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政策研究綜述

時間:2022-01-18 02:45:18

導語:旅游產業政策研究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產業政策研究綜述

摘要:近年來旅游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日益發展壯大,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旅游產業政策是國家加強和改善旅游業的宏觀調控,保障有效發揮旅游的經濟效益和優化服務的質量,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旅游產業政策的概念、分類、對比、內容以及發展等方面,專家學者們陸續展開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據此,就已有的旅游產業政策研究成果進行簡要概括,以便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旅游產業政策;政策研究;綜述

1旅游產業政策概念研究

大部分研究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對旅游行業的產業政策性質進行界定,應用“產業政策”的概念來定義“旅游產業政策”。就目前經濟學領域而言,雖然還未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已產生了幾點共識,首先確定了產業政策是政府政策的總和這一主體;在時間上指出產業政策主要指向未來,能夠干預產業結構的變動方向;在目標上強調用產業政策進行逐步推進,以彌補失靈的基礎市場,從而增強某一區域的旅游產業橫向競爭力,并進一步推動整體實力。1.1國內學者對于旅游產業政策的界定。旅游產業政策的探究,在整個經濟學領域中具有很強的指向性。關于旅游產業政策這一概念,相較于國外學者,國內學者則是更多的強調旅游產業政策在時間與空間方面的效用。高舜禮從政策探究的角度進行了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的講解,認為“當前我國的旅游產業政策是由國家相關產業職能部門制定出來的,有針對性的旅游方面的約束措施”。張輝以時間維度的特定性為基礎,將旅游產業政策定義“是有針對性的旅游方面的政策指導綱要”。寧澤群從空間維度出發,對旅游產業政策的定義是“為了地區內旅游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規章制度”。羅明義側重于國家廣域性和地區局域性的空間,認為旅游產業政策是“國家或地方相關職能部門為促進旅游全面發展所制定出來的利好引導方略,以及與其相關的法律、制度、方案的總和”。王洪濱則定義旅游產業政策為“是一種為了催生旅游,定向的,有計劃性的促進方法和策略”。對于旅游產業政策系統的概念,我國只有極少部分人做了相關研究。陳友華將基礎于政策課學的理論進行系統的結合,提出了一種新的概念:“旅游政策系統”。雖然提出了這一概念,但卻未對其進行詳細的劃分和具體的界定。而蘇振對于機關的各種旅游政策進行了分類,在公共政策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新的旅游公共體系:“金字塔型”。1.2國外學者對于旅游產業政策的界定。國外對于旅游產業政策的研究分析多側重于對政策“戰略框架”的制定。查爾斯、布倫特等人認為“旅游產業是一項有計劃性的、全方位的、能夠起到正相關作用的規范戰略,其能夠為區域旅游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正面促進作用”。斯洛博丹.翁科維奇提出“旅游相關的政策是我國最高職能部門,為了實現旅游的正向發展,所制定出的能夠催動旅游業全面發展的相關行為準則”。

2旅游產業政策分類研究

學者們在概念研究的基礎上對旅游產業政策的分類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根據旅游產業政策的功能,張凌云將其歸納成產業結構政策,組織、周邊信息技術、產業周邊衍生、產業聚集等相關的促進推動政策。分屬于扶助重點產業,設計規模經濟及保護競爭,支持與推動技術創新活新技術適用,影響產業在不同地區的分布和促進產業實現諸如充分就業等社會目標。萬先進和張素芳以當時旅游業所處的階段、經驗、問題等現狀為依據,認為旅游產業政策存在十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對其進行具體分類,即“旅游產業的定位、指引、導向、規劃、周邊建設、投入情況、相應的周邊組織規劃、技術周邊、法律保護等相關的政策。”。沈姍姍對2008年之前的關于旅游政策相關的文獻進行了歸類總結,將旅游產業政策系統的區分為基本和特殊兩類政策,產業結構規劃為產業、組織、技術相關、布局、周邊設施等五個具體類目,當前的一些特殊旅游產業政策則細化為市場和產品兩個類目。

3旅游產業政策內容研究

3.1旅游產業結構政策研究。通過現有文獻的梳理,旅游產業結構政策在空間上可劃分成區域、地方、民族三大類。區域旅游產業結構政策研究的深入將傳統的行政區劃范圍給打破,而對行政區域中具有資源或市場相似性的地域空間進行組合研究。張祖群等人通過對我國中部地區的旅游產業鏈情況進行剖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利于旅游產業共生的綜合性開發策略,通過旅游開發促生周邊衍生產業的共同發展,提升中部地區的全面經濟水平。白廷斌和梁宏志選取西部地區為研究范圍,對其旅游產業政策也做出了一些研究。針對港澳臺等境外旅游的產業結構政策,王鴻志、李曉晨、劉杰武分別在政策變化的前提下對港澳臺與內地市場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針對旅游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政策,程斯珞、張曉楠分別以上海和陜西為代表,兩地都對旅游的迅速發展在不同階段的適應性進行了調整。而針對旅游發展較為落后地區的產業結構政策,劉希磊和舒小林借貴州這個旅游重點地區的旅游開發為例,對其旅游資源、品牌效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可能性和可實現性分析,進行了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調整。區域旅游產業的相關政策研究是主要對少數民族聚居區或少數民族行政區域所開展的研究。桂宇認為要通過旅游開發弘揚作為優勢旅游資源的民族文化,同時少數民族的地域偏遠性和經濟落后性促使其更加依賴產業政策來引導其發展方式。向學鳳則以區域旅游開發的保護、經營、維穩為主,以開發特色、民俗產業旅游為亮點的具體研究策略。3.2旅游產業組織政策研究。我國前期學者的旅游政策研究不外乎生態、環境、環保、資源開發、特色資源利用等方面。而對于突發事件處理、旅游資源的持續利用等研究,就目前來看還是較為不足。榮傲君提出的旅游可持續維穩戰略的衍生性,算是有前瞻意識的。在此之后才出現了關于旅游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一系列研究。賈婷婷、劉婷和施德群等學者對于旅游資源可持續保護、生態資源可持續開發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剖析。吳倩倩通過游客感知度提出了政府和當地住戶相互敦促,相互指引的全方位旅游資源維穩保護措施。對旅游危機事件應對的組織政策研究,趙晉微最早提出“旅游政策的危機管理系統開發”。以此為基礎,王鏡、馮學剛、吳良平、田祥利以洛陽、西藏等為代表將“危機應對”的重要作用賦予旅游政策,進一步升華了旅游政策的功能,在理論上和現實上都是對旅游相關政策的前瞻性探究。3.3旅游產業技術政策研究。旅游相關政策是對旅游資源模式、導向、工具等相關衍生內容的集中體現。對這一內容,鄒統釬在海南經濟特區建立伊始,就對其旅游開發政策展開了分析。范家駒選取上海浦東新區的旅游開發政策進行研究,這在當時為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石。而后李旭東則研究出了一套較為詳盡的旅游產業評價體系;何紅麗以政策為基準研究了長江流域的旅游發展模式;張祖群從政策出發對京津冀地區競合模式進行研究;沈維平針對旅游產業政策的政策工具開展了深刻系統的分析。

4我國旅游產業政策研究現狀及展望

目前我國對旅游產業政策的研究,基礎理論環節較為薄弱,大多運用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分析,對于旅游產業政策體系的構建尚有不完善之處。其次研究分析基本采用現狀———對策的單一定式,缺乏面對產業政策實施效果和影響的應對的研究樣式,而且對于政策法規的研究對立足于法律視角,對其政策性的研究存在不足。結合我國政策具有長效性的客觀實際,學者們可以從人口學、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產業科學等多學科交叉入手,綜合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各階段實際情況,根據政策實施的影響,對旅游產業政策的應用、體系構建、內容、創新等多方面展開深入的研究,為進一步豐富旅游產業政策研究提供幫助,同時結合實際和實踐,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及旅游政策體系的優升級提供理論指導及可行性的策略方針,推動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蔣雪琴 蘇祖勤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