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準則債券投資研究
時間:2022-05-06 03:35:53
導語:新金融工具準則債券投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債券市場繁榮發展,債券投資規模隨之日益擴大。新金融工具準則后,債券投資的會計核算相應變化。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債券投資業務模式,并探討了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債券投資相關會計處理。
關鍵詞:債券市場;新金融工具準則;會計處理
隨著我國邁向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債券市場參與者也更加多元化。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新金融工具準則修改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方式和計量模式,因此財務人員需要結合業務實質及預期風險對債券投資業務進行充分分析。基于此,研究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債券投資會計處理有利于企業更好參與債券交易,建立多層次投資結構。
一、債券投資業務的主要內容
(一)債券市場概況
伴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我國債券市場蓬勃發展,2020年存量規模已突破100萬億元,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我國多樣化的債券品種和多層次的交易平臺已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債券交易,債券市場結算量連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銀行、券商、資產管理公司等傳統債券投資者交易活躍。非金融機構、境外投資者也開始踴躍配置。
(二)債券交易模式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交易場所主要包括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柜臺。交易所市場以上交所和深交所作為交易平臺,買賣雙方在交易時段內進行買賣競價,并即時成交,交易價格反映市場情緒,波動性較大。銀行間市場的交易模式為報價驅動機制,做市商通過交易平臺向非金融機構等投資人提供點擊成交等方式的債券報價。2017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允許非金融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并不斷放寬準入門檻,使得活躍度逐步提升。銀行柜臺作為場外市場,是銀行間市場的延伸,需交易雙方協商后進行一對一的交易。為進一步便利債券投資者,2020年7月起,交易所市場與銀行間市場的債券可流通買賣,實現互聯互通。兩大平臺聯合為投資者提供債券交易等服務,資金將在兩大市場間自由流動,推動建立統一市場、統一價格,使得債券市場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二、債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為解決金融工具相關的實務問題,2017年,財政部修訂并了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債券投資作為金融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會計處理也產生了較大變化。
(一)債券投資初始計量
新金融工具準則將金融資產分為債務工具和權益工具兩類,本文主要分析作為債務工具的債券投資相關業務。新金融工具準則一大重要變化是減少了金融資產分類。債務工具根據持有目標不同區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下簡稱“攤余成本類債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下簡稱“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下簡稱“交易性債權”)。1.攤余成本類債權根據新金融工具準則,如果購買并持有某一債券僅為了收取該筆債券的本金及利息,并不打算在到期前轉讓,則該筆債券投資屬于攤余成本類債權。假設A公司在市場上以98萬元購買票面100萬元的某債券,無其他交易費用,該筆債券票面利率3%,則按年支付利息,本金在三年后到期時一次性支付。若A公司持有該債券是為對沖本公司所發行的另一筆同期限債券的利率風險,因此并不打算提前轉讓。則A公司應將該筆債券投資分類為攤余成本類債權。新金融工具準則引入全新科目“債權投資”計量該類金融資產,債券票面價值100萬元計入“債權投資——面值”,與實際支付金額98萬元之間的差額2萬元計入“債權投資——利息調整”。2.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公司持有債券的目的包括獲取本息及轉讓的現金流,則該筆債券投資屬于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接上例,若A公司購買上述債券屬于公司現金管理,一方面為了獲得債券利息,另一方面將擇機根據行情變化提前轉讓,該類債券投資屬于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通過“其他債權投資”進行計量,債券票面價值100萬元計入“其他債權投資——面值”,與實際支付金額98萬元之間的差額2萬元計入“其他債權投資——利息調整”。3.交易性債權該分類為剩余分類,即不滿足以上兩種分類的債券投資業務屬于該類。假設B公司在公開市場上支付98萬元購買國債,擬在短時間內出售。由于該類資產具有短期交易的屬性,因此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進行計量,則初始確認賬面價值98萬元。
(二)債券投資后續計量
1.攤余成本類債權該類資產后續計量需使用實際利率,反映該筆交易在各年真實的盈利能力。接上例A公司購買債券分類為此種債權的需采用以攤余成本計量,計算該筆投資的實際利率:100*3%*(P/A,r,3)+100(P/F,r,3)=98則r=3.72%攤余后賬面價值計算如表1所示。A公司,各年會計處理如表2所示:綜上可見,初始確認的“債權投資——利息調整”2萬元將根據實際利率法分攤各年度內增加投資收益,更加準確反映了資產價值和公司收益情況。2.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由于該類債券投資持有的一大目的是為了獲得相應本息,因此其后續計量與上一類金融資產相似,都需要通過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但是其持有的另一目的是為了獲取轉讓后的現金流,因此還需要在期末根據公允價值調整賬面價值。假設,第一年末,A公司屬于該分類的債券投資公允價值下跌2萬元,則A公司除參照“攤余成本類債權”計量投資收益調整“其他債權投資”賬面價值外,還應根據公允價值重新計量,則確認“其他綜合收益”2萬,并通過“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科目減少賬面價值2萬。3.交易性債權持有該類債券的主要目的為了獲取轉讓后現金流,因此應在每期末以公允價值重新計量資產。以上例B公司在公開市場上支付98萬元購買國債為例,若第一年末,該國債的公允價值上升2萬元,則增加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2萬元,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萬元。
(三)金融資產減值
新金融工具準則引入了全新的減值損失確認模型,即預期信用損失。該模型主要包含三個階段:階段一是信用風險無明顯變化,或是信用風險較低,則無須扣除信用損失準備。階段二是信用風險顯著增加,但是沒有客觀的減值證據。此時,仍然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總額計算利息收入,但需要確認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階段三是已經存在客觀減值證據,則不僅要確認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還應依據扣除減值后的賬面凈值來計算利息收入。新的減值模式涉及信用管理的重大變革,尤其是需要對信用風險顯著增加的判斷和前瞻性信息。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時不僅要對現行信用風險進行評價,更需要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風險情況進行評估。1.攤余成本類債權假設A公司所購買的該分類下的債券在第2年末信用風險顯著增加,處于減值損失模型的階段二,則預期將產生減值損失4萬元。新金融工具準則針對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引入新的會計科目“信用減值損失”,此例中確認“信用減值損失”4萬,貸記“債權投資減值準備”4萬。2.其他綜合收益類債權由于該類金融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賬面價值需與公允價值相等,因此減值不沖減賬面價值,而是確認“其他綜合收益”。假設該分類下的債券投資發生預期信用損失4萬元,則確認“信用減值損失”4萬,貸記“其他綜合收益”4萬。3.交易性債權該類資產完全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市場價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結語
我國債券市場日益繁榮,為豐富市場投資者結構,監管機構不斷出臺了政策鼓勵多元化投資者參與債券市場投資。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進行重新梳理,更加注重業務實質,反應資產真實價值,有利于進一步揭示和防控金融資產信用風險,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S].2017.
[2]財稅〔2016〕36號.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S].2016.
[3]普華永道.新金融工具準則解讀——普華永道[Z].2017.
作者:曹舒芳 單位: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證券市場監管現狀與完善
- 下一篇:行為金融與證券投資決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