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元分析

時間:2022-07-28 11:48:25

導語: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元分析

摘要:在匯總國內五年(2015—2019)核心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的基礎上,采用系統回顧和元分析探討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主要原因及對策。研究結果表明教師身份認同度高,但知識結構單一、能力結構失衡,主要因為自主發展意識不強及培訓機制不健全等。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元分析

教師質量決定學生素質,教師質量的提升在于教師專業發展,而提出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要基于當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原因。當今國內關于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及原因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基于某個區域,其研究結論地方色彩較濃,缺少普遍性;或者是做定性討論,發表個人觀點,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但缺少數據支撐。從文獻角度系統分析的研究成果數量很少,其探討多角度、范圍較廣,沒有對某個主題進入深入分析。因此基于國內五年的學位論文和已發表的核心期刊論文,利用元分析法厘清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現現狀、主要原因及對策,一方面以期待給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完善教師教育政策及法規提供信息依據,為學者們進一步研究提供研究背景,另一方面也為印證現有某些教育政策及法規與教育實踐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一、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內涵

國內著名學者葉瀾認為理解他人、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是21世紀教師要具備的能力。[1]國外學者認為專業發展是一生的努力,一種生存方式和一個人如何實踐的視角。一個人可能永遠不會變得專業或失去專業精神,這一教育過程被稱為教師發展,其持續的學習對教師發展至關重要。[2]基于以上理解本研究將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歸為一個旨在促進學生發展,教師不斷學習與實踐英語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和培養堅定專業信念與高尚的師德修養的一種生存方式與價值追求。《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2011)指出在職教師要在深化和發展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和教育實踐與體驗三個方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3]《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2)指出中學英語教師要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4]根據以上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及標準,本研究認為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應包括師德、教師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實踐五個維度。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為了從已有文獻得出全國范圍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原因和對策,本研究擬解決以下問題:問題1: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是什么?在哪方面令人滿意?哪方面還存在不足?問題2: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出現這些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問題3:學者們對此提出了哪些對策?哪些是能夠短期實現的?哪些是需要長期實現的?(二)研究方法。元分析是基于大量個體研究的分析結果而進行的統計分析得出的整合研究結果,它是一種嚴謹的選擇,不是隨意的、敘事性的研究討論[5]。夏凌翔認為它作為獲取和評價大量文獻的科學方法,通過運用整體和系統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為相關研究和做出決策提供較為全面科學的理論參考。[6]可見,元分析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較高一級邏輯形式上的文獻綜述。因此,本研究系統回顧與元分析國內近五年有關研究成果并進行整體的和系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三)數據采集與分析。本研究選取的文獻來源于國內中國知網與維普網,時間范圍2015-2019年,期刊來源是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文獻檢索與篩選具體步驟如下。高級檢索:1.在中國知網中,主題詞“外語教師”或關鍵詞“外語教師”得出461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296篇;主題詞“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或者關鍵詞“英語教師”得出247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679篇。2.維普網中,題名或關鍵詞分別為“外語教師”、“英語教師”,得到141篇和489篇期刊論文。第一次篩選:縮減范圍到“中學英語老師”,維普網共得到91篇;中國知網37篇,學位論文35篇。第二次篩選:兩個數據庫的文獻合并,刪除重復論文和閱讀完摘要后共剩余期刊論文22篇,碩士論文29篇。第三次篩選:通篇閱讀后剩余期刊論文20篇,碩士論文27篇。為了清晰看出以上學者研究成果,本研究把所需研究結果按照標題、作者、現狀與原因、建議和地區幾個類別放在表格當中做定性與定量分析。為了確保數據整理的質量,筆者與另外一位老師共同統計,然后進行交叉核對。首先,對研究區域進行匯總,得出表格1。 有的學者研究了兩個省份,因此本研究也把研究區域歸為兩個省份。除去3個未知省份名稱和3個全國范圍的研究論文,研究區域囊括了國家22個省份。可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但研究區域數量出現了不平衡,如江西省最多,其次是山東省、吉林省、四川省、河北省,其余省份很少。經過仔細查找發現學者們的主要關注點集中于專業理念:自主發展意識、身份認同、專業信念和教育觀念;專業知識: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跨文化交際知識;專業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信息技術能力。

三、研究發現問題

1: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是什么?哪方面令人滿意?哪方面還存在不足?從表格2可以看出,在專業理念方面,教師自主發展意識不足,專業信念不夠堅定,教育觀念還需更新,但教師的專業和身份認同感很強,不存在認同危機。具體情況如下:首先,教師的科研意識、反思意識、學習意識、共同體意識等較弱導致行動遲緩和相關能力低下[7]。即使有較強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但缺少明確的職業規劃。[8]其次,專業信念和教育觀念令人擔憂。很多教師提前進入了職業倦怠期[9],職業滿意度不高、缺乏終身學習理念,專業發展動力不足。[10]許多教師不夠尊重學生發展規律和英語學習規律,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側重詞匯、語法講解與傾向刷題的方式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導致課堂教學“高耗低效”。[11]再者,教師的身份認同程度高,但在性別、學歷上存在著差異:女性高于男性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研究生學歷教師的身份認同度高于其他教師。[12]在專業知識方面,教師的教育知識和課程知識嚴重匱乏,其次是信息技術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但在學科知識方面教師掌握很好,這說明教師較之前有很大進步,但整體來說,知識結構單一。具體如下:教師的詞匯、語法知識很突出,但英語文化知識不夠自信。[13]2011年英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雖然學科知識提升較快,但教育理論知識、課程知識欠缺[14],尤其是學科史、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和跨文化交際知識更為欠缺。[15]令人可喜的是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等方面理解較深[16],這也許與教師參與國家及省市區的新課程標準培訓有關。《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定“高中生在文化意識方面能夠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17],然而,教師對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在學科知識、教育知識、文化知識方面存在倒退的跡象。[18] 在專業能力方面,教師欠缺的專業能力短缺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語言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第一,教師的語音知識扎實,但在口語表達上不夠自信,表現在語音、語調、詞匯量不足。[19]第二,科研能力較弱,因為教師缺少教育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的理論知識與反思意識。[20]第三,雖然部分教師具有反思意識,但反思內容比較局限,反思策略較落后,反思結論也相對簡單。[16]第四,多數教師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獲取網絡資源[21],特別是新手教師和年輕教師信息化設計、教學能力均優于熟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22]第五,在教學能力方面,教師掌握程度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是分析教材、學生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作業設計、教學評價與反思的能力。[23]這也印證了平時課堂教學及管理的現狀即學校教研活動及各種優質課比賽觀摩活動是教學設計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專業實踐方面,學者們并沒有提及或關注較少,這應該引起重視,因為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得到檢驗和運用,反之,教學實踐的水平因為理論知識的引領才能獲得提升。問題2: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出現這些現狀的原因是什么?經過統計分析發現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出現以上不足的原因如下。外部原因:a:培訓機制不完善,參與培訓機會少,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針對性與時效性欠缺b:男女教師比例失調嚴重,師資力量不足,內部結構失衡c:工作壓力大,教學任務重導致教師學習時間少d:學校經濟條件有限,教學設備陳舊e:聘任制度不合理,教學工作與升學率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評價機制不健全f:外部行政部門支持缺少,教育經費短缺,教育投入不夠導致的教學環境和學習資源不足g:教師工資待遇過低,生活壓力大h:校本教研不扎實,學校疏于教師專業發展。從表格3可以看出,外部原因中按等級依次為:培訓機會少、培訓機制不健全及培訓內容不豐富等居于首位;其次是教學任務重導致用于自身專業發展的時間劇減;再者是學校自身內部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最后是聘任制度、評價制度的不完善和教育投入不足。部分地區教師的工資收入還處于下游水平,少數地區教師內部結構失衡,大部分學校硬件設備也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內部原因:i:教師自主發展意識不足與危機意識缺失,缺乏終身學習理念j:教育教學信念不堅定,動力不足k:教育教學理念落后l:教師之間未建立共同愿景m:教師文化的封閉。內部原因中按等級依次為:首先,教師自身的自主發展意識和危機意識淡薄,終身學習理念沒有深入人心。張艷麗研究發現在平時教學實踐中年齡越大的教師反思次數越少,研究生學歷的高中英語教師不管男還是女都對自己的教學經常反思,反思意識較強。[24]其次,部分教師的專業信念不夠堅定,專業情緒和理想不高、精神狀態不足。第三,共同體意識欠缺以及教師群體缺少合作、互動、分享的文化氛圍。李爽認為教師學校共同體意識淡薄是由學校學習環境封閉、制度缺失、培訓內容單一、教師終身學習理念缺乏、自主發展意識不足及教師合作文化封閉等多種因素造成的。[10]問題3:學者們對此提出了哪些對策?哪些是能夠短期實現的?哪些是能夠長期實現的?經過統計分析發現學者們提出的對策包括a:構建研修團隊: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大中學合作共同體、專業發展共同體等b:加強校本研修建設c:轉變認識,革新理念,增強信念d:加大培訓力度,豐富內容,提高實效,完善在職培訓制度e:喚醒和提高自身的自主發展的認識與意識,加強發展規劃與管理f:完善專業發展保障體系g:創建良好的專業發展外部環境h:優化教育資源。以上學者提出的對策中,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層面包括a,b,d,f,g,h。教師個人層面包括c,e。從數量上看,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發展意識和專業發展目標規劃與管理最多,居于第二位的是外部要完善培訓制度,給予教師更多的外出培訓學習機會,豐富培訓內容,切實提高培訓效率,讓教師在理論知識、技能、能力上都有所收獲。在以上對策中,提升硬件設備、訂購教育書刊和完善教師評價是可以短期實現的,其余的需要長期規劃才能完成。對于參加培訓,《意見》指出“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25]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為落實立德樹人和培養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一重要舉措。當今中學英語教師素質逐步提升,比如熟練掌握語音、語法、教法知識和深刻理解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目標和內容等,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較為突出,教師的認同感強,自主發展意識和整體業務水平有所提升,而且出現了一大批兼具理論知識、科研能力強又具豐富教學實踐的專家型教師。然而,由于時代的進步及國際教育的競爭加劇,社會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國中學英語教師自主發展意識不足與危機意識缺失,沒有形成終身學習理念和專業信念不夠堅定以及培訓機會太少、培訓內容及方式單一,教師評價制度和聘任制度不完善,教學任務重等導致了一些問題,如教師嚴重缺乏教育知識和課程知識;語言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課程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急需提高等。可見,為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教師個人應提高自主發展意識、文化自覺意識,革新教育理念,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同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應增加培訓機會,豐富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機制,增強師資力量和平衡其內部結構等。

作者:孫起華 徐修安 單位:1.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2.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