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論文
時間:2022-02-10 09:51:23
導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而當前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理念與建設速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本文對當前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現狀與今后的建設方向進行了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具體要求
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生態理念的不斷發展為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與思想保障。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又可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二者相輔相成,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1生態宜居城市的內涵
所謂宜居,顧名思義,就是適合人類的居住與發展,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文化需要,促進居住者的健康發展與綜合發展,充分考慮到居住者的發展需求與環境的適應程度、承受能力。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過于看重速度,而忽視了發展的質量。導致環境污染現象頻繁發生,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的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1]。
2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現狀
就當前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效果來看,很不樂觀。一是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在很多地方只是被當做口號來使用的,并沒有真正的落實下去,沒有作為城市的發展規劃具體應用。二是關于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理論體系還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尚且無法做到協調發展。且由于地方領導關于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理念的淡薄,過于追求建設速度,導致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事倍功半。三是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規劃與配合不夠合理,如涉及到的全方面、多層次、寬領域的建設內容,需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2]。
3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方向
3.1經濟繁榮型城市。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需要強大的經濟物質基礎作為依托,這是毋庸置疑的。生態宜居城市勢必會是一個經濟繁榮型城市。當然,這個繁榮是合理的,而并非泡沫。經濟繁榮是建立在產業結構合理,經濟生活穩定,人民生活富足,生態狀況良好的基礎上的。處理好經濟發展速度與效率之間的關系,注意經濟發展質量,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生態宜居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3.2生態文明型城市。作為生態宜居城市,一定要有滿足人類發展生活需求的生態環境。一方面,這需要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意發展質量與效率;同時,注意科學合理規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注重公共綠地、水域、林地的規劃與治理。另一方面,需要作為居住者的每個人提高自身的環保理念,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維護城市生活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型城市[4]。3.3公共安全型城市。宜居城市,一定要讓人們有安全感。城市的長治久安是其發展狀況的綜合體現,所以,要注重城市的安全治理,要嚴厲打擊犯罪行為,使其不敢犯、不想犯、不能犯,為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城市的長治久安,使城市具備健全的應急設施與應急經驗,當災難來臨時,可以最大程度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3.4交通發達型城市。交通,既包括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系,也包括城市內部的道路建設。需要合理的規劃與統籌。航空、鐵路、公路、地下交通等諸多交通方式如何協調配合,如何緩解早晚高峰的交通擁堵情況,如何解決因機動車過多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等,這些都是建設交通便捷型城市需要面臨的問題。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道路建設質量。科學布局加油站、氣站、充電樁等資源補給站點。合理規劃公路鐵路軌道交通的銜接配合,充分合理的利用交通資源,促進交通發達型城市的建立。
4小結
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但是其建設道路的發展任重道遠。
本文對生態宜居城市內涵與發展現狀作了具體說明,從建設經濟繁榮型城市、生態文明型城市、公共安全型城市、交通發達型城市四個方面對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錢曉燕.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倫理意蘊———以湖州打造宜居城市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34(4):58-62.
[2]邊莉.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研究[J].經濟師,2014(1):11-12.
[3]吳彩容,禤德明,陳俊杰,等.佛山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路徑研究———基于居民滿意度調查[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3(5):74-80.
[4]劉語瀟.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0(6):51-52.
作者:李善鋒 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規劃設計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性
- 下一篇:商務中心項目建設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