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介宣傳城市記憶的探析

時間:2022-06-17 04:29:25

導語:網絡媒介宣傳城市記憶的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媒介宣傳城市記憶的探析

當前,檔案網站展示城市記憶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利用圖片、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展示,這也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專題展覽、湖南的“百年老照片展”等;(2)采用在線網絡視頻展示。如廣東在線視頻展現僑批檔案、天津城市記憶展視頻專題片等;(3)建設3D虛擬展廳,采用三維方式展示,如青島檔案信息網及天津檔案網推出三維展覽,用戶可通過鼠標或鍵盤操作進入不同的展廳,從不同視角瀏覽展品,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總之,各檔案網站應結合自身城市記憶資源特點,打破展示方式的單一性,突顯自身的特色,讓城市記憶的展示集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以增強展示效果,增加宣傳的吸引力。

借力博客、微博宣傳城市記憶。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在于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表達思想。一個典型的博客通常結合了文字、圖像、視頻、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他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博客因其所具有的即時性、交互性、簡單性、方便性、大眾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已成為時下最流行的網絡傳播媒介。因此,博客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進行城市記憶宣傳的綜合性平臺。為充分發揮博客在城市記憶宣傳中的影響力,要注意以下幾點:(1)博客內容要有吸引力。可以基于城市記憶的某個特定主題進行選題討論,如城市的人文歷史、生活方式、非物質文化等,所選內容能對讀者有所觸動,并能引起積極的討論交流。(2)豐富博客鏈接,擴大博客間的關聯度。可建立博客社區或博客圈,以社區或“圈”的方式,將檔案工作者與城市記憶愛好者“聚集”在一起,通過良好的互動,分享城市記憶,推動城市記憶的展示。(3)加強檔案工作者內部博客建設。通過內部博客,討論問題,提供方案,增強凝聚力。相對于博客,微博的技術門檻更低,它能通過網頁、客戶端、手機端等多種方式、隨時隨地的信息,因而傳播速度更快、受眾更廣。利用微博傳播城市記憶信息,就是要將不同的信息傳播平臺組合起來,建設城市記憶的信息生態樹。如《中國記憶》網站所屬的《遼寧記憶》版塊就是先從微博起步,建立微群;然后把微群鏈接到《遼寧記憶》博客,以方便讀者閱讀;最后和官方網站搭橋,將《遼寧記憶》博客鏈接《中國記憶》、中國文物網等23個網站,建立起遼寧城市記憶信息生態樹。在“生態樹”中每次信息的中轉,都是流量的加量和傳播的加速,由此,城市記憶信息駛入了更為寬廣的信息高速公路。

借力數字檔案館宣傳城市記憶。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各地城市記憶建設在不斷發展進步。但從各個城市的城市記憶資源建設與服務現狀來看,還有大量城市記憶信息孤島的存在,城市記憶信息資源沒有整合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缺乏信息共享的機制,無統一的城市記憶信息資源集成標準和檢索標準等。城市記憶資源共享與利用受到限制,不利于城市記憶的宣傳。數字檔案館具有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組織與傳輸網絡化、服務范圍擴大化、信息資源共享化、信息檢索便捷化等諸多特點,能最大程度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發揮檔案信息的增值作用。借力數字檔案館構建“城市記憶”專題庫或數字中心,能有效改善城市記憶資源孤島式存儲與服務現狀,實現用戶開發利用城市記憶信息資源的便利。目前,我國的深圳、青島、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許多城市都在進行數字檔案館的建設,這為“城市記憶”數字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記憶”專題庫或數字中心的建設中要做好數據庫存儲體系建設,要協調好單位之間的資源整合建設,要建立信息服務中心統一門戶,實現與電子政務系統等其他社會系統的信息互聯,要不斷完善檢索工具,為用戶提供全面系統的信息檢索服務和多項目、多層次的文化服務,以便更好地宣傳城市記憶,傳承城市文明。

本文作者:陳斌珠工作單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