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對總需求影響論文
時間:2022-12-31 09:06:00
導語:公債對總需求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改進我國現行公債管理的兩點建議
從調節總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國現行公債管理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公債種類結構不合理;二是公債的公開市場操作尚未運行。這兩個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難以運用公債管理政策調控總需求。
首先,我國目前的公債種類非常單一,不能進行公債種類的最適搭配,更談不上實現公債管理政策目標。
1985年以前我國發行的國庫券實際上是長期公債,1985年開始發行的國庫券,雖然到1988年期限已縮短為3年,但仍然屬于中期公債。也就是說,1985年以前,中短期公債是空白;1985年以后,長、短期公債是空白。可是,在理論上,發行短期公債(國庫券)有利于刺激總需求;相反,發行中長期公債,則有利于抑制總需求。從我國公債融資實踐來看,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公債管理政策是財政政策的一個有效手段。80年代初,我國經濟不很景氣,這時發行的長期公債(國庫券)從公債利息最小化目標來看是合理的,但從刺激總需求,實現供求平衡來看,這種公債發行不盡合理。從1985—1988年,我國的經濟運行處于繁榮時期,而就在1985年,公債期限縮短到3年,從公債利息最小化目標來看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公債期限縮短,公債的總需求效應增大,這無異于對本來已經過旺的總需求火上澆油。到了1989—1990年,我國的經濟運行處于蕭條時期,從利息最小化目標來說應當增加長期公債的發行,但從經濟穩定目標來說應增加短期公債。遺憾的是,這兩年的國庫券期限依然是3年,并未縮短。
我們認為,我國今后國債期限的選擇應趨于多元化,應兼有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長期國債期限在5年以上,中期國債期限在1—5年,而短期國債(國庫券)期限在1年以下。從經濟運行狀況來看,在經濟不景氣時期,若恢復經濟正常運行是主要矛盾,就應適當增加短期公債(國庫券)發行,減少長期公債;在經濟繁榮時期,若經濟政策目標是相同的,則要采取同上述相反的公債管理政策。從公債資金的用途來看,不同期限的國債應適應不同的資金需要。長期國債用于滿足國家重點建設的資金需要,中期國債用于滿足一般性的建設資金需要,而短期國債(國庫券)用于彌補財政赤字。
就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應當適當增加發行長期公債。(1)增發長期公債的必要性。我國當前的經濟運行處于繁榮時期,1994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3.42%,是歷史最高水平。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抑制需求膨脹,為此而應當增加長期公債。也許有人要問,增發長期公債不就違背了利息負擔最小化了嗎?理論上是如此,但我國因利率決定缺乏市場化,或者說,利率水平缺乏彈性,市場利率并未因通貨膨脹而大幅度提高,因此,此時增發長期公債,公債利息費用不致過大。(2)增發長期公債的可能性。在高通貨膨脹情況下,增發長期公債可能嗎?自1979年以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7.02%,儲蓄的增長幅度年年擴大,基本上保持了30%的增長速度,特別是1995年前7個月,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平均每月以600億元的速度遞增,而且定期存款在儲蓄總額中一直占70—80%的高比例。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發行長期公債是有資金保證的。況且,在公債的流動性增加,公債利率較高的情況下,已經形成的吃息者階層可能更愿意購買長期公債。(3)推銷長期公債的新方法。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才能吸引這筆資金。我們建議可以采用國外的附息票債券,發行一種長期的附息票的債券,這種長期債券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它可以采用無實物的形式;另一部分是利息,采用有實物的形式,發給債券持有者若干息票,憑息票可以定期領取利息,這樣做既安全又方便。這種長期國債就可以把社會上長期閑置的資金吸收過來,用于國家的長期建設項目,緩解長期資金需求的緊張狀況。
其次,我國目前公債的公開市場操作尚未運行,使得我們難以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調節總需求。
中央銀行管理貨幣數量的一個重要工具是在公開市場買賣承兌票據和政府證券,尤其是以政府證券的買賣為主。就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對銀行準備金的影響來看,當需要刺激總需求時,中央銀行可在公開市場買入公債,以增加社會的貨幣供給量;反之,當需要抑制總需求時,中央銀行可在公開市場賣出公債,以減少貨幣供給量。這種公開市場活動因買賣對象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樣:(1)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購買公債,賣出者是商業銀行時,商業銀行的總資產雖然沒有變化,但它的準備金便等額增加了。商業銀行就可利用這部分超額準備金從事信貸擴張。(2)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出售公債,購買者是商業銀行時,其直接效果恰好與上述情形相反,結果,銀行信貸勢必收縮。(3)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購買公債,賣出者是一般公眾時,其直接效果是使公眾的貨幣供給量與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同時都以中央銀行購買的公債數量增加,從而誘發信用膨脹和貨幣供給量增加。(4)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出售公債,購買者是一般公眾時,其直接效果恰好與上述情形相反,結果,銀行信用勢必緊縮。
然而,公債的公開市場操作雖然對社會總需求的調節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但有效的公開市場操作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健全而活躍的資本市場,二是要有足夠的公債數量,而巨以短期公債為主。可是,我國目前亟待為中央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創造條件。一是完善資本市場,即適度增加證券交易所;二是適當增加短期債券的發行數量。
短期債券即真正意義上的國庫券。國庫券期限一般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國庫券的發行期限根據社會總需求狀況來確定,發行數量則根據財政赤字規模來確定。鑒于我國當前的經濟運行處于繁榮時期,國庫券發行規模不宜過大,只是為展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創造條件,為今后中央銀行根據經濟形勢大規模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積累經驗。
- 上一篇:國債適度規模研究論文
- 下一篇:政府財務報告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