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民幣增值對國內影響及方案

時間:2022-05-12 04:36:00

導語:談人民幣增值對國內影響及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人民幣增值對國內影響及方案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人民幣升值原因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我們知道人民幣面對著巨大的升值壓力,這壓力主要來自于國內經濟走強和國際收支強烈不平衡。人民幣不斷升值給國家經濟和企業及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而且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面對這樣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改革,改變經濟發展結構,走內需主導型發展道路、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采取措施限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是當前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防范匯率風險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購買力平價理論;粘性價格分析法;彈性價格分析法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調整、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調2%,考察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的走勢和效應。我們認為人民幣小幅度的上升對我國經濟正增長,對外貿易、企業經營和就業形勢等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限,但近期不斷攀升的外貿順差將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面對人民幣升值這個當前對中國乃至對全世界都很熱門的話題,那就讓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匯率以及人民幣匯率制度走過的歷程。

所謂匯率就是一國貨幣單位同他國貨幣單位的兌換比率,也就是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來表示的價格。通常本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取決于它所選擇的匯率制度及貨幣市場、宏觀經濟運行及國際收支調節策略等多項因素。中國現在實行的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制度①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在此之前,中國人民幣的改革走過了漫長的過程:1979年——1984年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復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然后1993年中國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到價格并存,并向復匯率回歸;1994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人民幣為什么存在強大的升值壓力?讓我們來看一個小小案例。

麥當勞的大漢堡包(巨無霸)是一個有嚴格標準的品牌服務業產品。從漢堡包的味道、份量到餐廳到服務環境在世界各地都差別很大。一價定律是經濟學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原理,它告訴我們,巨無霸在中國的價格以官方匯率換成美元后的價格會和美國的價格一樣,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從《經濟學》網頁,我們可以看到,漢堡包的價格在美國是3.15美元,而在中國是1.3美元(如果用1美元兌8元人民幣的官方匯率換算,也就是10.4元人民幣)。因此“漢堡包平價匯率”就是10.4元/3.15美元=3.3元/美元!相信這樣的話,我們目前的官方匯率就高出了(8-3.3)/8=59%,也就是人民幣應當升值59%!

下面讓我們運用經濟學理論從各個方面來解釋人民幣升值這個問題:

第一:從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方法來看(如圖2所示),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原

①所謂的一籃子貨幣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后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范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并在浮動范圍內活動。

因是國家經濟走強,即經濟發展迅速(如圖1所示)。隨著中國居民收入逐漸增加,使對貨幣需求增加,貨幣需求曲線右移,使MD右移至MD*交MS于E1*,利率從R1點上升到R2點,人民幣收益曲線R¥右移至R¥*與美元收益R$交于E2*,交點由均衡狀態的E2到E2*點,匯率從E1下降到E2點,匯率E下降,即人民幣應該升值。

圖1GDP增長圖2國際收支分析法分析人民幣升值

第二,從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來看。從1993年開始,GDP每年上一個萬億臺階。到1997年,中國GDP已達74,462.6億元。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GDP已初具規模的中國,憑借多年的經濟積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然保持了7%至8%的經濟增長2002年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03年,中國經濟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GDP達到116,694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如公式所示,假定其他因素不變,隨著中國人均GDP快速增加,所以E$/¥下降,即人民幣升值。

第三,國際收支分析法認為,人民幣必然選擇升值的一個主要并且重要的因素就是:國際收支的長期不平衡即貿易與資本雙順差的長期存在。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如果貨物出口和服務性收入大于貨物進口和服務性支出,就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流入大于資本流出則為資本項目順差。國際收支情況參見表1平衡表

表12005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單位:千美元)

項目差額貸方借方

一.經常項目160,818,311903,581,787742,763,476

A.貨物和服務124,797,704836,887,831712,090,128

B.收益10,635,13938,959,10028,323,961

C.經常轉移25,385,46827,734,8562,349,387

二.資本和金融項目62,963,916418,956,199355,992,283

A.資本項目4,101,7924,155,14753,355

B.金融項目58,862,124414,801,052355,938,929

長期461,454596,062134,608

短期2,758,7204,036,4721,277,752

三.儲備資產-207,016,0001,929,000208,945,000

四.凈誤差與遺漏-16,766,227016,766,227

圖3國際收支分析法分析人民幣升值

如基本模型(圖3),中國近年來一直在吸收外資,有很多項目都取得了成功。國外很多投資商也都認可了中國富有的潛在市場,更多的外幣尤其是美元流入中國,中國市場上美元的供給量增多了,在圖上表示為S曲線向右移至S$*,匯率從E1下降到E2點,即人民幣升值。

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上述原因表明人民幣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幣升值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經濟、各個層面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的下降和進口的增加,促進國際收支實現均衡,有利于緩解雙順差的局面,調節我國目前的貿易結構和貿易格局,擴大內需,調節地區不平衡發展。由于我國日益成為原材料、原料進口大國,匯率升值有利于進口,同時有利于我國的資本流出,但是表3顯示,2005年下半年的單月貿易順差均高于2004年同期(12月份基本持平):

表22004年人民幣升值后我國貿易變動情況(單位:億美元)

509.7月513.8月557.9月525.10月60911月637.12月

進口509.53513.45557.54525.1609637.9

出口489.8468.21507.19454.4509.7526.8

順差19.7345.2450.3470.799.31111.1

表32005年人民幣升值后我國貿易變動情況(單位:億美元)

655.7月683.8月701.9月680.10月11月12月

549.進口655.34683.73701.54680.33722.03754.12

出口549.08577.81626.24560.51616.72643.96

順差106.26105.9275.29119.82105.31110.16

為什么人民幣升值以后還繼續出現大量的貿易順差呢?我們認為,從表面上看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J曲線效應”②,匯率變動對進出口余額的影響存在一②J曲線效應是指一國貨幣貶值后,貿易余額首先會惡化,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改善,改善過程的長短主要受該國進出口對匯率變化的敏感度決定。

定的時滯性,短期內難以看到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二是從升值幅度僅為2%的角度來看,對國際收支結構變化影響有限。但若從更深層的角度來分析,則是由于中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造成的。

2.對企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影響最深的當屬企業。因為我國企業習慣了人民幣的固定匯率制,對經營中突發的匯率風險措手不及,但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影響不同。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出口主要依靠成本優勢,缺乏技術含量、附加值低,但是隨著目前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居不下,使企業成本不斷高漲,而終端產品又因為市場競爭激烈使通過漲價轉嫁成本的行為受到制約,只能擠壓企業的利潤。

人民幣升值對以低附加值為主的出口貿易影響尤為不利,特別是對紡織品的出口影響較大,如浙江紡織品行業,人民幣升值1%,整個棉紡織行業營業利潤約會下降12%,毛紡織品行業下降約8%,服裝行業下降約13%。有學者諫言,我國勞動力因為豐富而可以無限供給,因此企業可以采用降低工人工資的手段來抵消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并以日元急劇升值時期,日本企業就取消了“年功序列制”降低工人工資來抵消日元升值影響的國際經驗為證。然而,如果我們的企業也采取這樣的措施,就會更加抑制內需的增長,又反過來強化了對外部需求的依賴,最終陷入了惡性循環。因此,進入生產高成本時代后,企業承受匯率風險的能力非常脆弱,人民幣升值就會對企業生產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中國正進入重工業化時期,對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大大加強,在目前世界經濟復蘇的背景和美元貶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民幣升值將會改變這一面貌。雖然中國一直都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但是對大豆,銅,天然橡膠等品種的依存度較高,近三年來大豆進口量占消費量的37%,銅的進口量占消費量的47%,天然橡膠的進口量則達到消費量的65%。人民幣升值后,短期內帶來國內各種商品期貨價的下跌,以大豆為例,人民幣升值前,當CBOT大豆價格變動1美分/蒲式耳時,大連大豆價格變動幅度大致為3元/噸;人民幣升值后,當CBOT大豆價格變動1美分/蒲式耳時,以人民幣標價的大豆價格變動幅度小于3元/噸。所以人民幣升值將大大有利于進口。

3.對銀行的影響

匯率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中面臨的最常見風險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異及幣種的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對商業銀行來說,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外匯流動性風險。

自2002年預期人民幣升值以來,商業銀行的居民外匯儲備絕對數額連年下降,而對外匯貸款的需求則不斷上升。在商業銀行外匯負債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外匯貸款的需求,商業銀行的外匯存貸比率不斷攀升,由2002年的68.23%上升到2005年的93.16%(參見表4)。

表42002年以來全部金融結構外匯存貸比變動情況

2002.122003.062003.122003.122004.122005.062005.12

68.23%77.86%87.54%89.11%88.46%90.53%93.16%

之所以警惕外匯流動性風險是因為商業銀行外匯存款的期限長期化,而外匯存款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波動性。

從貸款期限來看金融結構的中長期外匯貸款占全部現匯貸款的比重由2002年6月的34.02%上升到2005年末的45.11%,提高了11.09個百分點,而短期貸款則由2004年6月末的36.65%的峰值回落到2005年末的30.54%,下降了6.11個百分點(參見表5)。

表52002年以來全部金融機構外匯貸款期限結構變動情況

中長期貸款占比(%)02.0602.1203.0603.1204.0604.1205.0604.12

34.0236.3135.3435.7435.8238.4141.5045.11

短期貸款占比(%)30.6330.6231.5434.6836.6535.5433.0730.54

因此,一方面,商業銀行外匯資產向貸款集中,且貸款期限以中長期為主;另一方面,企業和居民結匯意愿強烈,外匯儲蓄情況的絕對數額持續下降,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商業銀行外匯流動性風險必然加劇,應給予高度重視。

4.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這方面會涉及到很多問題,如果單從股票市場來看,由于人民幣匯率升值,以人民幣定價的股票相對于投資者而言,購買的價格會升高因此并不有利。但與此同時,以外匯定價的股價,如B股、H股等,會因為美元或港元的價格相對于人民幣的貶值而有所下降,投資值會相對上升。

5.對百姓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手中的人民幣升值了,意味著人民幣更值錢了,可以用相同的貨幣買到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人們變得相對富有了。因此,相對而言,人們外出旅行、留學、移民就更值了,人們四處游走、宣傳、學習,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它不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顯著的變化,至少近期內不會。

三、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對策

雖然我國的低消費和高儲蓄是導致我國貿易順差存在的根本原因,單靠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我國貿易順差問題,但對我國而言,如果不徹底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內需主導型發展道路,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就會不斷,人民幣升值壓力還將繼續增大。因此,我們建議如下:1.加快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走內需主導型發展道路,使我國的外貿、外資政策服務于改善我國經濟結構。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仿效“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模式,采取出口導向型戰略,實現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也使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提高到60%以上。然而,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巨大市場容量的國家,當我國實現經濟起飛之后,應及時調整發展策略,走內需主導型發展道路。所以,應該注重利用外資于中西部地區,改善地區不平衡問題;利用外資于第一、第三產業,改善產業不平衡問題;注意出口導向型與內部消化型企業的平衡發展,改善內部經濟不平衡問題;發展出口導向型服務業、農業,改善我國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現象;發展內部消化型服務企業可減少對能源、材料、環境的消耗和影響,擴大就業,擴大內需。2.主動采取措施限制貿易順差過快的增長。

順差過快的增長是導致我國與歐美之間貿易摩擦,進而形成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導火線,我們可以主動采取措施控制貿易順差的快速增長。我們認為,當前適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通過征收出口稅、降低出口退稅率等措施主動限制那些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污染嚴重企業的出口;(2)理順土地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反映各生產要素的稀缺度;(3)完善企業員工的薪酬結構,從法律和制度上確保員工獲得合理的社會保障費用。3.縮小我國勞動工資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優勢,因此,解決匯率矛盾有兩種方法,它們可互相補充。一是提高人民幣匯率,在此基礎上使得我國的勞動生產力成本與國際趨向一致。二是提高我國勞動力的總體工資水平,保持工資與勞動生產率基本上同步增長,例如規定對外貿易部門及外資企業最低工資限額。這種辦法直接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內在原因,通過調整國內要素的成本價格達到新的均衡。提高勞動工資水平有利于刺激內需,啟動國內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大多數企業改變過分依賴廉價勞動力,忽視技術進步以及粗放型的低價競爭的經營模式。4.運用新方式化解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不利影響。

在企業出口增速受到一定抑制,企業利潤空間會在短期內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企業要保持利潤、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應通過調整金融工具,采取靈活的結算方式,運用多幣種結算,適當采用外匯遠期買賣、套期保值等手段鎖定匯率風險,盡最大可能改善對外貿易。

四、總結

總的來說,我們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后,應該注意,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是具有必然性的,對于其中的匯率風險要正確看待,升值有風險,但是風險絕對不能成為人民幣保持不變的理由。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健康快速的發展,升值并不可怕,并且人民幣升值也不是一次性的,人民幣升值空間仍然很大。

參考文獻

[1]張曉樸.《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

[2]王松奇.《思考金融問題》清華大學出版社.

[3]李揚主編王國剛、王松奇副主編.《中國金融論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5]《<華爾街日報>中國觀察系列:人民幣升值爭議》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6]欒文蓮.“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內外因素”,《財貿經濟》,2006年第3期.

[7]溫彬.“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效應和趨勢分析”,《中國經濟金融觀察》,2006年第3期.

[8]中國經濟信息網(ChinaEconomicInformation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