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研促進商貿專業教師成長探究

時間:2022-03-12 04:27:32

導語:網絡教研促進商貿專業教師成長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教研促進商貿專業教師成長探究

加強商貿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現代商業的需求、是增強商貿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措施、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商貿專業教師承擔著商貿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其成長與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提升至關重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正確、合理、高效地實施網絡教研活動,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1網絡教研的優勢

1.1跨時空。在傳統的教研活動中,參與者需要集中在現場進行聽課、評課、觀摩、研討等,參與者往往會受到時空的限制無法參加或者無法充分、高效地進行研討、評課等,教研活動無法面向更多的人群有效高效的開展。網絡教研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衛星電視、因特網等將活動的內容以文字、音頻、圖形圖像等實時或者非實時地傳輸到學習終端,教研活動可跨時空開展,教師可異地聽講、評課、即時交流、多方對話、資源傳輸與共享等,參與者在民主平等、交互對話、協商合作中形成共識,分享成果,共同成長。1.2資源共享。傳統教研活動,資源單一,各類教學資源的共享不足,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分享不足,教師成長更多是憑個人經驗與積累。網絡教研可依托網絡平臺打破國際、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校級的邊界,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輻射全體老師,每人都是教學資源的建設者、是資源的享用者,可隨時隨地找到需要的資源,用于教學與教研中,在資源的建設與享用過程中得到收獲。1.3協同工作。網絡教研可實現參與教研活動的各院校教師、專家、企業人員、技術人員等協同工作,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研討,協同完成某一個工作任務,從而共同成長。1.4留痕復盤。傳統教研活動面對面交流,過程性、生成性資源的“留痕”不足、教師復盤反思的資料不充分,網絡教研中,過程性、生成性資源均可以數字化形式留存,數字化資源讓老師通過點播、選學等方式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也可復盤式評課,深度課例研究,從而更深度思考、深入研究,提升教師的水平。

2商貿專業教師發展的需求

商貿專業教師指從事商貿類學科教學的教師,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從事中高職商貿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主要涵蓋電子商務、國際商務、會計、物流管理專業。本課題通過網上調研問卷、教師座談,資料分析,尤其對中高職五年制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課程體系做了分析,教師要發展好自己和學生,需要具備1+X復合知識與1+X多種能力。2.11+X復合型知識需求。商貿學科具有一定的復合性、綜合性及專業性。隨著產業的升級,商務活動中對商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向職業型、復合多能型轉變,目前國內商貿人員按照學科體系指導下的分專業進行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較為狹窄,只能適應單一崗位要求,無法滿足企業復合、多能的需求。做為商貿學科專業教師,首先需要如圖1所示的復合型知識,具備寬基礎通識知識,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包括商業邏輯、辦公流程、業務流程、商務控制中的計劃、組織、執行、控制能力等。本課題研讀了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各分院、蘇州市6所學校、貴州省銅仁市3所學校的商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實訓技能項目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構成,其中專業平臺課程體現了寬基礎人才培養的理念,覆蓋經濟學、商務管理、企業管理、會計、財務管理、采購、物流管理、經濟法、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等領域,做為一名專業教師,要更好地執教任教課程,必須有打破專業壁壘的理念,形成對職業領域的整體認知,掌握職業通用能力;同時具備融合各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所需的核心職業知識,能密切跟蹤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具備新知識、具備政治、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2.21+X多種能力需求。本課題所涉及商貿專業教師從年齡上看:35周歲以下、職稱為助理講師或講師的居多,這類教師學歷較高,學科的專業性也較強,有一定的專業研究能力,但也缺乏實踐經歷,實踐能力欠缺,也非師范類院校畢業,教學的能力和經驗也欠缺;35歲以上的專業教師教學技能嫻熟,但隨著學科知識不斷地更新,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同時所有老師對于教研能力、產學研能力提升均有迫切的需求,多種能力均需提升如圖2所示。教師成長大概要經歷幾個階段:適應期教師———合格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專家型教師。這個過程需長期地學習、實踐與研究,從而不斷提升多種能力:要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如:教學的基本能力有解讀教材、分析學生、課堂教學設計、組織教學、語言表達、教學評價、書寫等,也要具備把教學與教研結合起來,總結提煉教學經驗、研究教學問題、探索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模式,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思想,更需具備商貿專業崗位新技能、新知識,能指導學生實踐操作、開發課程、將專業知識運用于企業實踐中,具有一定的產、學、研能力。高職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就是集教學設計、實訓教學、課堂教學等綜合性比賽,強調教師的多種能力。

3網絡教研助力商貿教師成長的探索

網絡教研是一種借助網絡工具開展教研工作的新型教研方式,它以網絡為基礎,開發、訂制或利用一些平臺,為教師參與教研工作提供便捷方式,能實現教師教研活動跨時空交流和資源共建、共享。教師通過網絡教研探討解決日常教學教研難題、改進教學方法等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共同發展。3.1平臺構建。網絡教研平臺主要功能有即時溝通、協同工作、資源共享、通知公告等。利用我校智慧校園網絡系統,創設網絡教研平臺,視頻會議可進行主題研究與互動,錄播教室可進行課堂教學的現場與網絡遠程觀摩,也可于錄播后點播,學校智慧校園中的聽課、評課系統可以實現教學部門對開課情況的監測,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也為網絡教研搭建多個交流平臺,如博客、QQ交流平臺、企業微信、交流論壇、留言板等板塊,建立多個工作組,提供網絡空間,共享文件、通知也更簡單,如圖3所示。

4教學反思與總結

課程思政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課程思政是個長期目標,短時期內難以測度其達成情況,它是潤物細無聲中逐步滲透的過程。課程思政可采用多種形式,比如新聞、圖片、故事、動畫、視頻以及親身經歷等,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在移情中內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個好的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總結反思,這樣思政教學能力才會不斷提升。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對哪些話題感興趣?哪種形式下互動性和參與度高?哪些觀點深入學生內心?開展示范課,邀請同行、思政專業教師以及思政領導聽課、評課,課后虛心聽取建議及時反思以及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教學總結,哪些環節和內容得到學生喝彩,哪些地方不足學生提出了意見?同時制訂持續改進的有效措施,不斷提高課程思政水平。

總之,課程思政改革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高校各級部門聯合起來形成思政教學改革體系,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各學科專業教師充分聯合形成教學團隊,學習思政理論,深挖思政元素,結合信息化融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深刻有效的教學反思,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EB/OL].

[2]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

[3]讓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打贏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EB/OL].

[4]蘇繼龍.融合型工程案例在“材料力學”課程思政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8):26-27.

[5]楊文志.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風,2019(21):74+93.

[6]搜狐新聞[EB/OL]、[N].

作者:李娜 單位: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