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機問題的分析與策略
時間:2022-10-25 11:17:00
導語:股市投機問題的分析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過度投機的表現
1.1股指在短期內大起大落
自1993年以后,股市規模迅速擴大,但股指狂漲暴跌。這種短期內的暴漲暴跌,與宏觀國民經濟環境和微觀企業經營業績失去了起碼的關聯,表現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機性的特點。沒有多少投資者真正是以投資為目的去進行投資,這就形成了我國股市中存在的一個奇觀現象——“投資者不投資”。
1.2各種概念、題材彌漫市場
股市應當而且只有一個永恒的題材——業績,即通過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讓投資人把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價格提升到與其內在價值相符的價位。但目前,我國股市卻充斥著浩如煙海的題材、概念,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與投資價值嚴重背離,股價與公司業績之間幾乎沒有必要的相關性,劣質企業的股價反而大大高于績優股的股價
1.3獨特的莊股現象
莊股現象是目前我國股市的一大特色。莊家人駐的股票,無論當時大勢如何,它都能以自己獨特的軌跡運作:或瘋長,或狂跌。在莊家看來,股票只是一個用以炒作的電腦符號,無所謂有無投資價值。莊股現象正是過度投機和投資理念扭曲的生動表現。
1.4換手率過高
衡量股市投機性最常用的指標是股市的換手率,是某一時期內成交量與流通總股數的比值,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換手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平均交易頻率越高,也就是股票的持有期越短。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其換手率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水平,近幾年來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遠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
2.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原因
2.1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交易者對股價走勢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為能減緩股價的波動。而我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不少中小投資者缺乏金融、證券方面的知識以及相應的分析、決策能力,賭博及暴富心理強,在股票交易中大多聽消息、聽股評,盲目跟風,追漲殺跌,形成了一種不良的股市投機氣氛。
2.2信息不對稱及信息披露的不規范
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投資者的行為極為容易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輿論,而不考慮自己擁有的信息行為。同時,由于各種法制法規不是很健全,市場也未發展成熟,部分企業常常隱瞞必要信息,公布虛假信息。企業這種不規范行為使市場投資者無利可圖,因而轉向投機行為。
2.3機構投資者推動投機行為
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資機構進行交易,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我國近些年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機,穩定市場。但是,這些為遏制投機而培育的機構投資者,有不少反過來參與短線炒作,成為投機炒作的力量,使我國股市的投機行為加劇。
2.4我國股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沒有建立約束機制
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對股東的回饋意識,只知道配股、增發新股,而很吝嗇于向股東分紅。然而,現金分紅作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資者實現合理投資回報的有效渠道。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得不到分紅回報,只好投機炒作賺差價利潤。
3.解決我國股市過度投機問題的建議
3.1進一步強化政府作用
不可否認,我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為抑制投機,引導理性投資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幾年更是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但由于市場發育和政府行為的探索性和漸進性特點,政府風險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完善政府風險防范的制度性功能,規范并改善證券市場資金供給,從而形成完善的市場風險防范新體系。
另外,中國證監會首先應該維護一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嚴格執行股票市場交易規則,禁止以權炒股和內幕交易。加強監管絕對不是為了監管而監管,監管只是手段,監管絕對不是目的,加強監管的最終目的和落腳點還是為了保證我國股票市場過度投機行為降至最低,使股票市場保持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3.2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盈利能力,創造良好的投資氛圍
上市公司要科學地進行規劃和管理,獲得核心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以保持公司持續、快速、健康地成長。同時,上市公司的發展目標應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統一,要擁有形成競爭優勢所需的優勢資產、可增長技能、特殊關系等優勢資源。上市公司應通過各種努力,改變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現狀,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樹立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改變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炒作現象。
3.3利用市場機制來制約過度投機
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于通過其自身的客觀規律調節供需矛盾,應該盡量減少人為干預。市場經濟的精髓是以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不是以行政命令來達到平衡。政府不應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而應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所以應該著力于市場的基本組織制度、基本支持系統、基本法律規章的完善,從而把投機活動約束在一定范圍內,奠定健康的市場運行基礎。
- 上一篇:民間借貸趨向與風險防控
- 下一篇:剖析草魚病種的綜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