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育改革實踐研究

時間:2022-06-04 05:06:27

導語: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育改革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育改革實踐研究

摘要:各行各業都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都迎來了各個行業的新篇章。會計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下,會計行業的主要職能已經慢慢偏向管理會計以及云會計的職能。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運用智能教室、學習平臺,教學資源庫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學。但與目前社會上對會計人才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要求還有差距。要培養出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人才,教師要轉型升級,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改革升級。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這些都對高職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時下潮流技術對高職的會計教育行業進行改造升級,形成新的高職會計教育形態,推動高職會計教育的創新發展。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教育;改革與實踐

目前,各行各業都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都迎來了各個行業的新篇章。會計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下,會計行業的主要職能已經慢慢偏向管理會計以及云會計的職能。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運用智能教室、學習平臺,教學資源庫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學。但與目前社會上對會計人才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要求還有差距。要培養出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人才,教師要轉型升級,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改革升級。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這些都對高職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時下潮流技術對高職的會計教育行業進行改造升級,形成新的高職會計教育形態,推動高職會計教育的創新發展。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論文以“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思路為切入口,剖析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出符合“互聯網+”背景下以及符合企業產業要求的高職類會計人才。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教育的短板

當前形勢下產業對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與目前會計教育的不匹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當前會計的職能已經向管理會計的職能轉變,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受到重視,但由于企業背景的教師嚴重缺位,所以教學的培養的目標還不能與企業目前的要求相匹配。第二,雖然現在很多信息化教學比賽辦的如火如荼,真正運用的教學中去的比例還不是很大,還有就是硬件條件還不能完全跟上,學生不能真正實現信息化的教學,學生還不能真正體會“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的改變。第三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不斷地轉型和升級,會計的職能已經從事后管理前伸到事前管理,會計的職能也要轉型升級,就需要會計人才必然具有與之匹配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那么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就需要熟悉管理學領域投融資決策、項目論證、運營風險管控、內部控制等相關知識,能做到管理學與會計學的融合,以及產學研的融合貫通。第四,雖然很多職業院校聘請了很多行業的導師,但真正能履行教學的職能還是有很多實際的困難,與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由行業指導的比例有所差距,沒有相應的國家政府政策支持,行業指導很難實現真正的教學導師的作用。第五,政府職能部門一般沒有對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所以企業對校企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很難有真正的積極性,很難形成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的目標。行業專家也很少進入學校教授課程,那么社會、行業、企業、學校的供需就會不對等。“互聯網+”意義下的會計人才就很難成熟有效地培養出來。

二、“互聯網+”時代下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實踐的建議

(一)根據“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需求,確立會計教育培養方向隨著“互聯網+”概念在各行各業的影響越來越深入,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的各項業務的傳統操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變化莫測的市場。原來的企業會計只要根據企業各部門報過來的數據,按照會計流程做賬就行了,而現在這些流程有很多已經被財務軟件的自動化流程所代替。將來可能還要要求會計人員運用“云技術”上網做實時的會計流程,另外會計人員的對企業各個模塊的前端管理,跟蹤管理,都會被企業做為對會計人員的新要求,也就是說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現在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的運作模式就需要與目前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要求相適應,多增加學生的實訓、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平時的實踐課中就能接觸到真實的企業會計流程。教學的學習平臺和企業需求完美結合。

(二)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要與教學內容和目標匹配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平臺和學習平臺的建設需要有層次感,學生分層教育,職業院校的生源參差不齊,針對會計工作的不同層次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最好也能分層建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學習階段安排學習內容。未來的會計學習也離不開網絡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在實現信息化教學模式時,網絡的硬件實施要能承受多個學生的操作,將來的會計教育要實現要實現與行業匹配的差異化、個性化,網絡建設尤其重要,目前實體課程與資源庫課相輔相成,但學生利用網絡課程的學習時間較少,開發出合適的評價體系也需要仔細研究和分析。

(三)鼓勵教師提高升級,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互聯網思維,資源庫的建設和運用要熟練,學習平臺管理系統地靈活運用,智慧教師的合理使用,互聯網下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智慧教學的完美結合,如何激勵、鼓勵老師升級,通過教學評價是比較有效地方法。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也通過線上教學系統和評價系統客觀系統地評價,另外很多教材已經跟不上現在的專業發展速度,教師需要多下企業實地考察,多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跟企業的在崗人員多交流,跟學術人才多交流,必要時教師最好能到一線工作崗位操作一次具體工作,編寫出符合現實情況的教材。多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教學輔助軟件,讓教學形式多樣,通俗易懂。從不同方面完善整個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后,不過時、能用上。另外對在崗老師要經常組織他們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和行業會計培訓。讓老師的知識儲備和技術技能也能不斷地更新換代。

(四)強化教師的互聯網思維,全面提高信息化教育的水平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別各層次的教學信息化比賽,比賽成績與教師的評教掛鉤,以賽促評、以賽促教,形成一個教學信息化的氛圍。另外云會計的模擬實訓室也可以建設起來,對實訓的學生的學習過程、老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教學評價、企業的結果反饋,都要實時跟蹤,查漏補缺。通過學習平臺,建立師生實時交流的平臺。運用信息化技術讓教學形式多樣化,運用智慧教室,讓教學模式變化多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究出適合的教育方式,以達到教學的自然融合。

(五)提高學生的信息化和數據處理的能力要加強學生的財務軟件的熟悉運用的能力,在財力物力人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有幾個機房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在課外也能隨時練習。同時計算機基礎知識也要過硬,要熟練運用計算機的辦公軟件和數據處理軟件,原先多數的高職院校只要求掌握一些財務軟件就行了,但是信息化與電算化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信息化要求的是信息的實時性和綜合信息的集成性,需要為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內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務,要偏向管理會計的職能,給決策者快速決策以及使用者迅速掌握信息提供依據。所以信息化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學生不再是掌握相應的會計知識就可以了,而是要具備數據的應用能力,數據的操作和維護能力,以及財務信息和數據分析的綜合能力,另外還需要掌握基礎的信息溝通能力。

(六)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積極加入到學校培養人才中去像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已經很成熟,政府等職能部門以及行業的翹楚都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他們都參與教學目標,教學綱要的制定,同時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鼓勵行業的職能人員參與到教學中去,本身國外的會計行業入門的職業要求就高,職業人員相對收入還行,政府再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企業也樂于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總結出企業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學校通過行業的職業需求調查,整理出相應職業需求報告,然后再根據需求報告實時對報告進行總結,歸納成人才培養目標,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選擇相應的教材和培養的方式。

另外

實訓目標的制定和實訓培養方式也要與之相匹配。學生的評價體系和教師的評價體系都要與企業的相關需求和相關標準進行無縫對接。這樣學生最終的成績評價表也真正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梢钥陀^公正地招聘自己本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如果企業有需要也可以跟學校訂單式的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要求和目標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真正能實現職業教育的真諦。

作者:王玉香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