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與會計學的比較分析
時間:2022-10-24 03:02:40
導語:資產評估與會計學的比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對資產的一般性理解
資產是一個被廣泛使用而且極其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表述。例如在經濟學、會計學和資產評估學中對資產的表述,由于各學科特點的緣故,其表述各有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它們還是有共通點的:(1)資產必須是有價值的,是所有者的財富或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2)資產是被某個經濟主體擁有或占有的有用性和稀缺性資源。能夠產生未來經濟利益體現的是資產的有用性,不能充分供給體現的是資產的稀缺性。所以對資產的一般性理解是:被某個經濟主體擁有或占有的有價值的稀缺性資源,能給經濟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
二、資產的會計學含義
作為會計六大要素之一的資產,對正確評價一個企業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會計學中資產定義的表述是:“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1]由該定義可以看出,會計上的資產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第一,資產是由于過去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這就意味著資產必須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實的資產。而預期的資產不是由于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產生的結果,就不能歸結為資產范疇。第二,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這種擁有和控制體現在收益權和處置權上,體現了資產的排他性。如果企業過去能擁有或占有的經濟資源,現在已喪失這種擁有或占有,那么該資源自然就不能歸于資產范疇。第三,資產蘊含著企業的未來經濟利益,即通過對它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有效利用,能夠為企業提供可預期的經濟利益。不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即不能為企業未來的現金凈流入做出貢獻的資源,都不能確認為資產。
三、資產的評估學含義
資產是資產評估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可以說是資產評估學的基石。從國際上看,對資產評估中資產的描述,較為流行和通用的是:“資產一詞指的不僅是客觀實體上存在的物品,而且也包含因為對有形或無形客體的擁有或占有所帶來的法定權利”。可見國際上對評估學中資產的表述,更傾向于價值評估或預計的未來收益能力。從國內看,比較權威的是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編著的《資產評估》一書中對資產的定義:“資產是經濟主體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能夠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2]根據該表述可見,這一定義更接近會計學中資產的定義。對比可知,在對資產評估中資產概念的界定上,國外更注重能帶來未來收益的權利,而國內更多的是借鑒會計學中對資產的定義。綜合起來,筆者認為,資產評估中的資產,其內涵應該更加廣泛。只要是特定權利為主體擁有或控制的,能給其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所有實物,以及具有內在經濟價值以及市場交換價值的無形權利,都可以歸為評估學中的資產范疇。
四、資產在會計學和評估學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比較
(一)資產在會計學和評估學中的相同點
1.資產都必須是經濟主體擁有或控制的這就意味著,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必須明確、合法。因為不管是對資產進行會計計量,還是進行價值評估,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資產的歸屬權問題。因為資產的價值就在于能給經濟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所以一項資源要成為資產,必須明確的就是該資源歸屬于哪個經濟主體。只有這一大前提確定了,才能進行會計計量,也才能針對其為經濟主體可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情況進行資產評估。2.資產必須能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能夠歸于資產范疇的資源,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必須能給經濟主體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未來的。但是不管是現實的還是未來的,給經濟主體帶來的經濟利益都必須是可靠的、明確的。該經濟利益既可以是現金流入,也可以是非現金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3.資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是否作為資產,主要視其能否給經濟主體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而定,并不在于有形或無形。像固定資產和存貨等有實物形態的資產毫無疑問在會計學和評估學中都屬于資產范疇,同時如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同樣在兩門學科中也都屬于資產范疇。
(二)資產在會計學和評估學中的不同點
1.會計學和評估學對待資產的側重不同
會計學和評估學雖然有很大的聯系,但是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其基本假設和確認原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對資產的側重點和看待角度有所不同。由于評估學中資產的計量是以未來利益為基礎的,在對資產進行評估時,不必要過多地關注資產的歷史成本,更多關注的是資產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而會計中資產的計量主要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即使會計學提出了要以公允價值計量某些類別的資產,但是仍然更多地關注資產的過去,注重歷史成本,資產的形成和計量都是以過去為起點。所以不管經濟主體擁有或者占有的資產,是不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只要能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對經濟主體有價值,就應該納入資產評估的資產范疇。
2.對擁有或占有資產的主體界定有所不同
在會計學中,擁有或占有資產的主體是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個人擁有的資產一般不屬于會計學中的資產。而資產評估作為一種中介服務,為了擴大業務范圍,對資產的主體界定要寬泛得多,不局限于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也可以是個人。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人資產的評估業務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所以就資產涉及的經濟主體而言,評估學中資產的經濟主體要比會計學中資產的經濟主體寬泛。
3.針對的資產對象不一樣
在會計學中的資產通常是指單項資產,即企業擁有的單臺、單件資產。例如計提折舊、攤銷等會計后續計量針對的都是單項資產。而在評估學中的資產既包括會計學中所指的單項資產,也包括由單項資產組成的具有整體獲利能力的整體資產。例如企業整體價值在會計學中不能歸于資產,卻是評估學中對整體資產評估的對象。
4.在資產的認定范圍上不同
資產評估學在資產的認定范圍上相對于會計學而言范圍更廣。根據會計學中對資產的確認條件,能被確認為企業資產的必須能夠可靠計量,所以企業自身的專有技術和自創商譽等,因目前尚不能可靠計量就不納入資產的范圍。但是在評估學中,自身的專有技術和自創商譽都是有價值的,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毫無疑問應該是評估對象,理應納入其資產范圍。可見,有些經濟資源,雖然在目前很難對其進行可靠計量,即很難對其進行確切的價值估計,但是不能否認其對經濟主體的重要性以及對經濟主體未來經濟利益流入可能作出的貢獻。所以像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客戶資源、營銷渠道等,在會計學中認為仍難以可靠計量的但可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社會資源不應確認為會計主體的資產,隨著評估理論、評估技術和方法的發展,在評估對象的可控性和合法性得到解決的前提下,都可以納入廣義的評估資產范疇。[3]可以說所有對經濟主體有價值的,能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都可以列為評估對象。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資產評估學中對資產概念的界定,應隨著評估對象的變化和擴大以及評估方法和評估理論的發展,逐步擺脫會計學資產定義的影響。
本文作者:劉歡陳昌明工作單位:西南大學
- 上一篇:高校會計學教學改革方略探究
- 下一篇:小學音樂的期望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