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1-15 03:26:44
導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開展公共化的基本衛生服務其主要目的在于將具有社會公益屬性的醫療服務更加均等化,使其能夠為更多的社會群體發揮出其應用價值。隨著近些年我國在醫療改革方面的力度不斷增大,關于醫療服務方面的財政資金投入也有所增加,各級各地政府通過擴大其服務項目的覆蓋面,使其能夠在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服務時能夠更加全面。然而隨著各地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的財政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關其專項資金的管理問題也日漸突出,在資金預算、資金撥付、資金使用以及資金審計核算等方面也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和漏洞。在這里通過對專項資金管理中所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探討其個中緣由,以尋找解決各項問題的相應措施與對策。
所謂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城市當中各社區的醫療服務機構、各鄉鎮下轄中心衛生服務機構以及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等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具有基礎性的醫療公共服務。當前新醫改的重點工作之一便是提升各地區在醫療公共服務方面的均等化,并且這一工作也是將國家的基本醫療服務專項資金落實到位的重要一步。為此則必須要針對專項資金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分析其內涵以及使用要求,并對其核算標準進行詳細的解讀,對于各地區在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應當從其源頭考慮,并制定相應的對策進行處理,從而提升各地在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1]
一、基本醫療服務專項資金含義及用途
基本醫療服務中的專項資金指的是在經各地政府商議后,由其財政部門向各基層衛生機構提供相應的財政撥款,以扶持其服務建設,使其能夠更好地為當地居民提供基礎性的衛生服務。依據目前國內在衛生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的若干改革意見,各地區為群眾所提供的基本衛生服務應當以免費的形式進行,并且政府部門也應當依照各自地區的實際情況對該項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情況,以確保其資金投入能夠得到充分利用。
二、基本醫療服務專項資金的管理現狀分析
(一)資金預算在編制上缺乏規范化
目前各地的財政部門在其專項資金預算當中所采用的各項費用標準、公費定額以及專項經費使用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及預算編制的細化準則當中,對于專項資金應當如何正確使用缺乏相應的指導建議。而這種編制上的不規范往往會導致其資金預算在分配與管理上的不科學,與實際情況的具體要求不相符,導致細化預算難以準確到位的執行,而切塊式的資金管理這種比較落后的方式仍然是當前所最常采用的管理方式,而這種方式由于受到主觀影響的作用較大,因而在進行實際的資金分配時,經常會出現部分地區和單位的資金大量剩余,而另一部分則會出現嚴重緊缺的情況,這對于公共衛生的服務工作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二)資金使用超出規定范圍
國家在關于基層衛生服務的專項補助資金管理通知中對于其適用范圍已經有了相當明確的規定,即該專項資金必須要用于當地的基層衛生服務建設中去,要用于相關服務人員以及必要的衛生服務中所出現的各種耗材費用支出,要為人民提供免費的基層衛生服務。并且明確規定了任何個人或者是機構不得以非正當理由將專項資金截取擠占,以作私用,一經發現嚴加查處?;鶎有l生服務機構的管理規范要求各醫療結構在為人們提供服務時必須要在從業人員的培訓、辦公場所的醫療設施以及交通通訊等方面有一定的準備。然而實際上各地區的基層機構在補助以及需求方面有著相當大的供求不足矛盾,因而資金補助難以滿足其服務項目需求,并且各機構在其業務職能以及工作內容方面往往會出現重合的現象,使得專項資金有時候會因為其職責的不明確而導致其資金使用超出其規定的范圍。具體的表現便是誤將正常的事業經費同專項資金搞混,導致專項資金存在被擠占被挪用的現象,部分機構和個人也會借助巧立名目的方式將資金進行套用。[3]除開這些以外還存在部分機構在人員的工資以及獎金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嚴重不平衡的情況,整個機構的薪資支出均從專項資金當中撥出,因而導致其薪資在專項資金當中的比例過高。
(三)資金的審計核算存在漏洞
由于多數的基層衛生機構均不同程度的面臨著資金無法及時到位的問題,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部分機構通常會將其部分項目的醫療衛生支出轉為其公共支出,當收到來自財政部門的專項資金補助時則會將其重新轉入衛生支出當中。在這一賬務的處理與沖轉過程當中,財會的主管會計們經常會難以區分其與其他衛生服務的費用支出差異,而僅僅只是將醫療衛生的實際支出在公共衛生總支出中所占的詳細比例進行分配和中轉。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機構在支付其基本衛生支出時,未將其納入基本醫療支出當中,只是將其視作其他款項,因而造成了其收支不符的情況,這種對于資金來源以及使用未加詳細歸納與分類的情況使得在進行其財政方面的審核時往往會困難重重,并且由于各項資金的實際收受情況與最終使用情況未能準確有效地記錄在案,因而對于各項資金的監管存在嚴重的漏洞,并且在進行其審核計算時出現核算有誤的情況。
三、專項資金管理中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強化理解,認真落實
隨著近些年醫改的不斷深入,各地財政單位在專項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無論是規模亦或是其范圍也都在不斷擴大,相應的關于其預算管理、使用管理以及監督管理等方面在要求上也更加嚴格。由于專項資金對于醫療機構的基本衛生服務有著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各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員必須要提高其關于關專項資金管理的意識以及重視程度,其有關領導以及財會人員等應當加強學習,強化其對于專項資金用途的理解,對于基本衛生服務的內容以及分類應當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從而提升其貫徹落實資金管理的效率以及意識等。
(二)深化改革,及時到位
通過深化改革,以提升各地關于專項資金在預撥付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從而確保資金能夠及時有效的到位。各地區應當依據當地的醫療情況以及財政情況,建立相應的預算管理辦法,并將其進行科學化的編制,以加強對其的約束和監管。借助制度管理實現對專項資金在支出方面的嚴格把控,并在實踐中對其審批制度、監管制度進行相應的完善和補充,對于資金使用中常見的結余或者是超支現象要依據其情況進行實際的分析,并做好總結和歸納。借助規范的體系將其管理工作進一步的完善,以確保資金能夠及時有效的到位。通過建立相應的財政款項預撥機制,可以使各地區的機構能夠依據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并將其呈報給當地的財政部門,以便于其能夠制定精確地財政撥付方案,同時也能夠對各地區各項目在服務中的財政收支情況有所了解,對于專項資金的使用與支出也能夠起到較好的監管,在進行財政撥款時將其作為考慮的依據之一。
(三)加強監管,嚴查嚴打
若要確保專項資金能夠落實到位,則必須要實行嚴格的三專政策,做到專項專賬、專人專管以及專費專用,對于各服務項目的具體內容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管理,以避免出現巧立名目或者是公款私用的現象出現。同時在制度方面也要做到各服務項目的公示、資金收支審批以及服務項目的考評,要對于服務項目的策劃者、管理者以及實施者等人員落實到位,并將其各自的責任與職責進行明確,對于資金使用要做到對內約束與監督,從而提升資金在使用時的風險預防以及控制能力。[4]在服務項目結束之后,機構的財會人員以及與之相關的個人或者是科室要對該服務項目的效果進行調查,并對其中所涉及到的賬務往來等進行詳細的核對,對于資金的使用情況包括到位是否及時、使用是否合乎規范、服務是否達標等要做到相應的討論,并形成完整的報告以作公示用。上級的財政部門以及相關的主管部門也應當建立相應的溝通機制,確保與下層的衛生機構在溝通上的暢通無阻,使基層機構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到其財政扶持的真正用意,而上層部門也可以對資金的動向有所掌握。通過對監督檢查的內容以及范圍詳細的定義和明確,使監督機制能夠更好地符合專項資金管理的實情,對于其中涉及到弄虛作假或者是貪污腐敗的行為要嚴加查處,嚴厲打擊,杜絕不正之風。
(四)加強審計與核算
由于國內多數地區在財政撥付上均有一定的延遲性,并且在實際款項的撥付上也常常會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因此各地機構在進行其專項資金的審計與核算時,不僅需要依據資金來源進行賬目登記與管理,同時也應當設置相應的輔助賬目對于其中所涉及的專項資金監管。對于各項資金的收入必須要進行來源以及用途的分類,而對于暫時無法了解其來源的撥款或者是財政收入則應當通過輔助賬目進行登記,并聯系相關主管與部門進行核實,待清楚該專項資金的用途與來源時方可納入正常的賬目統計之中,并進行相應的審計與核算。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作為當前醫改的一項重點工作,若要確保其順利實施,則必須要加強關于其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針對目前管理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在進行相應的探討后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提升各地在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房燕燕 單位: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
參考文獻:
[1]胡明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6(2):90-91.
[2]李麗瓊,李麗文,王愛華,林英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4(10):8-10.
[3]張靜.芻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管理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34):92.
[4]秦防修,鄧水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存在的問題及審計建議[J].審計月刊,2013(11):40-41.
- 上一篇:地勘單位資金管理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