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環境下集團財務資金管理探討

時間:2022-05-16 03:15:50

導語:監管環境下集團財務資金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管環境下集團財務資金管理探討

摘要:多年來,集團財務公司在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集團資金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其在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功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改進空間。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國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現狀,并指出新監管環境對其影響,最后針對其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部分問題給出了相應解決辦法。

關鍵詞: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金融嚴監管

一、引言

財務公司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企業提供資金管理和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1)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了我國首家集團財務公司,此后集團財務公司在規模和覆蓋行業的數量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增長。2017年,金融業開啟嚴監管格局,在“堅決去杠桿,去通道業務,讓銀行業務回歸本源,進一步規范市場投資和交易行為”的監管思路下,市場流動性有所縮緊,財務公司的發展也進一步得到規范。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財務公司如何更好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功能成為一項很有必要的研究課題。

二、財務公司發展情況與新監管環境的影響

(一)國內財務公司發展現狀,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集團財務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數量方面,截止2018年7月,全國共有集團財務公司法人機構262家;規模方面,截止2018年二季度,全國集團財務公司的資產總規模為5.23萬億元;盈利情況方面,2018年上半年,全國集團財務公司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達到578.15億元和445.66億元??傮w來看,大多數財務公司在集團內地位較高,承擔著越來越多的業務職能,成為集團內部重要的財資管理和金融服務力量。截至2017年底,約79%的財務公司是其所在集團唯一資金平臺,由集團直接管理的財務公司比例也達到93%。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呈現出立足集團,服務集團,回歸本源的趨勢,在優化集團資源配置、提升運行效率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二)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職能,現階段財務公司的職能范圍涵蓋資金集中管理、投融資管理、決策支持、風險管理、服務產業鏈等多個不同的層次,其中資金集中管理是其最基本的職能。在大型企業集團內部,資金集中管理一般是指“統一開戶、統一結算、統一融資”,用以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并降低集團財務風險。

(三)新監管環境對財務公司的影響,當前的金融監管政策將繼續朝著鼓勵金融服務實體回歸本源、限制泛金融無序發展、加強對復雜結構化金融產品穿透式監管以及提高監管信息化程度的方向發展。新的監管環境直接壓縮了財務公司的盈利空間,其進行業務創新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企業集團通過財務公司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以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并降低集團財務風險的目標也受到較大影響。在新的監管環境下,找出集團財務公司在資金集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改進十分必要。

三、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的問題及成因

(一)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源對于集團財務公司開展業務極為重要。目前財務公司主要的資金來源包括資本金投入、集團內成員存款、同業拆借資金以及金融債的發行,但從2014年起,全國財務公司合計負債中源自內部存款的部分就超過90%,截至2018年9月,該比例達到93.18%。由于集團企業內部成員的同質性,往往當集團企業缺乏資金時,財務公司因為融資渠道的單一性,資金也相對短缺。財務公司對流動性缺口的主要調節手段是同業拆借,同業拆借限額與注冊資本相等,期限限制在7天以內。與集團公司的資金管理相比,這一調節方式的規模相對較小,期限也有限。較為單一的資金來源導致大多數財務公司難以與外部金融機構競爭,進而影響了其作為內部金融平臺服務整個集團。

(二)資產負債管理體系存在薄弱環節,目前國內財務公司行業內已經建立起基本的資產負債管理框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引導資源配置、利率風險管理、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整體上與商業銀行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影響其實現資金集中管理的功能。具體來看:一是管理機制和管理重點有待改進。管理機制方面,大多數財務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職能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無法獨立客觀地完成各項業務在整體層面的統籌管控,導致部分風險無法暴露。管理重點方面,財務公司資產負債管理仍以規模配置為主,缺乏對結構、利率等方面的管理,其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較差。二是財務公司部分管理人員認為財務公司服務對象在集團內部成員企業,風險較小,忽視了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導致資產負債管理內容和方式單一。三是資產負債風險管理技術落后,目前大多數財務公司并沒有完善的風險信息系統,對于國際先進的數理統計模型等量化管理工具也還處在了解和學習階段。

(三)業務范圍相對狹窄,集團財務公司的營業收入可以被分為利息收入、手續費傭金收入、投資收益以及其他收入。在2016年全國財務公司的收入構成中,利息收入達到總收入比重的84.32%,業務范圍相對狹窄。以出版傳媒行業內某龍頭集團企業旗下H財務公司的經營構成來看,雖然其取得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的全部11項基本業務的經營資格,但受制于相關監管政策、市場經驗、人員配備等因素的限制,H財務公司目前僅對其成員單位提供6類基本業務服務,創新業務較少。

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之后,我國對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許多大型企業集團都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將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新業務的拓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也就給財務公司服務集團的功能定位帶來挑戰。而前文的數據分析已經表明大多數財務公司資金來源較為集中,需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以更好地與外部金融機構競爭、實現資金管理功能。通過發行金融債券能在改善財務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的同時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銀監會在2007年專門就財務公司發行金融債券相關問題下發通知,對財務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應滿足的條件做出規定。盡管《通知》中設定的條件標準相對較高,但是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即便是滿足條件的財務公司,想要發行新的金融債也具有較大阻力。因此建議有融資需求又滿足發行條件的財務公司在發行前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在發行品種、發行對象、期限結構、利率設計等方面做出更加適合集團戰略與監管要求的選擇。而從長遠角度考慮,獲得更多資本金投入對財務公司來說可以保障其更持久的發展。隨著財務公司在集團內部承擔的職能越來越多樣化,戰略地位的不斷提升,集團需要通過增加注冊資本金擴大財務公司規模。2018年8月雙匯集團財務公司獲得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雙匯集團新增3億注冊資本金,占其增資前注冊資本金的比重達60%。而三峽財務公司也在其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其注冊資本金將新增5億元至55億元,成為實現集團“保增長”目標新的增長點。

(二)完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針對資產負債管理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導致的資金集中管理問題,可以從優化部門結構、提高對系統性風險重視程度、布局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等多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部門設置。財務公司可以通過設立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資產負債相關業務;設立專業的研發部門,開展內外部金融政策環境、金融機構、產品等專業研究,協助公司投資、信貸、財顧等相關業務開展,通過金融人才的培養更好地實現資產負債管理。二是提高對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重視程度。隨著去杠桿穩步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企業負債率仍然偏高,居民部門加杠桿速度依舊偏快,政府部門隱性債務仍待解決。財務公司需要密切關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對集團所在行業和財務公司自身經營的影響,加強對成員單位資金的預算管理,做好流動性指標監測,規范開展投資業務,優化投資結構,壓縮高風險投資占比。同時財務公司作為MPA體系中被考核的主體之一,也應嚴格按照考核要求穩步拓展信貸業務規模。三是構建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財務公司風險防御能力。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應滲透于經營管理全流程和各業務環節,這也就要求財務公司在完善業務管理制度體系、流程和授權監督管理機制的同時,建立涵蓋風險識別、評估、應對、預警、監督和考核機制在內的風險監測體系,使業務風險管控功能前移,實現風險管理和業務流程的融合,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風險防御能力。

(三)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在當前加強金融監管、規范產融結合、防范金融風險的政策環境下,各個財務公司需要結合其所在集團的戰略定位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在行業總體層面可以將信貸業務作為核心業務,在此基礎上大力培育并發展產業鏈金融業務,開拓票據市場,提升財務公司在集團內的金融服務能力。2015年銀監會開啟的產業鏈金融試點業務為財務公司培育產業鏈金融服務提供了契機。目前北汽、上汽、格力等財務公司都相繼開始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隨著政策的開放,具備條件的財務公司也應該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同時,互聯網思維的引入在當前環境下對于財務公司拓展業務布局也尤為重要。例如寶鋼財務公司為上海鋼鐵交易中心打造了“寶融通”在線質押融資服務,為“資源GO”電商平臺提供了在線票據貼現服務。中航工業財務公司也開發出融資類互聯網金融產品“航易貸”,客戶可通過線上系統實時查詢產品余額和貸款辦理進度。“互聯網+”思維對于改進財務公司戰略規劃、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有著重要意義,有利于財務公司更好地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功能。

五、結語

金融嚴監管給集團財務公司開展業務帶來較大政策約束,進而對其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功能產生較大影響。目前,財務公司在資金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資產負債管理體系尚有薄弱環節以及業務范圍相對狹窄等改進空間。未來,集團財務公司需要以大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深化“去杠桿”、“降成本”等方面獨特優勢,結合集團戰略定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實現財務公司價值和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權新宇.淺析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新經濟背景下的路徑選擇[J].時代經貿,2018(26):12-13.

[2]馬星星.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7.

[3]王化成,曾雪云.專業化企業集團的內部資本市場與價值創造效應——基于中國三峽集團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12):155-168+185.

作者:鄒正 單位: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