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城規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11 09:13:20
導語:生態水城規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史以來,新安就存在十年九旱的問題,農業生產常遭旱災威脅,工礦業也受水資源影響難以得到深層次開發。1988年至1997年,10年間8年大旱,全縣境內50條大小河流除黃河外全部斷流,14座中小型水庫干涸12座,16871處屋頂接水工程及水窖、坡池全部斷水。307個行政村有247個村嚴重缺水,缺水人口達26.9萬余人,占農業人口的60%。因干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多數水井干涸無水,出現水荒甚至斷水,不僅使居民生活用水難以保障,而且嚴重影響著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正常工作、生產秩序,阻礙了整個新安經濟的發展。基于此種情況,新安縣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便已有計劃在黃河干流興建提黃工程,并進行了勘測規劃工作,但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工程一直難以實施。直至小浪底水庫的興建,庫區新安境內黃河水位將抬高120余米,庫區支汊水量充盈;新安縣在90年代末期建設新安提黃工程,為新安電力集團的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水源,為新安縣的工業經濟騰飛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利用澗河穿城而過的地理條件,改善因發展經濟而造成的水質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圍繞澗河造就生態河谷,打造引畛濟澗工程等水利工程,利用畛河和小浪底庫區為水源聯合供水,北水南調,自流引水至新安縣縣城段澗河,增加澗河水量,修復水生態系統,促進環境改善,成為整個新安縣城人民的共同期許。于是“新安魅力水城”這個名詞一時間傳遍大街小巷,以澗河為源,依據地勢將水系引入各個片區,并按照層級有序分布,形成水網成為水利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
2生態水城規劃建設依然存在的難點
新安縣主導建設的引畛濟澗工程,是新安縣委、縣政府重點關注的水利工程項目,其建設內容與新安縣境內的種種水資源缺乏狀況息息相關,旨在解決新安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減少地下超采的現象,力保新安縣境內居民生產生活、工業發展用水均能夠得到切實保障。引畛濟澗工程于2014年開工建設,與此同時縣城8平方公里區域的“水城”規劃編制工作正在進行,借助引畛濟澗工程,沿澗河兩岸開發建設集商住、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層次居住休閑區,打造新安城南宜居“水城”。總的來說,工程建設承前啟后的思路是明確的,但其間一些更為深層的內容更應該值得我們思考。在整個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工程建設可能亟需解決該地區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同時也應加強防洪意識、水資源質量以及建設監管等問題上的考慮,避免疏漏;如何保障水城的供水水源的穩定可靠和水質不受污染及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都是重點難點,再者,新安縣境內居民人口眾多,澗河兩岸分布的各種企業,所產生工業廢水、居民生活用水的處理也是一大問題。
3就生態水城的規劃建設的一些思量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洛陽市新安縣城區占地面積會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我們要對此加以掌握與明晰,朝著“一心兩帶三軸、水網縱橫、依山傍水”的水城規劃空間格局而努力,從而打造水網縱橫、依山傍水的魅力水城形象。但應該注意的是,魅力水城的規劃建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劃標準進行,重視以下注意事項:
3.1確保生態水城的規劃建設成功實施
澗河為新安縣重要的河流生態系統,穿城而過,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水入澗后,增加澗河水體自凈能力,對澗河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產生有利影響。同時,調水入澗后,可以增加澗河河道內生態景觀水量,在沿澗河兩岸形成高樓倒影、波光粼粼的韻致,各種樹木、綠地、健身器材、雕塑相隔分布,移步換景,美不勝收,使澗河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此,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水城規劃編制工作,綜合分析水城建設各項相關因素,為水城的成功實施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3.2魅力水城水資源的質量監管
新安縣緊鄰小浪底水庫,考慮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引畛濟澗工程生效后,可以從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尾的畛水河入黃口處調入水量,通過自流方式進入澗河河道和新安縣城,為解決新安縣用水困難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盡管擁有這般優勢條件,如若要真正建成魅力水城,還需加強對此區域水資源的質量監管,做好防洪、排洪工作,處理好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健全完善縣內河流的防洪體系,給魅力水城水資源營造優良的生態環境。
3.3完善新安縣城自身,促進生態水城建設
近年來,伴著生態水城規劃建設的大規模發展,對水城自身的形象塑造等外在工作的進行也慢慢的變得重要,對水城的名字確定、水城的代表物的確定,亦可有關的學者討論、研究,也能讓當地居民自己選擇。同時將大型的節慶活動融入其中,建立有關水城的文化活動,建立水城論壇討論會,也可以建立相關展覽會,不停的開拓水城的文化氛圍。反正,我們要積極的采取一切措施,利用能用的一切資源,利用所有的外界幫助,進一步的加大水城自身的發展,打響水城的關注力,將水城推向市區,推向全省。
作者:樊磊 單位: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水利局
- 上一篇:大學英語文化教育論文
- 下一篇:科學技術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