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模式探討
時間:2022-03-16 03:11:52
導語: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旅游業作為一個發展前景非常可觀、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產業,在目前的新經濟背景下,面臨著新的增長趨勢。文化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種形式,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和景區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旅游產生了很多全新的內容,夜景經濟便是其中之一,夜景經濟的興起為整個文化旅游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國在夜景經濟方面的建設仍處在初級階段,目前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文化旅游;夜景經濟;發展
1引言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旅游產業的各個要素形成了更加緊密的旅游產業鏈。旅游產業可以說是一國國民經濟眾多產業中發展速度快、耗費資源少、投資回報快并且最具有活力的一個產業,當前經濟背景下旅游產業擁有新的增長趨勢,因此其還有“朝陽產業”之稱。顧名思義,文化旅游就是指通過旅游來達到感知、了解和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這一目標的行為過程。具體而言,文化旅游可以理解為以鑒賞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傳統文化、參觀當地文化名人古跡以及參加當地的文化活動等為目的的旅游。在如今這個時代,追求文化享受是絕大多數旅游者的旅游出發點和終極目的。隨著照明行業的發展,夜景游覽也逐漸邁向沖刺發展時期,同時也為整個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夜景經濟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我國作為一個地緣廣闊的大國,有很多舉世聞名的旅游景點,旅客們對旅游產品的要求隨著文化旅游的開發而提高,增加旅游景點的吸引力成了很多旅游景點面臨的重要問題[1]。
2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概述
2.1夜景經濟的內涵。夜景,通俗來講可以理解為景觀照明所形成的夜晚景觀。而夜景旅游就是依托夜晚景觀照明存在的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夜景經濟就是指夜景旅游對城市夜間經濟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同時包含正面和負面的雙重影響。1978年改革開放實施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可觀,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廣大群眾的需求也有所改變,在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旅游產業便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快速發展,旅游可以讓人身心放松,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精神體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也帶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國地緣廣闊,有很多舉世聞名的旅游景點,人們對旅游產品的要求也隨著文化旅游的開發而逐漸嚴格化,夜景游覽成為很多景區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2]。2.2夜景經濟的特征。夜景經濟的特征從三方面論述:首先,夜景經濟具有文化藝術性的特征。就文化旅游整個項目而言,夜景經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項目,對于游客而言有著比較大的吸引力,不同景點在地理位置、風俗習慣以及文化等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因此景點可以從這些角度出發建造文化與藝術結合的夜景旅游環境,進而帶動文化旅游的發展。其次,夜景經濟具有產業性。夜景經濟非常有效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與白晝的產業經濟相比,夜景經濟的產業主要是服務業,第三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夜景經濟在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會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最后,夜景經濟具有雙倍效益性的特征。夜景旅游這一新型旅游模式的出現延長了消費者的旅游時間,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機會,景點的旅游項目因此也就具備了雙倍效益[3]。2.3夜景經濟發展歷程。縱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早在隋朝時期,燈會就已經作為一種夜景經濟開始定型,到元宵節時,很多國民都參與其中,燈火通宵達旦有一個月之多。之后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元宵節時的夜景經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宋朝科技的發展、明清時代的推移,元宵節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燈會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繼承了古時候的燈文化。19世紀60年代初,哈爾濱市每年開始舉辦“冰燈花園博覽會”,由此便形成了哈爾濱市獨樹一幟的特色文化風格,同時推動了本市旅游業的發展[2]。重慶銅梁是中國龍燈藝術之鄉,重慶的夜景有“火樹銀花不夜天”之稱,一到夜晚,整個城市的夜景非常壯觀,給游客和市民帶來驚艷震撼的視覺盛宴[4]。截至今日,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旅游景點都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夜景經濟。
3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文化內涵較為缺乏。對比分析各個城市的夜景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夜景經濟僅僅局限在對夜景燈光的打造,與夜間經濟文化這一核心點的聯系不夠緊密,還忽視了夜間旅游對城市優勢經濟資源的整合拉動作用以及對于夜間經濟產業的推動作用。還有一些地方對于夜間旅游的處理方式就是將白天在景點擺攤的商販進行合理規劃之后擴大規模將營業時間延續到夜間,這給景點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甚至造成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社會問題。這些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很多城市對于夜景經濟的定位還不夠清晰,沒有將夜景經濟與城市文化結合在一起,過于注重夜間旅游的燈光形式,忽視了其背后應該蘊含的文化內涵,對于城市而言這種形式的夜景經濟很難持續發展。3.2宣傳工作不到位。其實對于是否對景區進行宣傳這一問題,各類市場主體持有的意見也不一致。一方面,有人認為對景區的宣傳銷售工作并不是必須的。前幾年我國的長期旅游處在高度封閉的狀態,長期旅游正式開放之后外國友人大量涌入,便給一些景區一種客源充足、不需要宣傳的錯覺。事實上,外國游客甚至一些國內游客對于景點的認知還停留在名氣較大的景區,對于一些文化底蘊深厚、風景優美的景區并不熟知。另一方面,很多景區的宣傳與銷售工作是不連貫的。很大一部分景區存在宣傳與銷售工作脫節的現象,宣傳的時候僅僅是宣揚景區的特點,忽視了銷售帶動景區經濟的作用。景區工作人員對于銷售的知識了解非常有限,很多宣傳人員沒有把宣傳視作促銷的一種手段。3.3缺乏高端夜經濟產品。前文中有提到夜景經濟會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夜經濟產品的主要消費對象就是中高收入群體,這類消費者有著非常強烈的文化娛樂消費意識,同時也具備主動消費的意識和能力。此外,夜景經濟的文化娛樂和家庭餐飲等其他休閑娛樂方式的載體之間的融合程度較低,缺乏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休閑娛樂消費方式。觀賞型文娛消費、參與型文娛消費等高水平經濟的亮點沒有凸顯,由此造成對夜間高消費群體的吸引力不夠,城市夜間經濟的消費水平難以提升,影響到相關地方的經濟狀況,這進一步又會導致夜經濟的消費品質量難以提高[2]。
4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對策
4.1因地制宜,圍繞當地文化開展夜景經濟。就目前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的發展現狀而言,缺乏文化內涵是很多城市夜景游覽的一大問題。因此,想要發展夜景經濟的城市要以當地的文化特色為核心點,全力把控夜景文創、夜景布局、夜景設計以及夜景產品等多個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首先,確定夜景經濟總體方案。把發展夜景經濟納入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給予夜景產業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科學安排城市夜間消費場所。不同城市擁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應該樹立與城市特色緊密相關的城市形象。聘用專業人員對城市夜間消費街區進行合理規劃,以提升品位為目的,盡力實現夜間消費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最后,從夜景經濟的雙倍效益性出發,鼓勵相應消費場所延長營業時間,促使夜間消費平民化,推動夜間消費市場的發展[5]。4.2加強宣傳工作,將宣傳與銷售相結合。我國目前文化旅游中的夜景經濟還處在起步階段,居民、商販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對夜景經濟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因此加強宣傳工作是重中之重。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了解夜景經濟背后的意義和作用。做了詳細的了解之后,可以組織系列宣傳活動、晚會,同時也可以借助一些大型會展的機會,營造夜間活動的氛圍,引導市民晚上走出家門、進行消費活動。其次,靈活運用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媒體的作用對于地區夜景游覽的宣傳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開始興起的各類新媒體平臺用戶受眾非常多。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采取新媒體營銷手段對當地景點的夜景情況進行宣傳,建立相應專欄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宣傳辦法,可以向市民和全國觀眾介紹夜間的特色消費活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和參與想法。此外,夜間消費場所也要采取一定的宣傳措施宣傳自己的特色產品以吸引消費者[2]。4.3引入高端夜經濟產品,豐富夜經濟產品。目前我國大中小城市的夜間消費場所主要是餐廳、洗浴等公共服務行業,其他行業的發展較為緩慢。但是事實上,城市居民尤其是一線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是多樣化的,消費欲望也是比較強烈的。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圖書館、劇院、展覽中心、藝術館等現代文化公共服務設施,這些設施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市民的生活,滿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但是一般這些公共服務設施都只在白天開放,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延長這些公共場所的開放時間。一旦夜間開放成為常態,一方面有助于緩解白天的客流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帶動夜景經濟的發展,與美食、影視、購物等傳統行業融合實現資源整合,開發出更加多元的文旅產業生態。例如,遼寧新建公園等多個公共場所的開放時間為全天24個小時,給夜晚出行的市民提供娛樂和文化活動休閑的場所,同時可以有效帶動周邊地區夜間經濟的發展[6]。
5總結
夜景經濟是我國發展文化旅游的一個全新方向,具備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各個城市夜景的建設有效推動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發展文化城市夜間經濟不僅可以增強和完善消費城市功能,還可以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結構的調整。本文從夜景經濟的內涵、特征以及發展歷程出發,對我國夜景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論述。綜合對我國文化旅游中夜間經濟現狀的分析,發現存在文化內涵較為缺乏、宣傳工作不到位和缺乏高端夜經濟產品等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對我國文化旅游夜間經濟的發展提出建議,包括圍繞當地文化開展夜景經濟、加強宣傳工作以及豐富夜經濟產品等,以期對我國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全力推進我國城市文化夜景旅游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雨微,朱軍.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探討[J].綠色科技,2019(9):255-257.
[2]郝曦曦.文化旅游中夜景經濟發展模式探究[J].中國商論,2020(12):21-22.
[3]徐俊麗.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夜景觀營造研究———以蘇州為例[J].中國名城,2018(12):60-64.
[4]李海燕.火樹銀花不夜天[J].中國西部,2011(22):164-167.
[5]李艷麗,孫斌.旅游休閑度假村夜景照明設計初探———以張家界仙靜湖度假村為例[J].燈與照明,2015,39(4):53-55.
[6]應文,靳泓,翁季.西部中小旅游城市照明規劃中的景觀經濟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20,35(1):99-105.
作者:盧琳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即墨路街道辦事處
- 上一篇:國家文化公園產業融合政策創新研究
- 下一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