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課”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
時間:2022-09-27 10:46:20
導語:“金課”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金課”的提出,對本科高校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調動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需要對現行的激勵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領導高度重視激勵在工作中的作用并有效監督激勵機制的實施,管理者要不斷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妥善處理好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個人激勵與群體激勵的關系,并且鼓勵教師開展自我激勵,才能有效推動“金課”的出現。
關鍵詞:高校教師;金課;激勵
陳寶生同志在2018年6月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金課”一詞,隨后黨中央和教育部多次文件與會議都重申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高校激勵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金課”對高校教師教學提出了高要求
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本科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為了不落伍于世界,也為了切實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提出“金課”這一概念。這一概念提出以后,贏得了全國高校以及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給高校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一)“金課”的提出及發展。2018年6月,由教育部主辦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成都隆重召開,這是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首次本科教育專項工作會議。此次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提出包括“回歸常識”在內的“四個回歸”,他指出要對大學生有合理的“增負”,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性的“金課”。這次會議,首次提出“金課”這一概念。時隔兩個月之后,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這是“金課”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增強了教育工作者以及人們對“金課”建設的認知。接著在當年的教師節,中央組織召開全國教育大會,作了160分鐘的重要講話,他除了對工作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的教師們表達了衷心的節日祝福外,還深切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這一講話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金課”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教育的高度關切。隨后被稱為“新時代高教40條”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也應運而生,明確要求要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打造“金課”,促進學生發展。“金課”的提出得到了各大高校的積極響應。(二)“金課”的含義及本質。所謂“金課”是相對于“水課”而言的。每一堂課都是由其精華和水分兩部分組成的。當其“含金量”達到一定程度,“含水量”被擠壓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稱之為金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11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水課就是低階性、陳舊性的課,是教師不用心上的課”。也就是說,在課堂上無法提高學生的能力,無法促成學生素養的養成,在課堂上所講內容陳舊,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無法滿足學生高度旺盛的求知欲。而“金課”,則與之正好相對。在這種課上可以培養學生對于復雜問題的思維能力,是集知識、能力、素養于一體的提高過程。課上所講內容,是該學科最前沿、最先進的,最能代表時展的東西,不僅僅告訴你是什么,還應該告訴你為什么是這樣。既能夠將該學科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又能夠將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有效發揮出來。具體而言,“金課”應該具有如下特征:1.有目標。“金課”的設計一定要高度指向課程目標和專業培養計劃,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專業方向的課程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通識課程要拓寬學生視野和知識面。2.有體系。“金課”所傳授知識要有前沿性、時代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知識的系統性與體系性。作為一門課程完整的體系,“金課”在準備相關教學材料時要充分考量各門學科的銜接與搭配,有效促成知識的連貫協調,達到1+1>2的整體效應。3.有要求。“金課”的有效進行離不開學生課后的認真鉆研,也就是說,“金課”改變了以往“水課”那種課上聽一聽,考試背一背的弊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通過“任務引領”“行動導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發展。(三)“金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JhonyChoonYeongNg等學者用扎根理論分析“水課”,指出“水課”之所以水,與教師對待教學的態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梁劍簫在對“水課”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發現。他們認為,“水課”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教師水平有限,授課不專業,無法了解學科前沿導致課程內容重復落伍無聊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師疲于教學、消極怠工、不認真備課、糊弄了事而造成的。由此看來,“金課”的提出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從主觀上調整自身心態。認識到教學對自身以及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樂于教學,并樂于鉆研教學。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積極主動參與學科建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趣味性與科學性的結合。
二、當前激勵機制難以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
“金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的激勵機制卻有些不如人意。(一)當前激勵機制忽視教學質量。“金課”的提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視。本科教育的教學質量滑坡已經成為一個無需爭議的事實。本科教育,一定意義上已經偏離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教育初衷。本科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是一支專業素養優良、教學經驗豐富、熱衷于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但部分高校教學人員只是把教學當成一塊晉升上一級職務的敲門磚,當上一級職務得手后,尤其是教授得手后,他們理所當然地把科研視為更重要的事情而拒絕本應該完成的教學工作。在部分激勵機制的引導下,本科生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不由自主地選擇了科研為主。(二)激勵機制規模小、層次低,科學性不足。作為擁有極高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群體,高校教師除了擁有對以貨幣為代表的作為衡量標準的物質激勵的需求以外,他們還擁有諸如社會認可、人生價值的實現、自身專業歸屬感等的需求,并且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對教學激勵的需求有著巨大差別。在當前的激勵機制中,并沒有將這些區別有效區分開來。(三)激勵機制效果欠佳。激勵機制設計的初衷是對外能顯示出被激勵者工作的重要性,對內能顯示出其與同行同等工作受到待遇的公平性。我國當前已經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激勵機制,高校工作人員的待遇、社會地位逐步提高,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但是由于激勵機制的復雜性,許多問題還有待完善。教師所獲得的激勵是對其工作后產生的評價。而激勵效果則是激勵以后能否推動教師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工作。當前的激勵機制,一方面使教師忽視教學,而另一方面則拉大教師收入差距。“窮教授騎飛鴿,富教授開寶馬”已然挫傷了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勵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從目前激勵來看,“開寶馬”的“富教授”一般都是科研搞得好的,而鮮有只熱衷于教學的教學能手。(四)激勵機制得不到有效執行。激勵力度是根據教師實際工作而進行衡量的,對于高校教師的考核評價,相比一般考核評價要復雜很多。諸如人才培養、創業創新、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每一個方面都難以量化。尤其在教學考核中,我們只能考核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而對于教學質量諸如教學態度是否認真、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效果是否明顯等,在當前的激勵機制中既沒有重視,也缺乏相應的辦法。而與之相反,這些評價更多強調情況、獲獎情況、項目完成情況等顯性指標,而對于這些隱性指標卻難以也無法在激勵機制中體現出來,這顯然有悖激勵機制設計的初衷。
三、激勵機制問題歸因
激勵機制的不足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一)領導重視不足。學校領導對于激勵機制的認知直接影響著激勵機制能否科學合理地制定出來、能否順利實施,并且最終將影響到激勵實施后的效果,由此可見,學校領導的認識是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實施高效的激勵機制的基本前提。但是當前高校領導對激勵機制的合理性認識表現出諸多問題,例如他們對激勵手段的認識有待完善,僅僅看到了物質制度、精神中的某些方面,而無法將其系統對待;僅僅看到了激勵是學校單方行為,而無法將激勵與個性化需求和個性化工作特征相結合;僅僅將激勵看成一種行政手段,而無法將其視為一種機制。這樣必然導致所實施的激勵機制規模不足、層次不深、有待完善、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二)管理者缺乏系統設計。高校實施激勵機制的目的是為了穩定教師隊伍、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科研質量。因此,必須深入了解教師的工作特征以及工作需求,通過廣泛調研來制定和實施最有效的激勵,進而使激勵機制效果最大化。而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所實施的激勵機制,在激勵機制實施之前未了解教師的需求、未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激勵機制實施之后,未進行有效的效果評估,也缺乏對教師意見的搜集和整理,這樣就使得所制定和實施的激勵機制脫離了教師的實際情況,難以真正發現并解決教師的實際需求。(三)教師需求多樣化未得到重視。期望理論認為只有激勵能夠滿足被激勵者沒有滿足的需求時,被激勵者才會真正被激勵到。這就要求激勵能夠有效關注被激勵者需求的變化,進而適當調整激勵工作。只有這樣的激勵,其有效性才會不斷增強。對于高校教師來說,要讓激勵實施發揮其有效作用,必須得關注教師自身多樣化的需求。資歷較深的老師,他們不會在乎名利等外在的東西,他們追求的往往是內心的一種自我滿足和自身價值的實現,他們是在為愛好而工作、為興趣而上班,如果用名利指標作為指揮棒去指導引領他們前進的方向,會變相挫敗他們的積極性。而高校教師自身的工作、活動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這必須要依賴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之其成果具有無法預測性,不可能也不會像工程建設、農業生產,有明確的生產周期,如果不斷施加外在影響,讓他們圍繞著各種指標被動地忙碌,是難以取得重大成果的。
四、優化激勵機制,推動“金課”建設
“金課”的建設,是多方合力的效果。必須多方同時發力,才能達到理想效果。(一)領導要高度重視并監督激勵機制的實施。各級領導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對激勵機制重要性的認識。只有準確充分地認識到激勵機制的內涵和重要性才能夠帶領學校解構和實施高校的教師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題教育進行宣傳活動,提高校領導對于建立合適合理合情的教學激勵機制重要性的認識。各級領導要獎懲并舉,采取多渠道多措施來運行激勵機制,使多種激勵機制互相配合,形成良性互動。同時,激勵機制制定并實施以后,學校要高度重視對其的監督工作。責令相關部門將激勵制度相關文件下發給學校的全體人員,讓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對激勵機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接受廣大教師的意見。對于教師反饋的激勵機制,制定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盡人意的地方加以改正。另外還要隨機隨時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抽查了解,各級各部門對激勵機制的實施情況,以及教師對激勵機制實施的滿意程度。結合廣大教師的調查結果以及對各部門的抽查結果不斷的修改完善,教師激勵機制,保證機制不斷優化升級不斷、與時俱進、持續發揮其良性激勵效果。(二)管理者要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學校人力資源部門,應當立足于本校發展實際,出臺專門的教師教學激勵文件,著力于處理好如下幾對關系:1.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關系。在完善激勵機制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物質激勵的作用。通過物質激勵滿足高校教師尤其是作為高校發展中堅力量的年輕教師的需要,他們處于成家立業階段,經濟需求是他們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發揮精神激勵的作用。這種激勵必須依靠情感作為紐帶,在激勵過程中洋溢一種濃厚的人情味,讓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管理層形成一種良性和諧互動的氛圍,滿足教師在情感方面的需要。2.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的關系。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目前高校對教師的激勵大多采取正面激勵的方式,這樣可以調動教學工作者投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缺乏負面激勵,難以發揮激勵的最大效用。激勵應將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有機結合起來,既有獎勵又有懲罰,完善科學的獎懲機制,優化高校的教學環境,才能夠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激勵功能,才能夠促進“金課”的產生。3.群體激勵與個體激勵的關系。在激勵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獎勵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認真履責、不辱使命的教學工作者。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獎勵優秀人物所在的群體。通過群體激勵,產生群體效應,進而約束在群體中相對不積極的個體,對他們進行指導、推動,使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發生一些良性變化,促進群體的進一步發展。4.大學要回歸“本位”當前大學將個人本位、社會本位、價值本位三種價值觀進行整合,認為知識的傳播、知識的應用與知識的創造已經成為大學的三大基本職能。而不管是知識的應用,還是知識的創造,都無法離開知識的傳播。也就是說教學是本科教育的根本。只有高校充分認識到完成好教學工作是他們最初的使命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將教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才有可能回歸大學本位,回歸教育本位,認真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只要大學能回歸“本位”,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一定可以推動“金課”的出現。5.教師要加強自我激勵高校教師剛開始從事這一行業時,一定從思想上就把教學工作當成了自己的天職與使命。他們對教學工作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堅定的天職信念。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他們有堅強的意志和高漲的激情。在教學工作中他們一定是積極的、主動的。“金課”的構建也離不開教師的這種理想信念。教師要不斷加強自我激勵,激發出教師身上埋藏著的無限潛能。只有這樣,將多方力量協調統一,使其同向發力,才能有力推動“金課”的出現,帶動本科教育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JhonyChoonYeongNg,陳紅雪,宋凱文,等.基于扎根理論的高校“水課”教育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7(22):15-18.
[3]梁劍簫.杜絕“水課”,回歸大學之本[N].經濟日報,2018-09-13(09).
[4]高敏.鄭州師范學院教師激勵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5]羅玉娟.獨立學院教師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D].西南交通大學,2018.[6]趙志鯤.大學教師激勵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作者:雷蘭 楊飛云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 上一篇: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現狀與個案探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的困境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