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央行會計標準差異與優勢借鑒

時間:2022-06-15 08:52:54

導語:中外央行會計標準差異與優勢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外央行會計標準差異與優勢借鑒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央行會計標準含義,其次,采用比較分析法分析中外央行會計標準在制定與實施方面存在的差異,闡述央行會計標準改革的重大意義,最后結合我國央行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央行會計管理中先進方法,對如何完善我國央行會計標準提出應認識到對外披露信息、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是人民銀行應當履行的職責;通過披露完善的會計信息,有利于社會公眾監督人民銀行履行職責,有利于社會公眾更好地、更加全面地理解人民銀行制定的各種貨幣、信貸政策;有利于社會公眾更好的認識當前經濟、金融環境;認識到會計標準不僅與會計計量、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披露有關,而且進一步影響央行資產負債報表等,對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實行貨幣政策等相關職能也會產生影響。

關鍵詞:中央銀行;會計標準;差異分析

一、國內外央行會計標準的差異

(一)會計確認計量基礎

目前,我國央行處理外匯相關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即以權利和責任是否發生為依據決定各類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損益。央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均采用收付實現制,即以是否已經收到或付出款項作為核算標準,來確定本期損益的方法。我國政府部門實行收付實現制財務預算體制,中國人民銀行作為行政機關,使用國家預算資金,接受國務院財政部門的預算執行監督。國外大部分央行都采用權責發生制,如: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銀行等。

(二)會計計量原則

我國央行會計計量原則采用歷史成本法,目前通常僅僅只對部分資產使用其他計價方式,在會計期末對資產和負債的價值不進行重估。國外央行則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量。如;英格蘭銀行執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量資產負債進行價值重估,俄羅斯中央銀行對持有的有價證券采用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調整賬面價值;西班牙中央銀行對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歐洲央行對個別項目采用歷史成本法計價,對有價證券、黃金和其他表內、表外外幣資產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

(三)會計信息披露

我國央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的,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后的三個月內,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相關財務會計報表,并編制年度報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外進行公布。國外眾多央行定期對外披露會計報告。如:美聯儲銀行對外披露的會計報表較為全面,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丹麥中央銀行按月對外披露資產負債表和國家外匯儲備管理情況,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外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西班牙中央銀行按規定對外公布年度財務報表和月度財務報表;日本中央銀行的年度報表及附表需經審計機構審計后,連同審計報告一并在央行網站對外公布。

(四)會計監督內控管理情況

我國央行主要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內審司、國家財監辦、國家審計署及其特派辦的審計檢查。審計重點主要是中央預算資金執行、使用情況,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執行中央各項規定和財經紀律的情況。而大部分國外央行采用獨立第三方審計的方式進行內部控制。如:俄羅斯中央銀行按照《俄聯邦中央銀行法》規定俄羅斯銀行是法人,采用自收自支的方式,所以對外公布的年度報表經第三方審計并需提交董事會最終審議;丹麥中央銀行的審計報告定期向公眾公布,由國家認可的外聘審計師進行獨立審計,為保證公正、獨立性聘請的審計師每5年更換一次。

二、國外央行會計標準優勢借鑒

(一)完善央行會計標準體系

完善我國央行的會計標準體系,進一步提高人民銀行會計標準的獨立性。在完善央行會計體系時,應當參考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外央行會計準則,可以通過交流訪問、學術研討會等方式研究學習國際會計準則前沿動態,進一步學習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經驗并研究其影響,結合當前人民銀行履行的相關職責,《中國人民銀行法》、財政部制定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央預算體系等,據此制定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央行會計準則。

(二)有選擇的采用權責發生制

鑒于目前我國政府預算體制采用收付實現制,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預算單位,不可能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資金及其收支結余情況應當按照收付實現制度,但是對于部分業務如對暫收款項、暫付款項等往來項目及資本性支出項目可以嘗試采用權責發生制計量核算。

(三)資產計價可以采用公允價值等多種計量方式

2017年財政部已經制定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我國央行在處理相關業務時,可以根據資產性質和類別,及未來資產生發減值的可能性,將資產進行分類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如對儲備的黃金資產,每季度或半年按照市場價值調整賬面價值;對外匯資產,交易性外匯資產可以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金融機構再貸款按貸款分類標準,綜合考慮流動性風險、償還能力、信用評價等級等,建立預期損失減值模型,在期末對預計無法收回的再貸款計提減值損失。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充分利用國內外高校、和人民銀行內部的培訓力量,進一步加強對會計人員培訓。對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理論研究成果通過召開專題講座等方式幫助會計人員接受新理論。進一步加強各單位調研工作,充分利用好《金融會計》、《金融研究》等平臺,將新的理論研究盡快轉化為指導實際工作方法。從培訓、調研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五)強化會計轉型工作

在會計管理工作中,加強預算績效評價,進一步推動“兩張表”管理和“矩陣式會計管理”。面對當前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形勢,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數據資源,進一步挖掘、分析、綜合業務系統數據發揮會計職能,提高管理效率。

(六)加強內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加強內部控制逐步引入獨立第三方審計機構,以更加獨立、客觀的視角對央行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提高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合理性,促進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規范化。逐步探索適應央行履職需要的會計財務信息披露制度,進一步完善會計等相關信息披露方式及內容,可以定期公布央行會計報表,逐步增加損益表等披露報表的類別及附注說明。

三、借鑒國外央行會計準則的重要意義

(一)適應我國現階段改革與發展趨勢

為了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我國當前會計準則也應當充分借鑒國際國外在會計準則制定上的優勢經驗。我國財政部2017年印發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這些新準則的實施,表明了我國會計準則趨同國際會計準則更進一步,也是未來制定會計準則的發展方向。

(二)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

中國人民銀行履行制定貨幣政策的職能,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發揮著重大作用。因此,社會公眾、以及國外專家學者越來越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對外披露的各類信息。人民銀行進一步提高對外披露信息質量,提升央行會計信息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對外披露信息、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是人民銀行應當履行的職責。二是通過披露完善的會計信息,有利于社會公眾監督人民銀行履行職責,有利于社會公眾更好地、更加全面的理解人民銀行制定的各種貨幣、信貸政策。三是有利于社會公眾更好的認識當前經濟、金融環境。

(三)適應央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要求

隨著我國會計制度進一步發展以及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央行會計業務已不再是簡單進行業務處理、會計核算等,需要向管理會計、央行預算績效評價等方面轉型,才能夠更好地履行央行職能。

參考文獻:

[1]郭田田.中外央行會計標準比較與借鑒新.[J].會計師,2017.10.

[2]張迎春.央行會計核算引入權責發生制問題的探討.[J].青海金融,2012.2.

[3]劉娟.中央銀行會計標準對財務實力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金融,2019.6.

作者: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