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探討

時間:2022-07-04 09:44:19

導語: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探討

摘要:文章通過比較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不同原理,分析收付實現制在社會保險管理中的實踐狀況,提出應建立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從而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確保社保基金核算合理、準確。

關鍵詞:社會保險;會計核算;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

現行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制度是國家財政部于1999年頒布的。在《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第四條中明確規定:“社會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這種核算方式隨著社會保險覆蓋面的不斷擴大,社會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保基金發展的需要。社會保險基金征收或支付的款項其歸屬期與實際發生的時間往往不同時。圍繞著收入或費用的確認時間點的不同,可以把社保基金的會計核算制度分為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所謂“權責發生制”,是以取得收入的權利或者承擔費用的責任是否已經發生為標準來確認的。所謂“收付實現制”是以實際收到或者付出款項為標準來確認的。在“收付實現制”下,社保基金只核算實際收到或付出的部分,而對應收未收、應付未付的款項均不核算。

一、現有單一“收付實現制”的缺陷

(一)不利于反映社保基金真實的收支情況

收付實現制對于參保單位按時足額繳納的社保費和社保基金按所屬期支付的費用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反映。但隨著社會保險覆蓋面的擴大,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的不斷增加,基金管理本身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而收付實現制對于應繳未繳、應付未付的費用卻無法及時的反映,這不利于反映社保基金真實的收支情況。

1.企業長期欠繳的社保費,在現有的核算制度下往往確認為繳費當期的收入,不會在費用所屬期間分期確認,造成繳費期收入虛高。

2.醫保定點醫院控制指標考核。根據相關政策,醫保基金對定點醫院每月發生的醫保住院費用超過控制指標的部分在年底經考核后一次支付。在現有的核算制度下往往確認為支付當期的費用,不會在所屬期間分期確認,造成支付期費用虛高。采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無法全面的反映社保基金當期真實的收支運營狀況。

(二)無法反映社保基金債權債務,不利于防范基金風險

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只對實際上以現金或銀行存款已經發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無法對全部的損益及時進行核算,也無法反映社保基金的債權債務,不利于防范基金風險。

1.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于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延期繳納協議簽訂后,按照現有會計制度不能確認債權,也不會在社保費所屬期間內分攤確認收入,而在繳費實際發生時直接確認收入。

2.對長期欠繳社保費的單位,無論年限、主體、金額均不能在會計報表中得到反映,只在備查賬簿中登記。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電算化水平的提高,社保基金債權債務在備查賬簿中的登記往往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有的是在社保系統建立前以紙質方式存在的,有的是在社保業務系統中能夠查詢的。而且各地的社保系統還不聯網,各自獨自運行,造成基金債權債務查詢和核對困難。隨著政策的變化,社保基金債權債務形成產生的情況也多種多樣。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不能反映債權和債務,與權責發生制比更容易形成漏洞,不利于防范基金風險。

(三)不能反映出社保基金債權債務的產生緣由,不利于基金管理

現有的會計核算制度不能準確及時的反映社保基金的債權債務,更不能反映債權債務的產生緣由和處理過程。哪些是長期欠繳的,哪些是機構重組、破產清算遺留的,哪些是由經濟環境變化造成企業無力承擔的,哪些是由社保經辦機構清繳被清理了的。分析債權債務產生的原因,有利于采取相應的手段,如:加強與法院、破產清算機構的聯系,加大清理力度等,來加強基金管理。

二、將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制度方法與優勢

(一)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具體核算方法

為保證社會保險基金核算的準確、完整、及時,保證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與社保基金的實際運行狀況相適應,筆者認為應將單獨的“收付實現制”調整為“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制度。采用單獨的“收付實現制”或單獨的“權責發生制”并不合適。采用單獨的“權責發生制”容易虛增基金收入費用,造成基金資產不實。具體核算建議如下:對于正常發生的收入費用在征收到賬或銀行存款發生支出時按“收付實現制”確認。欠繳三個月以上的收入,按“權責發生制”,借記“應收款”,同時確認基金收入。對“應收款”按不同單位、是否有緩繳協議、形成時間等設置明細賬進行登記。待實際征收入賬后,沖銷“應收款”。對于按政策應于延后支付的費用在費用產生時按“權責發生制”確認基金支出,同時貸記“應付款”。對“應付款”按不同險種、單位、用途等設置明細賬進行登記。待實際支付后,沖銷“應付款”。對預提預繳費用如企業改制預繳款等,參保單位每次繳納時借記資產類科目,貸記“預收款”。之后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分期分險種,借記“預收款”,貸記基金收入。對“預收款”按單位、用途設置明細賬分別登記。對期間內社保經辦機構“收入戶”、“支出戶”已經發生的利息收入也按所屬期間和險種進行合理分攤。

(二)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核算優勢

1.準確核算社保基金狀況,做到“賬實相符”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會計制度有利于從財務角度了解社保基金全部真實的運行狀況,做到社保基金的報表數據和真實運行情況相符,即做到“賬實相符”。向政府機構、社會大眾提供及時有效全面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信息。

2.有利于業務財務的債權債務核對,做到“賬賬相符”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會計制度有利于加強對應繳、應付款項、預提費用的核算,有利于加強對社保基金債權債務的核算,通過對社保基金債權債務業務上與財務上的核對,實現對長期欠費單位欠繳數據的業務財務比對。做到社保基金債權債務“賬賬相符”。

3.有利于了解社保基金債權債務的形成緣由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會計制度有利于社會大眾了解社保基金的債權債務是如何構成的,了解社保基金支付缺口,有多少是由于人口老齡化客觀造成,有多少是由于經濟困難,企業被迫延遲繳納,還是對長期欠費單位清理力度的問題。有利于向社會提供真實的社保基金狀況,區別對待由于人口老齡化、企業經營困難、征繳力度等不同的原因,實現向社會公布欠繳社保的單位誠信“黑名單”,促進整個社會的誠信。

4.有利于政府決策最近的“兩會”總理表示,“五險一金”還有下調的空間。社保基金收支狀況如何,備付情況如何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實行“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會計制度,有利于了解全面準確的社保基金狀況,有利于政府做出正確決策。

三、完善社保基金會計核算制度的配套政策建議

(一)盡快完善社保基金會計法律制度

現有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是國家財政部于1999年公布的。這一會計制度是與當時的社會保險基金發展狀況相適應的。但這一會計制度僅規定養老、醫療、失業三個險種的會計核算,對工傷、生育兩個險種卻沒有統一規定。應盡快修訂會計核算制度,明確“權責發生制”在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中的地位,讓社保基金會計核算有章可尋,有法可依。

(二)加強社保基金會計崗位人才培養

由于社保基金核算數據量大,工作量大的實際,目前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會計崗位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人多崗、人手不足的情況。許多崗位甚至還由社會保險基金協理員擔任。應多配備有資質有能力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崗位人員,加強現有會計人員的專業教育和培養,滿足會計核算工作發展的需要。

(三)加強統一的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建設

會計電算化在現代會計核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社會保險會計電算化系統各地情況各不相同,不但開發維護成本巨大,而且核算程序的設定各不相同,無法滿足海量數據的統計要求,不利于向社會提供及時全面統一的社保基金公共數據。同時應加強對新會計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各級經辦機構執行新會計制度的監督檢查,加大審計力度,防止制度執行偏差。綜上所述,實現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制度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會計制度轉變,既是社保覆蓋范圍擴大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經濟文化對公共基金的客觀需要,既能解決目前單一“收付實現制”核算的缺陷,也能促進社保基金核算更加準確全面,促進基金管理更加合理高效。

作者:謝晨 單位:南京市六合區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鄧沛琦,黃菱子.論權責發生制在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11(11).

[2]唐書哲.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03).

[3]張海丹.淺議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管理觀察,2009(17).

[4]任小菲.我國社會保險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