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辦園教師職業認同感探究

時間:2022-10-30 03:51:05

導語:農村公辦園教師職業認同感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辦園教師職業認同感探究

[摘要]本文運用調查問卷對河北農村地區的244名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總體水平偏高。與以往研究相比,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作為農村幼兒教師的主體力量,其職業認同感水平有所提升,教師的年齡、職業意識和社會支持度是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因素。可通過以下路徑提高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增加正面報道,提高社會關注度;提高經濟地位,穩定教師隊伍;完善專業培訓,引領專業成長;激發個人潛能,實現自主發展。

[關鍵詞]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

一、問題提出

農村學前教育是農村教育的基礎,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事業離不開優秀的幼兒教師,優秀的幼兒教師是專業化的教師,是不斷實現專業發展的教師。已有研究表明,教師職業認同感會通過工作滿意度、職業倦怠等方面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是幼兒教師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對自身職業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積極感知。本文根據研究目的和對象,以文雅的《編制外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研究》[1]為藍本,對其進行修訂,并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職業角色認同、職業目的、職業歸屬感、職業價值觀、職業情感、職業能力、社會支持度、職業行為傾向8個維度。調查選取河北省石家莊市LQ區下面的農村公辦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向其發放問卷244份,收回問卷244份,剔除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240份,有效收回率為98.36%。將收集的數據錄入SPSS25.0版本中,運用描述性統計、多元回歸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總體水平。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中共有50道題,采用五點計分法,滿分250分,分數越高表示職業認同感越高。研究者對240份問卷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職業認同感的平均值為214.22,達到總分的85.7%,處于較高水平,標準差為18.357,分數分布相對集中。可見,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偏高。(二)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的主要內容。1.總認同感的內容維度分析本研究通過描述統計,借助平均數和標準差比較分析各個維度的得分情況,并利用相關分析檢驗各維度得分和總分之間的相關性,呈現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內容維度,見表1。從表1可知,8個維度的分數和總分之間都是相關的。通過比較各題平均分可以發現,得分最低的兩個維度分別是“職業價值觀”“職業目的”,得分低于和接近選項總分的中位數3分。由于8個維度對應的題數不相等,需要以每個因子中每題的平均值為代表進行比較,但得分最低的兩個維度依舊為“職業價值觀”(2.51分)和“職業目的”(3.29分)。2.總認同感的具體內容分析筆者進一步對得分最低的7道題目及其所屬維度進行了統計,分析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最突出的幾項內容。7道題目中,3道題目屬于職業目的維度,2道題目屬于職業價值觀維度,剩余2道題目分別屬于社會支持維度和職業情感維度。由表2可知,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主要受教師從事該職業時的職業目的和職業價值觀影響。3.各維度的具體內容分析為了分析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在各個維度得分最低的具體內容,筆者進一步對各維度得分最低的題目進行了統計,見表3。分數低于選項中位數的內容:“職業目的”主要表現為教師選擇去農村公辦園主要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發展;“職業價值觀”主要表現為教師對目前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并不滿意;“社會支持度”主要表現為教師普遍認為幼兒教師職業沒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同。(三)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的因素分析。1.教師的年齡對職業認同總分具有顯著預測力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總體水平各影響因素的解釋力的大小。預測變量有11個,分別為幼兒園等級、教師年齡、從事幼兒工作年限、最終學歷、畢業專業、是否屬于師范類、職稱、職務、婚姻狀況、是否在編以及目前的工資水平,效標變量為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總分。在多元回歸分析中,投入的11個預測變量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總分”效標變量具有顯著預測力的變量為“教師的年齡”,見表4。預測變量“教師的年齡”與“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總分”效標變量多元回歸的決定系數(R2)為0.016,最后回歸模型整體檢驗性的F值為4.863(P=0.28<0.05),因此“教師的年齡”可以有效解釋“職業認同總分”1.6%的變異量。從標準化的回歸方程y=2.006x+207.774(y為職業認同總分,x為教師的年齡)來看,回歸模型中“教師的年齡”的β值為0.142。這表明,教師的年齡對“職業認同總分”的影響為正向影響,即教師的年齡越大其職業認同感越強。而教師的年齡具體從哪些維度對職業認同的總分產生了影響,下面再做進一步的分析。2.不同年齡的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差異比較根據上述回歸分析的結果,筆者進一步以教師的不同年齡為自變量、職業認同總分以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了t檢驗與方差分析,見表5。教師的年齡在職業情感、職業行為傾向性兩個因變量檢驗的F統計量達顯著水平,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職業認同感的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在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傾向性的維度上,呈現的趨勢大致為先升后降,并都在45—50歲的區間達到最高點。

三、結果與討論

(一)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總體狀況。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當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總體水平較高,與前人的研究相比,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群體的職業認同感有所提升。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了一系列關于幼兒教師的政策[2],使幼兒教師的地位有所提高,幼兒教師能感受到職業的價值所在;二是幼兒園能夠積極響應國家的策略,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關注教師群體,為幼兒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三是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而幼兒教師的需求量相對較大,就業的機會多;四是很多教師意識到了自身職業的重要性和專業性,有明確目的和追求的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行業中得到大顯身手的機會。(二)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因素分析。本研究通過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總體水平的內容和影響因素的分析,借助查閱的相關文獻,對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深層原因進行進一步探究,認為以下三個方面是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因素。1.教師的個性特征:年齡的增長從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多元回歸分析來看,教師的年齡是影響其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師的職業認同總體水平呈上升趨勢,在46—50歲出現小高峰,主要表現在“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傾向性”兩個維度上。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教師對工作環境熟悉度較高,掌握了教學技能,在教學中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出現的問題。這增強了幼兒教師的職業歸屬感,提升了他們的職業行為傾向。另一方面,由于有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經濟收入,家庭和工作可以兼顧,幼兒教師進入了自己的“舒適區”,安于現狀,從而增強了職業認同感。2.教師個體主觀指標:教師的職業意識從上述呈現的數據中可以發現,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各個維度與職業認同感的整體水平是呈正相關的。其中,“職業目的”和“職業價值觀”是影響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內容。在表3呈現的數據中,兩個維度中拉低認同感的主要表現分別對應生存目的及低工資待遇。由于目前就業形勢相對嚴峻,幼兒教師的需求量比較大,就業者選擇幼兒教師職業更多是為了謀生。幼兒教師的擇業動機會影響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其他維度和總體水平。[3]在謀生職業目的的驅使下,幼兒教師會關注目前的工資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縱向來看,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不盡如人意,這會間接挫傷教師的積極性。3.外部環境系統:社會的支持度已有研究表明,幼兒教師的社會支持度對教師職業認同感存在明顯的正向影響。[2]對各維度題目得分進行統計可知,幼兒教師所感到的“社會對于幼兒教師的關注度”的得分低于選項總分的中位數。因此,幼兒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較少能感到整個社會大環境對幼兒教師的關注和支持。這表明,社會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關注和支持度并不高。其一,從整體上來說,雖然人們開始重視幼兒教育,但是對幼兒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幼兒教師的工作不夠理解、不夠支持。其二,幼兒教師的待遇不高,盡管相關政策已向農村地區傾斜,但力度仍舊相對較小。其三,社會對幼兒教師的理解、支持相對較弱。

四、促進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建議

(一)增加正面報道,提高社會關注度。目前,公眾對幼兒教師的認識不足,不理解、不支持幼兒教師,這會挫傷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關部門可幫助幼兒園開展相應的家長工作,讓公眾深入幼兒園了解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重要性。家長對幼兒教師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除了偏見,也受大眾媒體的影響。大眾媒體報道了一些幼兒教師的負面新聞,這在無形中會降低家長對幼兒教師的信任,增加幼兒教師的壓力。為了提高公眾對幼兒教師的正確認識,大眾媒體及相關部門可以多對幼兒教師進行正面報道,讓人們認識到幼兒教師的專業性。消除公眾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誤解。家長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有了好印象,有利于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社會地位的提升,增強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二)提高經濟地位,穩定教師隊伍。政治地位、經濟待遇、社會聲望是判斷教師地位高低的標準。[4]如今,人們對幼兒教師的學歷、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幼兒教師的投入和回報比偏低。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是2000—3000元,大部分農村公辦園教師并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待遇。這一方面削弱了農村公辦園在職幼兒教師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出現優秀教師流失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也使農村地區無法吸引優秀幼兒教師。目前,幼兒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體系,國家無法為幼兒教師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但這不等于政府不作為。[5]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待遇,如:可以科學地規定幼兒教師的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農村幼兒教師的最低生活水平;可以仿照省市的“人才引進戰略”,對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幼兒教師經過考核后給予編制和補貼;可以給予幼兒園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促進幼兒園的發展。[5](三)完善專業培訓,引領專業成長。消除公眾對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誤解,還需要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只有專業能力過硬,才能獲得社會支持。在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職業意識得益于專業化培訓。相關部門一方面要規范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準入制度,要求全部持證上崗,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幼兒園的指導,從幼兒園的需求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開展相應的專業化職業培訓。職前培訓不要放松,職后培訓要點面結合。相關部門和幼兒園可以請專家來園進行針對性指導,也可以讓教師去優秀的幼兒園進行觀摩學習,還可以和高校、優秀園形成幫扶聯盟,加強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職業理念,提高農村幼兒園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升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實現教師和幼兒園的專業發展。(四)激發個人潛能,實現自主發展。外界支持條件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但教師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于自身。[6]在外界條件的幫助和支持下,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要體現自身價值,增強自我效能感,實現自主發展。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適時的專業指導和幫助,消除教師的迷茫感和無助感。幼兒園管理者應該從本園教師的特點出發,為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搭建互動性的合作平臺,使每個階段的教師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平臺中互相學習和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育實踐的過程充滿了未知,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做到游刃有余,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多來源于反思,“經驗+反思=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園要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一個會思考的教師有無限的潛能,可以激發自身潛力,可以利用資源實現自我成長,使自己逐步成為幼兒課程的開發者、幼兒教育的實踐者。自主成長的教師會有更多的自我效能感,獲得更多的職業能力,其職業認同感更高。

作者:豆麗君 王一琳 王艷芝 單位:1.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2.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