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增長的風險與建議
時間:2022-08-09 11:09:00
導語:貸款增長的風險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2003年上半年全國貸款大幅度增長,許多人士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由于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僅比去年同期上漲0.6%,貸款超常增長也就沒有激發人們產生不好的聯想,一些人還認為貸款超常增長有利于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貸款超常增長背后的問題不能忽視:一是存量貸款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虧空,只能靠增量貸款助益于經濟及為金融機構帶來效益;二是貸款配置的結構性缺陷沒有緩解,三是承債體的自有資本實力與負債失衡進一步加劇,投融資體制缺陷有增無減。
2003年上半年全國貸款大幅度增長,還反映了以下傾向:首先,人民幣貸款增長23.1%,股市籌資下降16.1%,除制度原因外,說明貸款融資條件比發股融資條件低,貸款籌資比股本籌資容易過關,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業反而易于獲得融資。于是就產生第二個問題,大量資金交由自有資本實力及公司治理水平低的債務人支配,能否達到預期的宏觀目的,顯然存在疑問。眾所周知,宏觀經濟的運行質量不能脫離眾多微觀細胞,如果企業治理不好或貸款投向失誤,貸款增量就有損耗的可能,無休止的貸款增量損耗既形成不良貸款,其被動局面又會要求無休止的貸款增量來幫助經濟發展,再逐步使貸款變質,形成花貸款買增長的循環。當前相對平安,但可能在為某種重大金融事件聚積能量。其次,貸款超常增長也是新一輪流行性投資沖動與新一屆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和金融機構內在動機等共同作用的結果,金融機構內在動機就是抓住貸款利率處于較高水平時機加速放貸,以獲取較高效益。表面上看是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加快,實質上是各利益集團利用各種有利時機,抓緊搶資金、搶地皮和搶占國有資產。由于貸款償還約束力歷來不高,許多人看準圈錢與使用資金過程得利非凡的甜頭,以項目為契機,以資本運作為手段,圈占國有資產和貸款資源,使之處于有利地位。如不少民營企業的投資熱和貸款熱,在其自有財力小、占用貸款量大的情況下,其動機可能重在占用貸款使之資本化,或在使用貸款過程中先獲利,加上其實際控制了貸款所轉化的資產及利用信息不對稱,最終可能獲得比生產和經營更有利的好處。所以,貸款超常增長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宏觀效果,可能產生以下風險:①加劇結構失衡和產能過剩;②增大金融風險;③擴大貧富差距;④毒化投融資環境。
貸款增長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既有相關性,也有不相關,作用力可能大,亦可能小,甚至有反面作用。2003年上半年,廈門的貸款與經濟增長關系,就是貸款增長率低于經濟增長率的典型例子。2003年6月末,廈門市人民幣貸款比去年同期增長16.9%,比全國貸款增長率低6.2個百分點。但是,廈門的GDP增長為20.4%,比全國高12.2%個百分點。廈門與全國比較,以較低的貸款增長率促進較高經濟增長,除說明了貸款與經濟增長存在非相關性外,還反映了以下現狀:①廈門的各項發展已步入較正常軌道,沖動比后發展地區小或用貸時機滯后;②市場較熱門的汽車、鋼鐵、石化、水泥及其他低水平競爭項目上得少;③以外資和股份制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工業生產,由于公司治理及生產經營水平較高,不需大量的現金貸款投入,改用商業票據取而代之,既節約了貸款利息支出,又增強了企業自身的信用地位;④廈門各金融機構比較注重承債體的把關,承債能力弱的企業受到制約,進而制約了當地貸款總量的增長;⑤好項目少。好項目一般都有專業與市場特點,但許多民營經濟人士雖善于公關,卻不是專業人才或公司治理專才,積極要求支持民營經濟的人往往不知從哪里尋找好項目。
現在,貨幣與信貸政策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少,其中,貸款利率偏高、貸款使用效率低、貸款投放點的選擇、貸款用途監控及如何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水平等問題亟待認真解決。從地方或企業利益角度看,只要償債約束力不夠嚴緊,多貸款必然有利,并形成用高額貸款買經濟增長的依賴性趨勢;從宏觀調控與金融安全的角度看,貸款超常增長可能加大結構矛盾又難以實現宏觀愿望。特別是經濟發展日益依賴政府促進與主導,以及經濟增長呈現重點充實總額的態勢等問題,急迫要求提高貨幣與信貸政策的先進性,要求轉變機械的貸款增長促進經濟增長的老觀念,以提高資金配置水平及貸款利用率促進經濟增長。
二、防范對策
1.注意并超前防止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問題。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一個重要起因是基礎設施投資成為熱點,并且與地方政府主導有關。由于基礎設施項目一般是投資大、收益慢,為彌補收益缺口,就促使地方政府大力經營土地,直接效應就是地價與房價上漲,其可持續性令人懷疑,一旦房價的最終接受者承受不了,就會倒過來波及基礎設施建設,那時各方都可能處于被動狀態,所以金融機構對特定項目的評估與效益預測要做足做好,該貸的要不失時機促其發展;不該貸的則盡早表明態度;該設定前提條件或預防措施的就要在項目前期形成有效約束。2.積極尋找優質的承債體,果斷地淘汰劣質承債體;
3.科學地預測承債體的償債能力,以還定貸;
4.加強行業分析;
5.加強國民或貿易目標區國民消費與生活方式分析,尋找潛在商機;
6.加強搜集科技情報能力,提高特定項目的科學評判能力,注意研究項目的科學——經濟價值,審慎對待科技含量不高和市場變數大的項目貸款申請;
7.金融機構的授信重點要適當分工,走特定行業專業化授信之路;
8.提高系統性資金配置水平,實行信貸總量控制,以貸款用途監控促進結構調整和盤活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9.堅持以公司治理水平及其對社會的貢獻為價值導向開展授信業務,不搞拔苗助長式的政策傾斜。堅持實事求是地評判企業,不糾纏于企業性質而忽略其他問題,創造公平與自然的發展環境,不搞國營壓制民營或民營壓制國營的傾向性運動。
- 上一篇:物業財務人員工作報告提綱
- 下一篇:法治城市建設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