律為邊界,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利益關系都必須依靠法律而得以協調,各種經濟行為的合法性必須以法律的最終實現為條件。而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監督之上。由此,會計發揮其監督職能,對經濟活動實施全方位、多角度、多環節、多層次的監督,對于防止和避免各種違法行為的發生,保證經濟活動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經費使用的高效有賴于強有力的監督手段。市場經濟以取得盈利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這是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共同性,體現在經濟活動中,則是對經費使用效益的追求。因此,在經濟活動中,效益觀念、效益意識已成為支配會計工作的主導,體現這一思想,會計工作必須發揮其監督職能,促進經濟活動的規范化運作,從而做到人少錢少把事情辦好,以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表現在權衡得失的系統思考上,會計要對宏觀效益和微觀效益、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實現,實施強有力的監督。

第三,市場經濟主體多元化,要求有嚴格的會計監督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趨于多元化,多種經營實體協調發展,各種經營方式綜合運用。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活動直接面對的將是包括國營、集體、個體甚至合資在內的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這些微觀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趨利性,使得各種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化,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有嚴格的會計監督來規范經濟活動,正確處理各種關系,從而為社會經濟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證其安全性和高效性。

可見,會計監督職能是否得以發揮,發揮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經費效益的高低。就這點而言,要保證社會經濟活動的高效性,會計監督職能必須得以充分發揮。

在肯定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監督必要性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市場經濟將對會計監督職能產生重大影響。首先,市場經濟的靈活性大大增加了會計監督的難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行為“變通”手法多樣,造成會計監督困難。一是隨著市場機制的引入,對經濟活動是否合理合法的界定更加困難;其次,由于就體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各項配套建設一時還難以一步到位,跟不上體制轉換的步伐,給少數“投機者”創造了便利條件,使會計監督難度增大。再次,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使會計監督面臨新的沖擊。表現在:一是市場價格逐步放開,商品交易過程更加復雜,財會部門難以準確掌握物資采購情況;二是市場上發票管理混亂。買少開多,開假發票甚至不開票,以收據代替發票等現象屢見不鮮,造成發票失真,加大了會計監督的難度。

3市場經濟對會計預測和參與決策職能的影響

首先,市場經濟的自發性,促使會計預測必須在預測上下功夫。市場調節是一種自發的事后調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加上其本身存在的所謂“市場失靈”的缺陷,使得這種調節同時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就勢必會造成各種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要減少和避免這些損失和浪費,會計必須增強其預測的準確性。同時,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同樣要求強化會計預測,以謀求競爭中的主動權。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催化劑,是發展的動力,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經濟主體追求利益的內在要求轉化為外部動力,在這種利益驅動下,競爭日趨激烈,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并最終致勝,簡單的基礎管理手段已難以勝任。作為會計,必須運用先進的技能手段,強化預測功能,利用準確的預測掌握市場變化趨勢,積極主動地搞好經濟保障。

其次,市場經濟是價值經濟,要求會計參與決策必須體現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調節經濟活動的有力手段之一,對社會經濟活動同樣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社會經濟活動必須遵循客觀價值規律,體現在會計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對經費投入投量決策始終要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具體而言,決策要以價值規律為依據。會計參與決策的重要內容,一是參加重大開支項目的論證。檢查經費的使用和開支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符合價值規律要求。針對實際工作中花錢辦事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問題,會計參與決策時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解決此問題。二是參與決策要樹立利益優先觀念。對會計而言,參與決策要始終以經費效益為中心,克服工作中不講效益、盲目拍板的問題,做到花錢看方向,開支看效果,以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唐記明.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職能的影響[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4(5)

2許燕.新經濟對會計基礎理論的影響[J].經濟問題,2003(4)

3顧遠威.試論會計職能在實際工作中的異化[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