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假帳

時間:2022-09-26 04:54:00

導語:會計中假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中假帳

提到“假賬”,人們腦海里馬上跳出紅光實業、銀廣夏等一連串名字。“假賬”使一些人傾家蕩產,使一些人身敗名裂,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今年管理層重拳打假,“假賬”已成過街之鼠。

國務院總理朱館基題寫的“不做假賬”是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校訓。但究競什么是假賬,假賬的根本危害在哪里呢?請看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薛云奎教授詳細分解。

什么是假帳

從大的方面來說,假賬可以分為兩類:假賬真算與真賬假算。

假賬真算:是指會計用以記賬的”依據本身是虛假的,那么即使它的會計核算再認真,最終產生的會計報表數據也依然是虛假的。這類假賬的典型案例有黎明股份及銀廣夏。記錄企業經濟交易和事項執行情況的單證是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工作中最基本的賬務處理依據,同時也是審計財務報表數據的直接書面證據。

對這類造假,如果注冊會計師不嚴格執行現場實質性測試審計程序,是很難鑒證其財務報表真偽的,而鑒證這類造假的關鍵是檢查財務報表所列資產是否實際存在以及已存在的這些資產是否被恰當估值。

真帳假算:是指會計用以記賬的依據是真實的,但后期的加工處理卻采用了弄虛作假手法,最終導致財務報表數據失真。例如,企業為了逃避監管部門對部分不合理、不合法開支的檢查,同時為經理人公款消費、從投資人口袋里偷錢創造條件,人為地設置“兩本賬”,一本是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賬,一本是供企業內部人使用的小金庫賬。有些企業甚至根據不同目的肆意造假,人為編造出三本賬、四本賬、五本賬.....,以應付政府監管的不同方面。總之,造假者利用假賬欺騙的是他人而非自己。對于這類假賬,注冊會計師應該不難發現。

假帳的危害在哪里

假賬嚴重影響了會計對企業經濟真實的反映,進而危及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分配關系是社會生產關系調整中的核心,社會財富分配與會計信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例如,企業已實現利潤中究竟應當有多大的比例上交給國家,是由稅法來決定的,但究竟應當交多大的金額給國家最終卻是由會計說了算。舉一個例子,如果企業實際實現利潤為1000萬元,按照當前所得稅率33%計算,應當上交國家的所得稅是330萬元。如果企業將實際實現利潤以假帳的方式來表達,比方說100萬元,那么,使用同樣的稅率它只要上交33萬元。比例仍然是33%,但結果卻有天壤之別。所以,會計信息失真導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財富分配政策的失效,而財富的非理性流動和非理性集中會導致生產關系的紊亂和社會結構的失衡。

會計信息是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無論是通過行政命令還是市場之手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都必須有準確可靠的信息作保證,信息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投資決策的結果。例如紅光實業,1997年通過做假上市,1998年就開始公布巨額虧損,成為上市公司虛假信息導致投資者決策失敗的第一例。紅光實業之所以出現巨額虧損,除了它的虛假業績以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它的關鍵生產設備彩玻池爐。該油爐生產的不是廢品就是積壓產品,一天燒掉的卻是上百萬元的人民幣。如果紅光實業在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告訴投資者,我將把你的血汗錢扔進爐子里燒掉,又有哪個投資者會投資紅光實業呢?會計信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由此巳可見一斑。

“假帳”,無論是假帳真算還是真帳假算,都是對事實的虛假陳述,都是違背實事求是精神的。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也就喪失了作為一名合格會計人員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只有廣大會計工作者都以假帳的危害性來警醒自己,假帳泛濫的現象才有望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