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旅游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策略思考

時間:2022-05-15 02:50:50

導語:加快旅游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策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旅游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策略思考

摘要:2020年初,肺炎疫情爆發,全國進入應急防控狀態,對人員流動進行有序管控,二三產業短暫停滯,社會經濟活力驟減。而此次疫情對產業發展影響巨大,其中又以三產為最。都江堰市構建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在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下,都江堰市以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為己任,是成都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和模范帶頭區。此次疫情,讓都江堰市旅游產業短暫停滯,遭遇空前挑戰,而如何高效恢復旅游產業從而全面引領社會消費活力、提供經濟發展動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重點通過對都江堰旅游產業優勢、疫情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都江堰服務業現狀、發展趨勢預判等版塊進行剖析,提出了此次疫情后都江堰市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的創新思考對策。

關鍵詞:疫情;都江堰市;成都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對策

疫情對都江堰市旅游產業和旅游消費影響巨大,以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為例,2019年2月綜合收入為6502.6萬元(門票4999.6萬元)[1],2020年同期營收趨近為零,旅游人數為零。在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下,都江堰市結合自身本底資源和產業優勢,搶抓機遇,致力構建成都旅游消費新中心,從而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因此,都江堰市加快做好疫后旅游產業振興,帶動全域消費升級,尤顯急切和重要。

1都江堰市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的主要優勢

1.1旅游資源豐富,具備軟硬實力基礎。都江堰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有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水利工程,有“天下幽”的道教發源地青城山,有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國寶”大熊貓等代表性旅游資源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旅游氣候資源十分優越。曾先后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19年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2019年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及罕見的“三遺之城”等殊榮。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眾多的榮譽稱號,奠定了都江堰市構建旅游消費中心城市的堅實基礎。1.2產業效應明顯,三產發展勢頭穩健。近年來,都江堰市經濟整體呈現穩步發展的趨勢。2015—2019年的五年時間,都江堰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22%,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其年均增速分別高于GDP2.44和1.12個百分點。2018年[2]都江堰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4∶36.2∶56.4,服務業占比高于成都市54.1%的2.3個百分點、高于四川省51.4%的5個百分點;2019年接待游客總量2618.81萬人,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08.14億元。都江堰市服務業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由此可見,都江堰市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為都江堰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拉動作用。1.3管理體系完備,構建城市運營保障。都江堰市始終堅持“創國際旅游精品、建世界旅游名城”品牌戰略,著力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彰顯了高效的都江堰特色的旅游之路。一是推進旅游管理體制的創新,建立了“1+3+N”旅游市場綜合管理體制,“5A+”都江堰樣本得到國家旅游局肯定;二是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旅游交通項目,推進“快旅慢游”的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改造了旅游景區的硬件設施等;三是積極創新事件營銷,做精“走出去推介、請進來交流”的營銷方式,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一系列管理措施,都是都江堰市構建旅游消費中心城市的強力保障。

2肺炎疫情對都江堰市消費市場的影響

近年來,都江堰市逐步構建起以旅游業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本次疫情正處于消費旺季特別是春節的假日經濟期間,對都江堰市景點景區、餐飲住宿、文體娛樂、批發零售等服務細分行業影響十分明顯。以下主要從都江堰市縣域微觀經濟層面分析疫情對消費市場的主要影響。2.1服務業企業資金壓力增加,投入產出比低服務業企業的房租(含營業性用房、庫房和員工宿舍等)、人力成本、防疫耗材成本等是主要資金壓力,尤其是餐飲企業,春節前還有大量的食材儲備,在疫情期間不能正常營業消耗而帶來的積壓食材浪費,讓資金壓力更是雪上加霜。同時政府倡導的企業與房東協商房租減免、與員工協商工薪調整、金融機構放寬融資貸(還)款等減緩資金壓力的途徑,仍需一個時間過程。2.2消費者消費意愿被壓制,市場消費力銳減疫情期間,消費者活動范圍相對固化封閉,缺乏外出流動的消費空間,消費意愿被客觀條件所壓制。同時作為消費中堅力量的工薪階層消費者,其預期工薪收入不確定乃至減少,消費更具保守性,市場消費能力銳減。2.3特殊時期特殊管控,企業主動復業意愿不強專題研究疫情期間對人員流動采取了十分必要的管理措施,員工返崗有相應的程序,企業復業采用社區、街道(鎮)、部門三級聯動的申請備案制度及審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營業意愿。疫情期間,除了保障城市運營必需(如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運輸、通訊等行業)、疫情防控必需(如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銷售服務等行業)、生活保供必需(如超市賣場、食品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具有“剛需”特點并受政府部門鼓勵支持的服務業企業,主動復業的意愿強烈,而其他如餐飲百貨、美容美發、文體娛樂、旅行服務、房產中介等大多數具有“非剛需”特點及政府部門管控嚴格的服務業企業,主動營業的意愿不強。

3肺炎疫情下都江堰市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都江堰市因受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及地處大成都上風上水的特殊地理區位,不能發展重工業,而致力于構建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服務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此次疫情對服務業沖擊影響最為直接和慘重。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階段,隨著疫情防控周期的拉長,都江堰市旅游服務業總體損失將進一步擴大。3.1景區景點收入趨近為零。2020年1月24日,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1月25日都江堰市對都江堰景區、青城前山景區、青城后山景區、虹口景區、熊貓谷、藍光水果俠、玫瑰花溪谷等景區景點實行關閉,景區景點幾乎沒有了門票收入。鄉村旅游活動取消,如安龍海棠花節、大觀問花村、玉堂水果俠燈會等。3.2旅游服務企業全面停擺。都江堰市156個旅行社(門店)全部停業,暫停旅游服務業務,國有市陽光旅游公司預估2月份損失約3000萬元;酒店住宿業營收驟減,2月納入統計范圍的35家星級酒店、品質酒店停業30家、在營的5家平均入住率僅為2%,入住率最高的5星級酒店青城豪生也只有5%,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0%[3]。3.3批發零售業虧損不一。2020年春節以來,都江堰市88家線上商貿企業,正常營業的約55%,線下商貿企業正常營業不足15%,預計第一季度批發業同比下降6%、零售業同比下降15%[4]。截至2月24日,都江堰市納入統計的23家大型商超全部復業,500余家小型超市多數恢復了營業,批發零售業虧損不一。對都江堰市而言,比較典型的一是生活保供必需企業(如超市賣場、食品批發零售等行業),受疫情影響不大,個別企業同期不降反增;二是石油銷售企業面臨巨大沖擊,如中石油岷江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一半。3.4餐飲服務業斷崖下滑。都江堰市注冊餐飲商戶3300余家,截至3月2日,復業餐飲商戶910家[5],復業率近28%,絕大多數為線上外賣、到店自取,不鼓勵堂食,餐飲行業總營業額斷崖式下滑。3.5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收縮水。都江堰市有18家線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自2020年1月24日起受疫情影響,此18家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正常營業7家,歇業11家,歇業率61%,預計第一季度都江堰市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2.5%[6]。

4都江堰市服務業發展的趨勢預判

對疫情過后的都江堰市服務業發展態勢,筆者持謹慎樂觀態度,就服務業總體而言,短暫陣痛后依然會穩中向好發展。疫情后,所謂的“爆發性”消費、“報復性”消費應不是普遍現象和主流趨勢。以下主要從體現消費的重要經濟指標、市場經營主體更替、消費心理習慣變化、旅游健康產業融合等方面進行分析。4.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空間收窄,全年同比增長壓力較大。疫情期間,因社會消費被壓制,建筑業制造業復工時間延后,當前疫情有全球蔓延的態勢,故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均顯動力不足。2020年GDP增速預計全年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體現旅游消費重要經濟指標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壓力加大,預計全年同比降低1.5~2.5個百分點;旅游城市傳統的寒假暑假旺季,因疫情寒假延長且旅游停滯,暑假或將縮短,“五一”“十一”旅游黃金周拉動能力有限等原因,預計全年接待游客總量增幅或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旅游綜合收入增幅或同比下降5~8個百分點。預計全面恢復往年同期水平時間應超過半年。4.2市場經營主體有較大的波動淘汰,用工和就業壓力雙增。服務業因其行業特點,是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集聚的產業,吸納了大量的從業人員,與其他產業相比,這些企業存在資本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人員專業技術不高等特點,此次疫情容易出現小微企業現金流斷裂、用工成本增加、營收水平恢復較慢等問題,從而導致市場經營主體有較大的波動和淘汰,并產生相當數量的服務行業低技能失業者。4.3消費者居家消費習慣逐步養成,新經濟業態迎來春天。首先,此次疫情相對固化封閉的環境讓大眾“被迫”養成了居家消費習慣,餐飲、休閑娛樂消費最為突出。其次,2019年下半年以豬肉為代表的典型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而引領的CPI指數上漲,必將壓縮消費者對其他物品和服務的消費空間。最后,疫情風險的持續性將導致恐慌觀望心理,謹慎外出消費的心理必將隨疫情的解除而持續一段時間。上述消費習慣的改變和消費心理的延續,給電商營銷、快遞配送、私人定制、數字媒體、網絡辦公、網絡教學、網游娛樂、短視頻APP、AR/VR體驗新經濟模式和業態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4.4旅游及其關聯產業迎來挑戰和機遇,旅游業和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此次疫情解除后,大眾對旅游的需求應該有一個補償性釋放。預計以景區景點游、城市周邊游、鄉村體驗游、戶外運動游等省內游會較快恢復,而跨省游和境外游的恢復則仍需時日,由此旅游客群有一定區域限制,旅游產業將迎來一定挑戰。同時,數字化旅游和智能化旅游的產業能級必將得到互補性發展,迎來發展機遇。而健康休養游、醫療保健、基因工程、健康管理、康復智能、養老養生等大健康產業將與旅游業更加融合發展。

5持續建設成都旅游消費中心的對策思考

5.1抓好疫情防控和刺激經濟復蘇并重,助推企業共度時艱。2月23日,在統籌推進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四川省、成都市隨即密集出臺相關政令,由此可見,應并重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工作。疫情后,作為城市恢復繁榮主力軍的廣大的服務業經營主體,或將面臨有較大波動淘汰的可能,都江堰市政府和部門、鎮街(社區)應主動上門服務、駐企服務,積極引導促進商貿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盡快復工、復業、復產,切實用好、用活、用實四川省“13條”、成都市“20條”、都江堰市“16條”扶持政策,助推中小微企業渡過房租、用工、能耗、融資等困難,確保商貿經營主體基本面的穩定。5.2保持傳統旅游優勢和開發健康旅游業并重,培育消費新業態。景區景點旅游作為都江堰市旅游的傳統優勢產業,應未雨綢繆,提前研究規劃各景區景點有序開放的計劃方案,確保優勢產業主陣地不能丟。做好旅游產品設計更新,可及時推出數字化旅游、智能化旅游、AR、VR體驗性旅游產品;結合山水熊貓、川西林盤、天府綠道、精華灌區等優勢資源,進一步開發提升鄉村體驗游、戶外運動游、健康休養游等健康旅游產品;持續培育提升夜食夜購夜娛夜宿業態,做活夜間經濟,打造網紅打CALL店、區域首店、特色老店、晚味去處、購物潮地、風情街區、光影秀場、視聽劇苑等夜間經濟引爆點;培育電商營銷、快遞配送、私人定制、數字媒體、康體養生等消費新業態,扶持“都江堰市直通車”“青城八百里”“大青城”等新近露頭的本土平臺配送新興服務業。5.3促建龍頭項目和創新招商模式并重,盡快搶占旅游新高地。隨著都江堰市服務業龍頭項目融創文旅城的有序復工,重大項目的促建工作應提上首要日程。持續加快推動融創水雪世界、融創青城秀場、室外主題樂園,以及外江水上娛樂等重點項目建設,迅速填補并全力搶占成都市、重慶市乃至西南地區的爆款旅游IP產品高地。疫情期間苦練內功研究產業發展趨勢,用好都江堰市為無現癥病例區尤其是無一個病例的“光榮”優勢,增強投資者信心,創新運用視頻洽談、在線簽約等招商引資模式,做好優質項目儲備工作。5.4開展事件營銷和推出感恩回饋并重,彰顯城市人文關懷。結合疫情這一特定事件,延續都江堰市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免費饋贈熊貓卡的營銷思路,對支援湖北(武漢)或對防疫工作具有特殊貢獻的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區人員等,推出旅游折扣乃至免費的感恩優惠活動,增加帶游率和復游率;科學研判籌備,在安全防控前提下,恢復舉辦雙遺馬拉松、清明放水節、消夏啤酒節、虹口漂流節、田園詩歌節等具有鮮明城市特質的賽事節會活動,做活會展經濟、會獎旅游經濟,講好城市營銷故事,全面彰顯溫情的城市人文關懷,提升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譽度。5.5踐行靠前服務模式和引領健康生活方式并重,培養新消費觀。疫情期間,基層社區、街道鄉鎮、職能部門、醫療救護等單位工作人員都是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沖鋒在先、靠前服務的真實踐行者,為做好疫情防控不遺余力,疫后政府更應弘揚此類為民靠前服務模式;此次疫情影響深遠,必將引起廣大消費者和群眾百姓對健康生活理念的探尋和觸動,進一步思考健康消費觀念,更加注重衣著材料天然、食材綠色有機、出行健康環保、疾病預防在先等,塑造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借此時機,市場順應提供滿足需求的健康消費供給商品,引領并培育新的消費理念,形成更加環保健康的消費品產業鏈。

參考文獻

[1]中共都江堰市委政策研究室《關于疫情對都江堰市旅游及服務業影響分析與對策建議的報告》(都政研報〔2020〕2號)[R].

[2]2019年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數據,在本文成稿時尚未正式公布.

[3]中共都江堰市委政策研究室《關于疫情對都江堰市旅游及服務業影響分析與對策建議的報告》(都政研報〔2020〕2號)[R].

[4]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調研專報》[R].2020-2-26.

[5]都江堰融媒體中心《每日都江堰》3月2日微信公眾號《防疫復工兩手抓!都江堰市910家餐飲企業商家有序恢復營業!》[EB/OL].

[6]中共都江堰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黨組《關于肺炎疫情對我市服務業影響的報告》(都商投黨組報〔2020〕8號)[R].

作者:熊水泉 黃萍 單位: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2.都江堰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