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打假緣由以及稅收虛假預防

時間:2022-11-03 05:31:00

導語:會計信息打假緣由以及稅收虛假預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信息打假緣由以及稅收虛假預防

一、會計信息造假的原因分析

1、世界經濟發展放緩,企業競爭失敗,降低道德標準。

2、面對并購、控股、重組、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司的監管體制、會計審計制度反映控制能力減弱。

3、信息化的過程提高了公眾對會計信息預警作用的期望,對會計審計的缺陷容忍度下降了。

4、國有企業負責人因受業績指標的考核,職務升遷等因素的驅動,以各種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造假,而會計人員受制于企業,為保飯碗,違心屈從。

5、部分國有、集體企業的負責人,當慣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太平官“,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手足無措,一籌莫展。為了個人和小集體利益,以行賄開路,拉關系,通關節,有高招,最終在會計造假上做文章。

6、私營企業主為了追求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偷漏騙稅是他們的慣用伎倆。必然要挖空心思搞內外兩套帳,制造虛假信息。

7、財務會計人員是本企業的股東之一,由于利益均沾的目的,自然會默許甚至主動迎合老板的造假意愿,更嚴重的是出謀劃策、同流合污,鉆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渾水摸魚。

8、有極端個別的會計人員,為了貪污公款,中飽私囊,利用職務之變,暗自搗鬼,擅自偽造假票據、假憑證。

9、內外監督力度不夠。《會計法》及會計制度對造假均有制衡原則和強制性規定,但企業卻難以執行。內部審計、紀委、監事會缺乏監督措施,外部財政、稅務、政府審計、社會監督機構監督不力。

10、法律法規不完善,處罰環境建設滯后。公正會計信用檔案及評級根不上時代需要。

二、會計信息打假整治措施

1、完善經濟領域法律法規建設,嚴格執行《會計法》及會計制度。

新《會計法》42-26條對會計體系防范懲治造假有明確規定,現在關鍵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

2、大力加強對企業領導的法制教育,促使其加強財務管理,嚴格依法辦事。表面現象是會計是造假賬的直接操作者,但多數案件的幕后主謀卻是企業負責人。這是會計造假的根子。整治造假必須從根子上著手。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兵熊一個,將熊一窩“的道理,反映出”一把手“的重要性。

3、嚴格執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努力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學習和自律是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

4、學習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會計管理先進經驗,推行會計委派制度。

改變企業領導層選任會計的不合理做法。

5、建立并推廣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制度。

6、發揮社會公眾及輿論工具對會計造假的監督和定期爆光制度。

7、全面推行會計信息真實性承諾和責任追究制度。

8、加大財政、審計、稅務、金融等企業會計資料的外部監督檢查制度。與領導人的離任審計和人事任免建議結合起來。

9、加大打假治亂力度,形成全民參與,人人抵制假信息的好風氣。

三、稅收虛假的防范措施

稅收虛假問題同會計造假一樣,成為當前稅務部門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消除其嚴重危害性,規范稅收行為,強化稅收征管法的執法力度,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強教育,提高認識。特別是各級稅務部門要加強法制觀念,充分認識到稅收虛假現象的危害性。從思想上樹立”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堵塞漏洞,清繳欠稅“的觀念,頂住各種壓力,杜絕虛假稅收現象的發生。

2、加強征收管理,嚴格違規處罰。

3、進一步完善現行分級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確定地區支出水平,健全轉移支付制度,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稅源不足虛征稅收問題。

4、稅務部門改革服務模式和稅收考核辦法,積極培植稅源,提高稅收計劃的科學性。

5、嚴格稅務會計制度,強化稅收基礎核算管理。

6、加強稅收信息化管理,配合第四期金稅工程的開展。

7、加強稅務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學習,建立稅務信用體系建設。

8、加強財政、審計、國庫、海關等監管部門的外部監督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