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經濟安全
時間:2022-03-09 11:59:00
導語:證券市場經濟安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證券市場怪現象
我國證券市場的怪現象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監管機構和證券市場制度。
1.上市公司經營目標。公司經營目標不是股東價值最大化,而是大股東價值最大化。公司以犧牲小股東的利益,來滿足大股東的要求,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
2.境外上市公司劫貧濟富。在證券市場上有一類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后,又轉入國內發行股票,但在國內發行價格往往比境外高出幾倍。根據同股同權原則,國內投資者為獲得相同的權益,要支付境外投資者幾倍的成本,實際上把國內投資者權益轉移給境外投資者。
3.投資者是不成功的投機者。由于市場投機性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投資股票分紅收益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息,投資股票的主要動機就變成獲取股票差價。市場便有了投資者是不成功的投機者,股東是不成功的投資者的怪論。
4.中介機構職業道德不及格。受利益的驅使,違規給上市公司出具各種證明,審計報告等,造成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各種資料真實性產生懷疑,進而放棄基本分析,采用技術分析。
5.監管機構只監不管。近幾年,證監會明顯加強了監管力度,披露了許多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但后續的處罰措施卻很少見到,威懾作用小。而投資者卻要承受股價下跌的損失。
6.證券市場泡沫豐富,嚇跑巴菲特;缺乏做空機制,也吸引不來所羅斯。
7.政府決定市場行為。當市場低迷時,往往會聽到先覺說,市場下跌已經影響到融資功能,為呵護市場,估計政府近期將出臺利好政策。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的預測是正確的。人們稱證券市場成政策市場,戲稱炒股要聽黨的話。
8.股評受冷落。股評現在的聲譽不好,常被人罵為莊托。他們今天說漲,明天說跌,過了幾天所有可能情況都被說過。所以當市場出現任何情況,他都可以驕傲地說,我在幾天前已經預料到。
9.市場行為怕規范。每當監管部門推出一項規范市場法規或措施,市場總是以下跌來做出響應。
10.越窮越光榮。中國證券市場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導致投資者暴炒殼資源。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奇怪的現象,上市公司中信虧損指數遠遠高于其他指數。
11.證券市場功能被扭曲。證券市場的功能是籌集資金,分散風險,優化資源配置。但中國證券市場,過分強調市場的融資功能,忽視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缺乏退出機制,資金利用效率低下。
二、原因分析
1.投機氛圍濃厚。造成我國證券市場投機氣氛濃厚的因素主要包括:(1)信息不對稱。我國證券市場上,消息披露不規范,內幕交易現象嚴重,而廣大散戶投資者處于弱勢群體,當消息時,股票價格已經提前做出反映。所以,往往根據股價變動來猜測股票基本面的變化。因此,技術分析盛行,以博取差價為目標;(2)市場制度不健全。投機氛圍濃厚是新興市場的特征,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首先,退出機制不完善,以及少數股票重組成功的財富效應,導致市場暴炒殼資源。其次,缺乏做空機制,投資者只有在市場上升的行情中才能盈利,做空動力不足,引起市場泡沫增加;(3)虛假信息。中介機構和上市公司聯合造假,為上市公司的年報和公告出具虛假報告。年報和公告是投資者進行基本分析主要的資料來源。虛假信息披露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基本分析失效。而以博取差價為目的的技術分析必然結果是投機性強。
2.法律制度不健全。但現在證券市場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亂了再管,死了再放,放了再亂的惡性循環。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法律體系不完善。首先,沒有建立完善的民事賠償責任,廣大投資者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其次,對造假者的處罰不夠嚴厲,造假的成本低。
3.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差。(1)股權結構不合理,大股東利用其控股地位,侵害中小股東權益;(2)上市公司缺乏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下降;(3)惡意圈錢,資金利用效率低,隨意改變募集資金投向。
4.管理層決策失誤。我國證券市場的初衷是為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籌集資金,忽略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上都存在著明顯缺陷。(1)同股不同權,為了保持國有資產控股地位,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別。流通股平均占總股本35%左右,而其持股成本卻是非流通股的幾倍甚至十幾倍;(2)對市場行為過度干預,造成市場對政府的依賴性,無法完全按市場自身規律運行,政策成為影響市場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市場本身;(3)低估國內證券市場的容量,導致大型、優質的上市公司低價境外發行。中石化在香港的股價僅為1元幾分(港幣),而在國內的發行價是4.18元。管理層當初出臺此措施主要是考慮到市場的資金壓力,但中石化很低的中簽率證明顧慮是多余的。5.中介機構素質不高。證券中介機構主要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證券公司。中介機構在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規范上市公司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介機構素質不高,不能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1)會計師事務所受利益驅使,對上市公司的經驗狀況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幫助上市公司隱瞞情況,欺騙監管部門和廣大投資者;(2)律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出具無保留意見法律意見書,無法監督公司經營的合法性;(3)證券公司為順利完成其所承銷股票,對發行公司進行包裝,強調有利因素,淡化公司風險。在二級市場,證券公司利用自身便利條件,與上市公司聯手操縱股價,牟取暴利。
三、危害分析
市場行為的不規范,將導致證券市場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利長期健康發展,積累金融風險,甚至產生金融危機。
1.造成廣大投資者對證券市場信心不足。證券市場是由投資者信心支撐的,投資者購買股票是因為預期股票能夠實現增值。對市場信心的喪失必然會導致市場的崩潰,從而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2.證券市場不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證券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比融資功能更為重要,片面強調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實際是對證券市場本身的扭曲,不利于證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對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忽略,必然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對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造成社會的不公平。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是具有特殊性,中小投資者占據了很大比例,且其中很多是下崗和退休工人,他們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市場行為的不規范,將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4.威脅國家經濟安全。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將有力推動宏觀經濟發展,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證券與銀行、保險并列為金融三大支柱,聯系密切,相互促進,相互制約。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穩定發展將直接關系到金融體系安全。證券市場處理不好將增加金融風險,產生金融危機,甚至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
四、解決方法
1.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公司必須以所有股東的利益為中心,對市場負責任。同時,推行獨立董事制度,由專業的、中立的人員參與公司的決策和管理。大股東不能凌駕于公司利益之上。
2.加強對市場監管。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法規,對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加大對違規的處罰力度,完善民事賠償責任。其次,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在證券市場中交易和資本籌集都通過中介機構完成,中介機構是證券市場的警察,肩負著確保市場合法守規的責任。
3.完善市場體制,與國際接軌。隨著證券市場的開放,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必然會吸引大量外資進入我國證券市場。為外資進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必須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體制。金融市場是信息的市場,所以準確的金融信息對一個市場的健康運轉是至關重要的。
4.培養投資理念,培養機構投資者。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證券市場上散戶投資者占相當比例,他們以博取短期差價為主要目的,造成市場投機氛圍濃厚。所以,市場必須有一批能夠進行長線投資,并能對公司、行業和一般經濟數據進行判斷的機構投資者。
5.加快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主要是指國有股減持。上市公司股份中大部分是非流通性的,本應享受同等權利和義務的股份,只能在不同的市場以不同的價格交易。這種差異對管理者、對投資者都有扭曲的影響。在我國證券市場,由于大部分股份是非流通的,公司管理者并不擔心公司會被收購,證券市場缺少血腥味。
6.加強投資者保護,尤其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在現行法律構架里,投資者缺乏解決問題的民事途徑,對董事或專業人員因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信息而造成損失,沒有明確規定投資者可以對董事或專業人員民事訴訟的權利。金融法律不僅要維持金融系統的完整性,而且要保護投資者。因此,需要明確這種權利并制訂必要的法律程序。
7.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從市場干預者的角色轉變為規則的制定者,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證券市場。真正落實“市場的事情市場辦”的方針。
8.盡快推出新的金融投資品種,尤其是股指期貨和做空機制,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風險轉移機制,證券市場就無法正常運轉。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