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對金融業推動論文

時間:2022-07-31 04:19:00

導語:金融創新對金融業推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推動論文

摘要:金融創新金融業注入了巨大活力,但也加大了金融業的風險。從整體看,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遠遠超過它的負面影響。應當積極的推進金融創新,并采取有效措施趨利避害。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金融業影響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正面影響,可分解為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影響三個方面。

一、金融創新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

金融組織創新使金融機構體系陸續有新軍加入,造就了多元化金融機構并存的格局;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業務創新使傳統的金融措施對客戶的吸引力下降,帶來的利潤逐步遞減。所有這些,都強化了金融機構的競爭。

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業的發展能力

金融創新不僅在業務拓展、機構放大、就業人數增加與素質提高等發面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由于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的增強,帶動了金融機構資本擴張能力和設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也許更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創新還推動了金融業產值的快速增長,使之在一國第三產業和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為第三產業和GDP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融創新增強了金融機構抵御經營風險的能力

金融創新對金融機構的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對具有風險轉移功能金融工具的運用體現出來。比如,浮動利率債券或浮動利率票據,這種建筑在對傳統金融工具的特征進行重新組合基礎上的金融創新工具,可使金融機構減少籌資利率風險。

二、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金融工具創新豐富了金融市場的交易品種,使金融市場容納的金融資產種類不斷增加。各種類型的債券紛紛面世。特別是金融衍生產品的序列不斷延長,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技術性也越來越強。從衍生產品技術的組合設計看,也算得上是花樣翻新,既有基礎金融工具與衍生工具的嫁接,如外匯期貨、債券期貨、股票期貨等;也有衍生工具之間的搭配,如期貨期權、換期權等由兩種衍生工具組合而成的“再衍生工具”。此外,還有對基礎衍生工具的參數和性質進行重新設計后產生的創新衍生產品。

金融創新使國際金融市場融資證券化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證券發行作為融資方式的重要程度大大超過了銀行貸款,具體表現為銀行貸款的數額下降,國際證券的發行量急劇上升。二是商業銀行作為重要的微觀金融主體,資產與負債日益證券化。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以證券資產的形式存在,商業銀行成為國際證券市場上的重要投資者。此外,商業銀行的貸款資產也實現了證券化。至于負債證券化,是指銀行更注重通過發行浮動利率票據和中長期債券籌資,而傳統的依靠吸收存款的籌資方式的地位下降。三是商業銀行不僅作為國際證券市場的證券發行者,而且參與經營國際證券業務,成為新發證券及承銷機構。

金融創新促進了金融市場一體化

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金融創新加速國際資本流動,促進了國際資本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并使其一體化程度加深。一些創新的金融工具在某一國內金融市場或國際金融市場面世之后,交易規模急劇放大并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場拓展,而這又在客觀上要求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慣例、市場交易價格及投資收益率在不同的金融市場上大體趨同,從而促進了不同金融市場之間的關聯度提高。二是金融衍生工具不僅為金融主體規避風險和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由于同種貨幣的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之間、不同貨幣的利率之間存在差異,進而為金融主體套匯套利賺取投機收益提供了可能。三是有些創新金融工具或衍生性工具的交易,本身就要以多個金融市場做依托,是一種跨市場的國際性金融交易。

三、金融創新對金融制度的影響

金融創新強烈地沖擊了金融分業經營制度

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由分離型向綜合型轉變。以銀行業務和證券業務可否兼營作為劃分標準,金融制度可以劃分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綜合經營、綜合管理兩種模式。美、英、日、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均實行分業經營模式,只有德國、瑞士等少數歐洲國家采用綜合經營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浪潮的推動下,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彼此間的業務滲透和交叉越來越廣泛,銀行業務與證券業務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金融業務分工的籬笆被逐步拆除,金融業從原來分業經營逐步轉向綜合化經營,反映了資本追求經濟利益和自我擴張的欲望,體現了金融機構擺脫經營約束,改變生存和發展環境,獲取更大經營空間的內在要求。歸根結底,它是西方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由企業制度和競爭性市場與嚴厲管制型金融制度矛盾運動的結果。而金融創新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發揮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某種決定性的作用。當明顯帶有業務交叉特點或規避分業管制的金融創新措施已經成為現實的金融存在時,政府不得不承認由于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原有金融制度已經存在明顯缺陷,因而采取了一種較明智的、現實主義的態度,即對已有的金融創新予以寬容和認可,并努力通過規范化的制度安排放棄原有制度,確立新制度。

金融創新模糊了融資界限

金融創新使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從而導致融資制度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按照一般的金融學原理,間接融資是指以銀行為信用中介的資金融通行為,而直接融資則是籌資人與投資人不需借助金融中介機構直接融通資金。至于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劃分,則以融資期限作為主要的客觀標準。融資期限不超過一年期的市場為貨幣市場,反之則為資本市場。這樣來詮釋與融資制度相關的四個基本概念,在各類金融文獻和金融教科書中似乎已成了一致公認的金科玉律。然而,金融創新卻使這些劃分標準遇到頑強的挑戰。公務員之家:

金融創新促進了國際貨幣制度的變革

金融創新推動了國際貨幣一體化的進程。歐元啟動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實例。歐元啟動的貨幣制度創新意義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歐元制度是一種不與國家政權相聯系的創新的貨幣制度。人類歷史上的貨幣統一,基本上都是以主權的統一作為前提和條件。而歐元作為超國家組織的產物,則是在國家主權分立情況下實現貨幣整合,即歐元所體現的貨幣統一,是超越國家主權制約,與國家主權統一相分離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歐元啟動不僅推動了貨幣制度的時間創新,而且對傳統金融學的貨幣制度理論提出了挑戰。其二,歐元是順應經濟、金融全球化潮流而出現的一種創新的貨幣形式。貨幣制度創新,不僅包括貨幣制度的深化沿革和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而且也包括總體貨幣制度不變下的貨幣整合。

參考文獻

【1】葉芳.金融創新的背景、表現及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今日科技,2001,(3):35-36

【2】厲以寧.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21-23

【3】黃景瑄.論當代金融創新發展與中國金融創新.集團經濟研究,2007,(1):126-127

【4】沙姆洛克.利紐克斯.金融創新.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20-124

【5】梅爾文.國際貨幣與金融.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