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公司財務報告——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網上披露情況調查

時間:2022-03-22 03:46:00

導語:互聯網上的公司財務報告——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網上披露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上的公司財務報告——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網上披露情況調查

互聯網上公司財務報告——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網上披露情況調查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國上市公司網上財務信息披露情況的調查結果,并作分析。希望通過網上典型調查,能對目前中國企業網上財務信息披露的現實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同時,希望能夠揭示當前網上財務披露存在的問題,也力求能為未來會計的相關研究和財務報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啟示。本次調查的對象是200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30指數公司和中國大陸上市公司100強。采用網上測試和觀測的方法,對其互聯網使用條件和水平、公司重視程度、披露財務信息的形式和數量、披露財務信息的內容和形式、審計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六個方面,通過28項指標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報告披露調查

一、導言

199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Internet)商務性應用的急劇高漲,Internet的用戶呈幾何級數迅速膨脹。1998年初Internet用戶突破1億,1995年5攏瀾縞賢聳汛?.7億多。1999年12月31日,中國上網用戶達890萬,WWW站點數約15153個……不久前,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財富》論壇第六屆會議將2000年的會議主題聚焦于“網絡經濟”,與會的500強企業巨子們紛紛表示要把整個企業都搬到網上,有些還擬出了精確的時間表。許多國際企業開始對自己在線和非在線客戶有所區別,對前者實行各種優惠傾斜政策。這些制定未來市場游戲規則的巨頭們的行動,以及各國政府加速出臺的網絡化進程計劃預示著網絡經濟的全面啟動。使用Internet為工具來交流公司信息正變得越來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發展對會計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讓信息使用者們感受到的影響和變革之一是財務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變。

在國外,1995年美國證監會(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盤、光盤或計算機網絡接口向SEC的EDGAR系統(電子數據收集、分析與檢查系統)提交通用財務報告。EDGAR系統與Internet連接,為進入Internet的用戶能便捷地獲取信息創造條件。之后許多國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這方面的動作。網上披露財務信息發展很快。一項受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之托進行的網上財務報告研究,在檢驗了歐洲、亞太地區、北美和南美22個國家,660個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業報告后證實有86%的企業上網,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們的網站上以某種形式其財務報告。為能很好地適應網上報告的發展和實施必要的監管,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高度關注這方面的發展動態,它委托有關學術團體專門進行的網上財務報告研究及其的研究報告,被認為是IASC進行網上財務報告準則研究的先導。

在中國,強制要求上市公司進行網上財務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國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聯網上公開披露其1999年度的財務報告。據報道,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實現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報的網上披露……,上網瀏覽1999年報的投資者達9000萬人次,累計下載年報共566萬份,平均每家年報下載5000次。2000年6月27日,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又聯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報告全文上網。這一切標志著中國企業在應用Internet進行財務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另外,滬深兩所網站的訪問人次和年報的點擊數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對網上披露方式的關注和認可。可以預見,通過Internet披露財務信息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和技術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既影響企業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響用戶對企業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國企業需要加快發展和進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資,拓展業務和改進經營;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時、便捷地獲取企業信息,支持其決策。因而,了解網上財務信息披露現狀,查明已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技術進步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乃至財務會計發生怎樣變化的任務已現實而急迫地擺在我們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國上市公司網上財務信息披露情況的調查結果,并作分析。我們希望通過網上典型調查,對目前中國企業網上披露財務信息的現實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同時,希望能夠揭示當前網上財務披露存在的問題,也力求能為未來會計的相關研究和財務報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調查對象、調查問題和數據收集

(一)調查對象

為使調查結果更具有代表性,我們選擇在有關上市公司排行和財務信息披露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調查對象,按網上搜索與觀測渠道的不同分為三組:

1.上海證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簡稱“滬市最佳”。

2.上海證券交易所30指數公司,簡稱“上證30指”。

3.中國大陸上市公司100強,簡稱“大陸百強”。

(二)調查問題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六個方面:

1.使用條件與水平。了解調查對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經具備使用互聯網披露財務信息的基本條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視程度。了解調查對象對在各自網站中披露財務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程度。

3.披露財務信息的形式和數量。公司利用各自網站以何種方式、披露哪些財務信息和相關信息。

4.披露財務信息的內容和質量。網上披露財務信息的內容及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

5.審計信息的披露。了解調查對象如何進行審計信息的披露,財務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調查利用網上財務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數據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網上測試和觀察方法進行。

1.分別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China和《2000年中國上市公司速查手冊》提供的網址,對調查對象在線網站進行檢測。

2.通過28項指標對上述六方面調查內容進行分項檢測,指標設計見文中調查表。

3.本次調查網上測試時間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況可能發生變化。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我們將調查結果匯總于“網上財務信息披露情況調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條件

在網絡環境下,網址是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聯接、溝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們首先通過“網址”與“進入網站”兩項指標的測試,說明公司使用互聯網的條件與水平。

1.網址。采用中國證券報《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冊》中提供的網址,發現滬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僅為30家,占83.33%;通過Sohu進入“中國上市公司”網站,發現上證30指網頁中有網址公司僅11家,占36.67%;通過YahooChina進入大陸百強網頁,有網址公司僅24家,占24%。從總體上說,我國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國95%(Delletal,1998)、英國92%(Lymer,1997),除滬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兩組調查對象還低于愛爾蘭37%(NianihBrennan,1998)。

2.進入網址。根據調查對象網址,測試能否順利進入各公司網站。結果發現:部分公司有網址,但無法進入;部分公司有網址,卻無法找到公司網站(可能網址有錯);能夠順利進入的比例三組分別是:滬市最佳組75%;上證30指組33.33%;大陸百強組20%。

(二)重視程度

我們通過設置“網上信息的主要類型”、“財務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兩類指標,目的是要了解調查對象在自己的網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財務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對在互聯網上自愿披露財務信息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調查結果顯示:

1.各公司網站中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信息,如公司簡介。產品與服務、新聞、股票與投資、電子商務、市場動態、信息反饋、企業文化、人才招聘、網站圖、娛樂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簡介)、產品或服務介紹,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網上信息即為財務信息。已有半數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財務信息,具體比例是:滬市最佳組55.56%,上證30指組80%,大陸百強組50%。

2.財務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網絡經濟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在信息極大豐富甚至泛濫的情況下,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因而,醒目程度關系財務信息在“爭奪眼球”之戰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們注意力的關鍵之一。本次調查將在公司網站首頁中有獨立財務信息鏈接或經1-2次點擊即可發現財務信息標識的列為醒目。結果發現:滬市最佳組為29.63%,上證30指組為30%,大陸百強組為30%。而不易發現或很難查找的多為網頁中沒有單獨體現財務鏈接,如海爾公司將所提供的有關財務指標放在股票信息欄中,還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資欄或新聞欄中。

(三)披露財務信息的形式和數量

我們發現三組調查對象中,部分公司按現行會計規范要求全文披露財務報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滬市最佳組7家,占46.67%;上證30指組4家,占50%;大陸百強組5家,占50%。其他公司則大大縮減披露信息的數量,對信息披露形式也進行了重新選擇: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說明財務狀況(多為原報載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貝);有的公司則重新選取部分主要財務指標進行披露,如前述海爾公司僅在股票信息區列出主要財務指標表,報告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股東權益”“股本”、“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雖以往的研究均說明財務報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業財務報告的核心。但本次調查未見有公司單獨提供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反映公司財務情況。許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將報表略去,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財務信息。這種在無強制要求和監控狀況下進行的網上報露,反映了企業披露財務信息的“自然心態”,但大大簡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導致競爭劣勢的考慮,或單純簡化或便于下載之目的則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還有不少公司同時提供中英文兩種版本的財務報告。

(四)網上財務信息的內容和質量。

對現有網上財務信息的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們主要通過“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審計信息”、“有無信息安全說明”。“是否可比”等指標進行檢測。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會計規范要求為準,我們認為,大大簡化和省略的財務披露將有可能對用戶準確理解和分析利用財務信息形成阻礙,導致理解上的誤差,或發生潛在問題。第二,“有否披露審計信息”和“有無信息安全說明”主要針對網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檢測結果,渡蠹菩畔⒌墓駒?3%以上,其中:滬市最佳組11家,占73.33%;上證30指組6家,占75%;大陸百強組8家,占80%。信息安全說明在三組調查對象中均為零。這說明網上財務信息的可信度仍無保障,存在應用財務信息的風險。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財務信息,有的則沒有提供。總的看來,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徑基本一致,后者則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網時間不一之故,新建網站公司有些沒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審計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項檢測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審計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審計報告”、“簡要說明”等指標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多數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審計報告的方式來披露審計信息,其中:滬市最佳組有7家,占63.64%;上證30指組有4家,占66.67%;大陸百強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則采用簡要說明或提示的方式說明所被露信息已經經過審計。另外,各組均未見有任何提示提請讀者關注信息傳送安全問題。

(六)利用情況

網上財務信息的有用性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考察。在此主要從用戶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們采用“便于瀏覽”、“便于分析”、“便于下載”、“便于反饋”等指標進行檢測:1.便于瀏覽。主要觀察財務信息有無明顯標識、必要的鏈接、是否能在網上打開瀏覽等。從實際觀測看,三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基本便于瀏覽,但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技術性問題,如無醒目的路標或網站圖;許多公司報告中缺乏必要的鏈接,因而在瀏覽報表時可能發生不便察看有關報表附注的情況;不能靈活地鏈接到相關站點;還有一些公司的財務報告須下載后方可打開閱讀等。2.便于分析。主要觀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無在線分析工具、能否下載等。調查結果各組的比例是:滬市最佳組為40%;上證30指組為50%;大陸百強組為50%。那些不完整或經過大量簡化的財務信息加上沒有提供任何在線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載,這樣的信息對使用者有多少價值值得探討。3.方便下載。我們發現調查對象的財務披露一般均能較方便地下載,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財務報告文件較大時,若不采用pdf文件,則須花費較長下載時間。4.便于反饋。滬市最佳組為60%,上證30指為62.5%,大陸百強組為90%。

四、總結、啟示與建議

本研究提供了中國部分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網上披露現狀的實地研究結果。文中就調查內容所實施的檢測攬括了財務信息網上披露的主要影響因素。調查表明:

1.目前許多中國上市公司已經積極、大膽地在自己的網站中自愿披露財務信息。這使財務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中得以更迅捷、廣泛地傳播,使公司財務信息真正成為全球范圍的公共產品。Internet上的財務披露對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流動,加強公司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改變傳統紙質報告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財務信息各方中流動的狀況,進一步拓寬財務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大大降低財務信息的傳播成本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從調查總體看,我國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互聯網的特性導致網上財務報告產生了許多在傳統傳播媒體(印刷媒體)下不可能產生的問題,如網上財務信息的有用性不僅受所披露會計信息質量本身的影響,還受到發現網址和進入難易、披露信息的數量、信息傳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載和分析數據等因素的制約。當然,也受信息消費者“網上沖浪”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影響(此項暫未列入本次調查)。據觀察,各調查對象的網站狀況、披露策略和披露結果很不一致。鑒于目前尚缺乏網上報告準則,我們應該提醒信息提供者,他們的網上仍應遵守現存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以免誤導讀者或發生潛在問題。同時,在衡量和評判網上報告優劣之時還應結合考慮網上報告的特殊性,對此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投資者事務協會的《“最佳互聯網年度報告”指南及簡要說明》中列示的最佳實務要求值得借鑒。這份最佳實務的要點包括:(1)年度報告要能獨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網站。(2)提供及時的信息。(3)能發揮電子媒體的杠桿作用,而不僅僅是復制報告的印刷版本。(4)應考慮電腦的屏面效果,而非頁面效果。(5)靈活地使用pdf文件,使報告易于下載。(6)規定醒目的標志(路標)和網站圖。(7)適當的提示能有效地導航。(8)保存歷史記錄,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對財務數據進行縱向對比。(9)具有反饋機制。(10)與其他相關領域相結合,如投資者協會。(11)使用多幣種和多語言,增加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12)提供價格信息,反映當前和過去的趨勢。(13)靈活地鏈接到相關站點。另外,西方發達國家一些公司的網上報告實踐也為我們作了較好的示范:英特爾、微軟等在網站中留給使用者公司財務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們的網址中提供各種可下載的格式、采用各種不同語言的報告、反映以不同國家公認會計準則表述的財務報表,并均給予明示;還有豐富的在線分析工具。

3.關于網上財務信息的完整與安全。由于目前網上財務信息的本實施管制者監控,且網址中的內容又可以經常變換。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離會計準則要求的信息,或增減原按法定要求進行的披露。因而,對信息者應進一步明確其提供信息的責任;使用者應關注所讀信息的可靠性;監管者應考慮可能的控制措施,如開展網上審計;建立一個可在監管部門控制下的服務性財務報告網站,這是一個帶有強制性質的存檔性財務信息網點,以牽制公司網站中的財務披露。我們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時不致于承擔太大的犧牲財務信息可靠性的風險。

4.關于網絡會計研究。網上財務報告實踐發展很快,已經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看來網絡會計的研究和對網上財務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滯后于實務,現應大力鼓勵開展相關研究,以有效地引導和促進實務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0年

2《電子發展與決策》第1期第5頁

3JFigg.StudyUrgesOnlineReportingStandards,TheInternalAnditor,Feb.2000

4中國證監會.關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報告的通告.1999.12.28

5上海證券報.2000.6.29

6上交所/深交所.滬深證券交易所關于做好上市公司2000年中期報告有關工作的通知.2000.6.27

7中國證券的.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