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新準則體系下上市企業會計規則的擇取

時間:2022-04-10 05:41:00

導語:闡述新準則體系下上市企業會計規則的擇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闡述新準則體系下上市企業會計規則的擇取

【論文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會計政策

【論文摘要】會計不僅為國家服務,更多的是為廣大的投資者、債權人服務。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擁有了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企業擁有會計政策選擇權的初衷是讓企業能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實際上卻構成了管理當局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加劇了會計信息失真,產生了不良的經濟后果。新會計準則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給企業通過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間,文章通過分析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提出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提高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的對策。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規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遏制或降低了企業對利潤操縱的空間,另一方面又為企業利潤操縱開辟了新空間。但整體上講,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更加規范、更加合理,符合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2006)》中規定,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是,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變更會計政策:第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第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政策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會計變更的性質、內容和原因;當期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無法進行追溯調整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的時點和具體應用情況。

一、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

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主體在會計準則等規范的約束下選擇會計具體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其本質是為會計目標服務。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即上市公司利益集團(包括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等)選擇會計目標和會計準則的行為。

1、管理者報酬計劃

利潤指標是上市公司股東衡量管理當局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計算管理者報酬的重要依據之一。西方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某些激勵機制下,管理人員的報酬隨著報告收益的增加而增加。會計政策的選擇權歸屬上市公司管理當局,而管理當局與股東的目標不可能一致,由于非對稱信息的存在和機會主義行為,公司管理當局就會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侵犯股東的權益。管理當局必然會利用會計政策選擇提高報告期的收益以提高自身報酬。Gaver(1998)等研究CEO的現金報酬,其研究表明報酬的作用是不對稱的:只要盈余是正的,現金報酬與盈余上限正向相關,但現金報酬卻回避了盈余上限損失的影響。

2、債務契約

債權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降低風險,通常在債務契約中規定一些限制性條款,例如最低限度的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限制對資產的清理和轉移、限制公司舉新債等。而這些限制性條款的財務指標都是根據財務報告數據計算的。管理當局為了舉借新債或者履行債務契約,會選擇對其有利的會計政策來實現上述會計數據指標。

3、避免政府和市場管制機構的關注

中國證券市場起步比較晚,發展不成熟,資本市場是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場。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配股、增發和收購都必須接受中國證券會的審批,上市公司必須提高反映其經營業績的會計報表及各項指標,可能因其業績不好或指標不符合標準兒被處罰、停牌和退市。陸建橋(1999)以在上交所上市的22家虧損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虧損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虧損公司在首次出現虧損年份,存在顯著的非正常調減盈余的會計處理;在首次出現虧損前一年度和扭虧為盈年度,又明顯存在著調增收益的會計政策操縱行為。這表明為了避免公司出現連續三年虧損而受到證券監管部門的管制,虧損上市公司在虧損年度及其前后普遍采取了相應的調減或調增收益的會計處理方法。

4、政治成本

若企業存在由于政治活動而引起的潛在財富轉移,那么假定它的企業管理人員將采取減少其財富轉移的會計政策。中國的上市公司絕大多數為國有企業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的管理者與政府有著密切聯系,在可能引發經營危機而備受指責的企業中,未收到政府壓力的公司管理人員,更愿意采用能減少預期盈利水平和盈利變動的會計準則。劉斌、孫雪梅(2005)運用單變量檢驗和多變量檢驗的Logistic回歸檢驗分析方法,以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選擇為切入點,以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政治成本對會計政策選擇具有顯著影響、報酬契約對會計政策選擇存在顯著影響、而債務契約對會計政策選擇沒有顯著影響。

5、納稅

向政府繳納稅會增加上市公司的現金流出,最終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所得稅的征收以利潤為基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直接影響利潤的計算。因而,管理當局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然考慮會計政策對稅負的影響,降低現實和潛在的稅負。

二、會計政策選擇是利益相關者博弈的結果

企業會計政策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橋梁和紐帶,它既受會計理論的指導和影響,又直接規范和制約企業會計實務,并對企業會計報表和資本市場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管理當局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有目的地操縱財務報告,誤導投資人的行為。會計政策選擇屬于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是會計政策選擇的目的。從長期來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減少企業實際的盈利,但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分布。而對會計原則、基礎、慣例、規則的選擇和實務的處理等都是為實現盈余管理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會計手段。

在企業契約談判的過程中,每一利益相關者在對會計信息進行確認和計量,并披露滿足其需要或代表其利益的會計信息時,都力求會計政策能于己有利。由此,從現象上表現出為企業會計過程中的一種技術問題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行為,在本質上已經構成利益集團之間經濟和政治的博弈。企業會計政策始終左右著會計信息的生成,深深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而涉及到政府、現在以及潛在的投資者、企業管理當局、債權人、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體現出經濟后果的特征。為形成一致會計政策的契約安排,各利益主體存在一個博弈的過程,即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來實現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后果的過程。

三、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提高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的對策

1、提高利益相關者參與制定準則的程度

部分學者在研究會計政策選擇時,往往只把會計政策選擇當作企業單方面的行為,研究大多局限于企業這一個方面,而研究準則變化等問題的學者則僅僅考慮對準則的描述。事實上,會計政策的選擇、利益相關者以及新會計準則的制定三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利益相關者各方博弈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會計準則的制定,可以使會計準則不斷優化。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以會計準則為基礎的,新的會計準則的實施則又會引起會計政策選擇的變化。關于如何建立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本文尤其強調應提高利益相關者對會計準則制定的參與程度,利益相關者的充分參與是高質量會計準則制定的重要保證。

吳聯生(2004)的實證研究表明,總體上看,利益相關者對會計規則的參與程度不高,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對會計規則的參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利益相關者對會計規則經濟后果的認識不夠,在參與會計規制度方面存在“搭便車”傾向,缺乏合適的渠道來參與會計規則的制定。因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各利益相關者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熱情,降低來自政府部門的比重,增加來自實務界的代表。為此,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要為公眾參與準則制定提供必要而合理的形式,提供會計準則制定的信息公開與透明度。新的會計準則的,雖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但未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會計準則討論的氛圍,如像美國ASB那樣實行公眾聽證會。

2、協調利益相關者會計政策選擇的沖突

陳繼初(2004)認為,企業是各利益相關者契約的集合,因此需要建立起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機制,提高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優化會計政策選擇,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最終體現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即董事會應由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代表組成,充分表達利益相關者的思想,并且享有會計政策選擇的決策權力;監事會由利益相關者代表參與,享有監督會計政策選擇的權力;構建會計政策委員會和周期審核小組,由其進行會計政策的具體選擇和審核。

3、保障信息溝通

信息溝通渠道不暢,是導致利益相關者間信息不對稱及以信息不對稱為前提條件的財務沖突的重要原因。協調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在會計政策選擇上的沖突需要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同時要對擬采取的會計政策在利益相關者中進行調查,傾聽他們的意見,形成有效的磋商機制,以充分反映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4、外部約束機制

注冊會計師、市場、司法和政府等外部人士和機構是會計政策選擇的外在約束機制。首先,法律和法規的威懾和懲戒機制,如果會計政策的選擇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將會受到相應的制裁;其次,注冊會計師作為擁有更多知識技能的外部審計者,不但要對合法性、一致性進行審計,還要對會計政策選擇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充分披露等進行審計。

5、完善企業會計準則

財政部雖于2006年2月15日全面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并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但其實際應用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此時研究會計政策選擇,可為檢驗新準則實施效果提供經驗證據,從而推動會計準則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1]Gaver,Jennifer、KennethGaver:TheRalationBetweenNonrecurringAccountingTransactionandCEOCashCompention[J].TheAccountingReview,1998(73).

[2]陸建橋:中國虧損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9(9).

[3]劉斌、孫雪梅: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5).

[4]吳聯生:利益相關者對會計規則制定的參與特征——基于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4(3).

[5]陳繼初:規范我國會計政策選擇的對策[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