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管理會計在我國運用發展態勢

時間:2022-01-19 03:05:00

導語:試探管理會計在我國運用發展態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探管理會計在我國運用發展態勢

摘要: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有效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企業的長期計劃是非常關鍵的。企業組建后。需要管理會計信息來協調和控制機構中的各種生產活動。所以長期以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日趨重要。了解我國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狀況,加強對管理會計應用的研究是我國會計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引起了高度重視。

關鍵詞:管理會計;應用狀況;未來趨勢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

與具體社會化特性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化(個性化)和行為化特征,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運用充滿個性化色彩,它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所以理解管理會計的特性是認識管理會計在企業有效運用的基本立足點。

1.我國管理會計取得的成果。2O世紀8O年代,管理會計完成了從執行性管理會計向決策性管理會計的轉變之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和創新,使得現代管理會計從廣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國的管理會計的應用狀況比前兩年有了長遠的發展,日本九州大學西村明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的管理會計主要處于成形型管理會計與傳統型管理會計階段。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者在科學決策與內部管理控制中越來越迫切需要管理會計信息的支持。在這種情形下,部份國內大型企業采用了管理會計的多樣化技術方法,如:企業應用本一量一利分析方法測算企業一定時期的產銷量、預期利潤和保本點等;實行責任會計用以規劃和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考核各級管理人員的業績,推行目標成本管理,控制新產品的設計成本和生產過程中的制造成本。在制定長期投資決策和各項短期經營時企業也重視應用了管理的技術方法。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狀態與企業規模及經營狀況有一定的相關性,管理會計的應用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控制水平有比較明顯的作用。回顧這幾年,有些企業運用管理會計幫助企業創造很高的效益,如邯鋼全廠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經營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對組成成本的各項指標逐項進行比較,找出潛在效益,將使用的原料和出廠產品均以市場價為核算參數,進而核定出產品的內部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然后層層分解落實,實行成本否決。這樣的戰略使邯鋼在社會經濟市場上贏得了顧客,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2.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主要問題。第一,在應用內容上,現階段我國的管理會計應用還不普遍,某些技術方法缺乏必要的關聯與支持,沒有形成一整套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應用網絡(體系)。而在理論方面,由于模型設計上過于簡化(如單一產品、單一工資),與實踐脫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實踐,譬如成本差異分析等。第二,從全國來看,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不均衡。在目前情況下,我國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在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之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現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和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較為理想,其收效亦較顯著。但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和經營管理狀況較差的企業則較少應用管理會計(甚至沒有應用),傳統的管理思想和會計原則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第三,在主觀思想上,管理會計在中國并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仍然處于一種漂浮狀態。這樣使得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明顯不足,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以至于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主動性不夠強,在多數企業都是因上級主管部門行政要求和統一部署的結果,基本上屬于一種被動行為,甚至形成管理會計崗位可設可不設的傳統思想。第四,在戰略環境下,仍以財務管理為主導,管理會計從屬于財務報告的程序和要求,使得內部會計系統無法為管理決策和控制活動提供相關的指導信息。無效的管理會計系統使企業無法通過垂直統一的管理和多樣化政策來獲取收益。這樣管理會計給企業經營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3.我國管理會計的特點。結合我國管理會計在應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主要問題可以看出,我國的管理會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在理論上,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對內深化與向外擴展并舉,其次應用的指標從滯后性向前導性轉變,再次計量方式貨幣性與非貨幣性相結合。第二,在實踐上,應用的指標從滯后性向前導性轉變,應用最多的方法為財務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方法等,管理會計處于成形型管理會計與傳統型管理會計階段,理論與實務脫節。由此可見,我國的管理會計的應用前景是令人鼓舞的,但應用狀況與實際需要還有很大差距,推廣先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方法任重道遠。

二、我國管理會計的未來趨勢

不少學者認為企業是由流枉(而不是部門)組成的。碩士論文企業經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流程的執行過程。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能夠為顧客帶來價值的是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每一個業務流程就是由一系列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活動組成,而顧客并不關心企業如何進行這一系列活動,他們關心的是活動的結果是否滿足他們的需求。也就是說,只有各種活動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才能創造價值。而企業只有通過業務流程把優質的產品或服務、杰出的人才和優秀的戰略結合在一起才能集中體現企業的絕對優勢,要保持這種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發展企業的核心能力。而管理會計則是側重于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服務。這也就決定了管理會計的主題應該從企業價值增值轉移到核心能力的培植。核心能力對企業組織及其人力資源具有高度的依賴性,21世紀管理會計將“以人為本”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構建其基本的框架。這個框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維度以價值增值為目標

企業實現價值,離不開管理會計的價值計量。為解決基于價值的管理(VBM)實務中面臨的困境,應整合作業成本管理與VBM的核心內容建立基于作業價值信息系統的基于價值的管理理論(AVBM)分析框架。這樣可以通過戰略規劃提供關鍵價值決策變量,客觀反映公司宏觀價值環境的根本特征。

2.顧客維度以質量為核心

質量不僅包括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而是包括顧客從所購的產品中得到的全部有形和無形利益,職稱論文也就是包括產品、服務、質量、使用說明、聲譽、商標和顧客認為重要的任何因素的質量。管理會計的目的是要為顧客創造價值。增加顧客價值意味著提高質量。如為顧客提供令人舒適的、愉快的非物質的服務或信息,給顧客送去溫暖,讓顧客產生良好的印象。

3.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以價值鏈為核心

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以價值鏈為核心,實行成本管理會計從而進行研究與開發能力評估,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實行價值鏈管理。價值鏈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流程再造。這種流程不僅涉及到企業的內部流程,也涉及到與企業相關的外部流程,包括與顧客供應商,及其他相關外部利益主體發生關系而形成的流程。價值鏈管理以使企業的全部活動和作業相關化有效化為原則,達到為顧客創造價值,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wWw.gWyoO

總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將大有作為,具有廣闊的運用空間,企業應該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的特性,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管理情境,積極探索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的運用途徑,并創造性地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胡玉明.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演進[M]

[2]潘飛.管理會計[M].

[3]傅元略.財會通迅[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