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期高校教學模式優化分析

時間:2022-01-20 04:05:30

導語:后疫情時期高校教學模式優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疫情時期高校教學模式優化分析

摘要:2020年伊始肺炎疫情肆虐,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但同時也促進了高校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優化,開啟了“線下+線上”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后疫情時期新模式的構建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思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研發教學平臺、構建在線教學體制,建立高校教學危機管理系統,加強網絡安全防護等。

關鍵詞:肺炎疫情;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線下+線上”

三位一體模式庚子年的春節假期,肺炎疫情肆虐,2020年1月23日至29日,全國共有31個省(區、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疫情導致學校大門緊閉,同時也帶來了成長與發展的機會。2019年10月《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課堂教學革命”,肺炎疫情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催化劑,促進了高校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優化

1高校教學“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新模式

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在線教學只是方式之一,線上教學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線下實體課堂教學,但是借助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高校教學可以開啟本科生正規課程“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以下簡稱“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1)“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內涵。是指傳統的線下實體課堂+現代的線上虛擬課堂+網絡平臺的成品課程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就實時性、互動性、時空限制而言三者各有優劣,可以互相彌補、任意組合。這種教學模式更為靈活、危機適應性更強,如遭遇學校停擺可全員啟動在線教學,部分地區因故學生無法返校時,可立即統計、臨時分班,未在校生線上虛擬課堂授課,在校生線下實體課堂授課,甚至實現線下實體課堂遠程傳播。(2)“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能夠節約并充分利用優質資源。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全校公共課程教師緊缺、授課任務繁重的現象,可以更多運用線上虛擬課堂+網絡平臺成品課程方式,如中國人民大學把“思政金課”全面移植到網絡平臺上,線上虛擬思政課堂可以常態化,甚至推廣到英語等基礎課程,減輕教學壓力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利用優質資源。(3)“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校際合作,推進構建教育教學共同體。為了支持西部地區的緊缺專業建設,教育部《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實施方案》組織遴選一批高校優秀退休教師支教、支研,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拓寬了支援與合作的途徑,可以實現青年教師不離崗支援西部;昆山杜克大學面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800多名師生將碩士及本科的在線教學延長至整個春季學期結束,建立跨校甚至跨國的線上虛擬實時課堂、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對于構建教育教學共同體意義重大。(4)“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能進一步促進師生發展。提請學校教務處批準后,可以允許教師在正規課程教學中安排適量線上課堂,給予教師更大的自由度,方便出國訪學、出差調研等。現代職場必備技能之一就是在虛擬世界中思考、討論與表達,在校期間經常體驗線上虛擬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適應社會;跨校甚至跨國的線上虛擬課堂給學生提供的特定環境可以更好的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形成全球化的理念。

2轉變傳統教學思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新模式的實現有賴于教學觀念和思路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于“教”,現代教學觀念在于“學”,以“學”為中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律性和學習能力。“教”向“學”轉變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成才的關鍵因素,肺炎疫情是這一轉變的催化劑。(1)促進“教”向“學”轉變,高校教師的轉型是關鍵因素。高校教師需要重新進行自我認知和定位,從知識壟斷和主導者轉變為教育資源的綜合思考者與推送者、教學互促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中心。(2)高校教師的轉型,信息素養是關鍵因素。信息是把雙刃劍,缺少教師的指引,對學生來說浩瀚的網絡不僅浪費時間,更消磨人的意志。為了更好地指引學生,高校教師必須不斷提高信息素養,緊跟時代步伐,通過不同途徑去掌握信息、篩選鑒別信息、梳理知識系統、學習相關學科、開拓資源寬度,促進自己并指導學生從海量的信息泥淖中掙脫出來,在未來的學習中游刃有余并有所創新。(3)提高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第一,注重理論學習,關注交叉學科。網絡信息呈廣博且碎片化特征,教師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交叉學科的多角度思考,做好教育資源的綜合思考和推送。第二,培養數據意識,提高信息能力。早在2014年美國已將數據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證的必考技能之一,高校教師需有能力運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工具對龐大的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才能依托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把相關信息從不同媒體中甄選并打包組合,建立課程學習庫,進而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

3研發教學平臺,構建在線教學體制

“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現除了有賴于教學觀念與思路的轉變,還有賴于學校的頂層設計,開發教學平臺并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及規章制度。肺炎疫情期間各高校均建立了協調統籌在線教學的信息化辦公室,可以把這一機構常態化,這類機構承擔的主要功能有:(1)研發功能齊全的在線教學平臺。配備專項資金,可以利用學校內部專業優勢自己開發、與外部組織聯合開發或委托第三方開發。教學平臺應包括三個系統:與騰訊會議、ZOOM類似的在線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實現課堂直播、課后錄播;課程管理系統,用于課程大綱、課程安排、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及知識拓展材料,可以提交作業,進行課堂測驗甚至期末考試;已建成的平臺課程系統,整合校內已經建成的網絡課程和校外的既有課程平臺供本校學生選修或拓展知識使用,也可以選擇一部分課程對社會開放,充分實現知識的價值。(2)規范在線教學,建立系列規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學督導和質量監控體系;定期的問卷調查制度;優秀教學案例定期推選公布制度;學院應急教學預案制度;師生信息技術培訓制度;教學經驗定期交流制度;在線教學師生誠信制度;工作量考核制度等。

4建立高校教學危機管理系統

經此一“役”,各高校都應當提升重大風險防范意識和化解能力,從建制上成立危機管理部門,這是由校級、院級相關部門組成的包括危機處理小組和危機恢復小組的跨部門團隊。(1)危機處理小組。著重于危機的控制和平息,用以降低危害發生的概率,或者將危機發生后的危害降到最低,其主要功能為:一是建立教學危機預警機制,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決策和警報等內容,進行內外危機的預判,劃分影響教學的危機事件等級;二是明確危機發生后的總體思路、基本程序、報告流程、信息與溝通規則;三是規定危機應對的策略選擇標準和資源調配原則,迅速實施預案,并及時檢查、修訂及完善。(2)危機恢復小組。危機得到有效控制后進入危機恢復期,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更好的發展,其作用為:一是對危機中的相關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培養各部門管理人員及教師學生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二是制定并實施各部門聯動執行的危機恢復計劃;三是進行危機評估與發展規劃,對危機的成因、危害、預警、措施與執行、恢復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價與總結,形成報告并存檔,進一步化危為機,在總結經驗和教訓后做出發展規劃報告。

5加強網絡安全防護

2016年“4•19”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總體框架,強調推進網絡強國建設,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網絡安全工作進入法治化軌道。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法律是底線,道德是基礎,需要政府、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高校等機構共同協作。(1)多方聯動構筑網絡安全法律法規保護墻。在網絡安全方面目前我國有包括憲法、刑法、保守國家秘密法、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幾十部,還在不斷的完善中,應當盡早制定高校在線教學網絡生態方面的法律法規。(2)高校強化教學網絡安全保障。鼓勵高校擁有自主產權的在線教學平臺,配備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用以實現內外網的隔離,同時加強防火墻、身份認證等技術環節,防止信息入侵和泄露,保證在線教學的網絡安全。(3)師生提高版權意識保護知識產權。肺炎疫情期間,江蘇省教育廳在《關于做好研究生在線教學組織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未經授課教師同意不得對在線教學活動進行錄音、錄像和傳播。”這是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同時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也需承擔相應責任。教師更需以身作則,尊重他人著作權就是培養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學生的原創能力。高校本科生正規課程“線下+線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對目前高校教學模式的優化,轉變教學理念是核心,研發教學平臺是基礎,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是必要條件,而在線教學規章制度、教學危機管理系統、網絡安全防護是保障。禍福相依,教學也可以無校界甚至無國界,實現教育共同體。

參考文獻

[1].國家主席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9-12-3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EB/OL].2019-10-8.

作者:康彩霞 薛國剛 單位:1.江蘇師范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學院 2.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