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金融危機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2 06:03:00

導語:外貿金融危機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貿金融危機研究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我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必然受到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針對我國的經濟實踐,分析了金融危機可能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傳導機制對外貿

相關理論綜述

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金融危機催生了一批重要的經濟學文獻。它們主要關注危機發生的決定因素,這些因素出現的原因,并且試圖去對這些因素的出現進行預測。這些文章研究了國際貿易在解釋金融危機上可以扮演的角色,尤其強調了貿易聯系在促成金融危機的相互傳染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時對這些作用的程度進行了檢驗。少數的作者通過考察危機對產出變動的影響研究了這些因素的作用。另外一些作者,比如Gutpa和al.(2004),Noy和Neuberger(2002),Dooley(2000)以及Hong和Tornell(2005)對貨幣、銀行業和以及它們之間的共生危機對產出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并且給出了一個將產出成本最小化的必要條件。

在眾多的文獻中,很少有文章涉及到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機制和作用)。理論上,由于J-曲線的作用,貨幣危機將導致進口量的下降和出口量的上升:貨幣的名義貶值通常意味著貨幣的實際貶值,至少相對價格的調整幅度跟不上名義匯率的調整幅度,對本國生產的物品需求上升提升了本國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貿易條件的改善。另外,銀行業危機降低了整個經濟體的融資能力,從而具有促成衰退的作用,這將導致出口和進口都出現下降。

然而,這些試圖對危機影響貿易的程度進行計量分析的作者都只得到了含糊的結果,這和該論題簡單明了的理論架構相矛盾。近期的實例表明在貨幣和銀行危機后貿易的表現隨國別而差異較大。在墨西哥,總體出口量在1995年上升了32個百分點,而在1999年的巴西和1998年的泰國減少了大約6個百分點。由于貿易平衡的改善是危機復蘇的一條主要途徑,理解這些不同國家具有不同表現的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金融危機包括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對于貨幣危機,本文采用Frankel和Rose(1996)研究結論,他們將貨幣崩潰定義為名義匯率的巨大變動(25個百分點)或者名義貶值的大幅度的增加(10個百分點)。對于銀行危機,因為其本身的定義較主觀,識別也更加復雜。根據Eichengreen和Bordo(2000),銀行危機的發生必須觀測到以下現象:銀行擠兌,大規模的銀行破產,儲蓄停止轉化成現金,現金在流通過程中索取比儲蓄更高的溢價,銀行的部門危機引發銀行大部分系統的崩潰并且進一步引發對銀行系統的財務支持和重建。一般來說,識別銀行危機的唯一方法應該與觀察到的具體事件相聯系。只專注于具體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明確表現危機正在產生的高頻率的數據。所以在大多數的研究中,比如Eichengreen和Bordo(2000),當觀察到符合特征的一件或多件事件時,就認為金融危機或銀行危機正在發生。本文使用Caprio和Klingebiel(2003)中的數據。他們的結論與前面的研究相符合,并且包含了足夠數量的國家和年份。

因此,本文提出的問題其實包含兩個方面:在理論上,危機對貿易的影響是如此簡單嗎?如果不是這樣,對于理論上存在的、不同的、起作用的傳遞渠道,該如何從我國的經驗中去發現?為了回答以上兩個問題,本文在理論上分析了金融危機傳導機制,并針對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造成的影響展開論述,最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我國增強抵御危機能力的對策建議。

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

(一)資產負債表效應

出口對本幣貶值的反應不同于傳統觀點的唯一原因在于存在資產負債表效應(balance-sheeteffect)。最近的文獻強調了國際債務和信貸約束在解釋危機產生和影響方式上的作用。在危機發生之后,以外幣結算(denominated)的國際債務增加,而同時以本幣結算(denominated)的現金流量減少,企業的投資能力下降,這將削弱貶值帶來的正面作用。

在經驗研究上,國際貿易部門(tradablesectors)將更加容易受到這種負面作用的影響,因為出口企業由于在外匯市場上進入更加容易,從而也具有更多的外匯借款(Aghiar(2005),Kawaietal.(2003))。重要的一點是,雖然這種行為存在明顯的風險,企業卻很少對這種匯率變動的風險進行對沖。有趣的是,即使對貶值的預期不斷增強,企業的借款和投資行為卻不受此影響。(Galianietal.(2003))。更一般的是,基于企業水平的數據,研究表明在墨西哥(Patrapetal.(2003),PatraoandUrrutia(2004))、哥倫比亞(Echeverryandal.(2003))、秘魯(Carranzaetal.(2003))和智利(Benaventeetal.(2003))這些國家,危機存在很明顯的負面資產負債表效應(balance-sheeteffect)。

然而,以上的這些研究并沒有對貨幣危機在貿易流量和企業的出口決策方面的作用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不能從中得出關于競爭力的提高和資產負債表效應(balance-sheeteffect)這兩個分別起正面和負面作用的因素之間的相對力量的結論。

(二)匯率效應

金融危機引起的匯率波動,使得貿易國進入出口市場的固定成本、外匯借款如何與匯率變動相互作用,產生對國際貿易不同于傳統觀點的結果。即在于外延邊際調整的重要性:當存在金融市場的不完善性時,匯率貶值將導致一些廠商退出出口市場—或阻止一些廠商的進入。同時,匯率變動也存在傳統內涵的邊際調整效應:由于必須支付更多的固定成本同時國外需求更加旺盛,繼續留在出口市場的企業將出口更多。最終出口的總體變化將取決于兩種效應的相對力量:外延邊際調整的負面作用和內涵邊際調整的正面作用。

從進口角度考慮,外匯借款對進口的影響應該比較小,因為與這種行為相聯系的固定成本較低。然而,正如Deardorff(2000)所指出,如果以外幣結算的外匯借款用于對進口行為進行融資,本幣貶值后資產-負債表效應將對進口產生負面影響。這種行為很可能導致企業在危機發生之后對貸款違約,從而進一步加大了以后對貿易行為進行融資的成本。

金融危機如何影響我國對外貿易

(一)金融市場不完善

金融危機通過世界金融市場、我國的金融市場影響我國的貿易。企業進入出口市場面對高額的固定成本,金融在國際貿易中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我國金融市場的不完善,比如在借取外國貨幣或取得貸款方面存在約束,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和出口決策的形成將產生作用。

(二)國際借貸發生

存在對國外貨幣的借款行為時,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如果一家廠商通過借入外匯的方法對進入出口市場所面對的固定成本進行融資,人民幣的貶值將導致出口廠商數量的下降和出口量的下降。另外,匯率變動的影響可能是非線性的:微小的貶值產生和傳統觀點一致的結果,即競爭力的上升將導致出口的上升;同時如果變動幅度較大則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

(三)影響渠道眾多

貿易對金融危機的反應取決于諸多因素。只有貨幣危機對進口的影響是明確地表現為負的。在貨幣危機之后,出口既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為了評估不同影響渠道的重要程度,我們需要考慮企業的借款行為和部門的專業化方向。因為不同的固定成本、外部依賴性以及替代彈性意味著危機具有不同的效應。而所有這些因素都互相影響,對于外部依賴性更高的行業,固定成本更可能產生作用;在使用大量外部融資的行業,外匯借款和信用約束影響出口對危機的反應。所以,金融危機通過不同渠道向國際貿易傳遞效應的效力不相同,從而具有不同特征的部門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貿易流量的變動表現也不相同。

(四)短期與長期效應

危機對出口影響的長期和短期效應不同。事實上,在短期和中期,由于傳統的競爭效應,貨幣危機往往對出口具有擴張的效應。但是負面的資產-負債表效應往往會持久地削弱企業的投資能力。所以,在長期,必須明確蒙代爾-佛萊明效應是否能夠克服其它效應。Cespedes(2005)發現,由于負面的資產負債表效應,金融危機導致短期產出發生明顯的下降。但是,是否對于貿易存在相同的效應仍然是不明確的。當只是考慮出口而不是總產出時,雖然競爭效應更大,但是同時貿易也更加容易受到資產負債表效應的影響,原因在于較高固定成本的存在需要大量外匯借款來加以融資。甚至這種效應對貿易的影響更大也更持久,因為進入出口行業的固定成本成為了沉淀成本。如果企業為了進入出口市場必須支付沉淀成本,在匯率發生變動時,企業一般不會頻繁地進入和退出出口市場。所以,較大的匯率沖擊通過資產負債表效應的作用對出口具有更持久的負面影響。

結論

本文對現有文獻的貢獻主要在于以下幾點。為更好理解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貿易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理論框架。區別了匯率變動的較大幅度的沖擊和較小幅度的沖擊之間所具有的不同效果。本文的結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本文研究了那些影響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起作用的方式的因素,對這些因素加以操作可能有利于從危機中復蘇,促進經濟發展。

本文研究結論認為貨幣危機對進口和出口都有負面作用。這個負面作用對出口的影響更加持久,主要原因在于進入出口市場存在的固定成本和譬如在外匯借款方面存在的金融不完善性相互作用產生了資產負債表效應(balance-sheeteffect)。波動性可以解釋進口在危機發生之后減少的原因。出口的變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化方向,當我國的出口產品具有更大的替代彈性,并且生產出口產品的行業使用更少的外部資本進行融資時,貨幣危機對出口可能更加具有正面作用。

因此,我國可以從四個方面增強抵御危機的能力。完善金融市場,為各行業的進出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匯率制度,降低在危機發生時,由于國際借貸導致的貿易市場的劇烈波動。改善產業結構模式,減少危機傳導的渠道。保持經濟政策的連貫性,適當的宏觀調控將危機對我國貿易影響的長短期效應盡量降低。

參考文獻:

1.P.Aghion,P.Bachetta,andA.Banerjee.Currencycrisesandmonetarypolicyinaeconomywithcreditconstraints.EuropeanEconomicReview,45(7):1121{1150,2001

2.PhilippeAghionandPeterHowitt.Appropriategrowthpolicy:Aunifyingframework.mimeo,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