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26 02:50:11
導語:城鄉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建設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鄉村建設在城鄉規劃建設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對整個城市乃至地區的發展都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文章從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和問題、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策略幾個方面對當前城鄉規劃中美麗鄉村的建設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美麗鄉村;鄉村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城鄉規劃的重要性愈發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內容,其具體表現為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寬裕、管理民主等方面。鄉村建設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發現了部分問題,相關執行部門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規劃綠色、節能、環保的美麗鄉村。
1城鄉規劃中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和問題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三農”工作方針政策,在國家政策、基金的扶持下,全國上下積極開展美麗新農村建設,大力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當前,美麗鄉村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特色優勢,以自身特色產業為基礎,農旅融合共同促進發展,打造景區、民宿、特色展區、農家樂一系列服務區,打造新型農村休閑旅游業。加大地方政府特色風貌建設的引導把控,由點到線、由線向面、由村向鎮拓展[1]。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委會發揮其自治權利,號召全村上下參與其中,使農村不僅風貌煥然一新,還能有效促進村民收入增長。但目前美麗鄉村的建設仍存在一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不到位,需要后期不斷調整策略,轉變思想。1.1環境污染嚴重。過分注重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或者秉持著“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去建設,這種錯誤思想經常出現在城市和鄉村建設過程中。為了加快鄉村建設,一些地方政府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引進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不僅破壞了鄉村水質量、空氣質量,還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使得農產值下降,病蟲害泛濫。為了防治病蟲害,農民又噴灑過量農藥,使得作物和土壤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此惡性循環,不僅經濟得不到增長,還污染了環境,影響了農民正常生活。1.2水污染嚴重。據2016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顯示,全年城市與鄉村的污水處理率分別是93.4%和22%,城鄉之間落差較大,就相關政策而言,最新政策是2018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對農村污水,化肥、農藥等產品的質量標準和使用標準、畜禽廢棄物防治、水產養殖等的要求[2]。農村缺乏飲用水過濾系統,直接飲用地下水,并用其澆灌農作物,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資源大量浪費,地下水位越來越低。如果水流源頭遭受了污染,不僅會使農作物產量降低,污染土壤,還會使飲用地下水的農民的身體遭受一定程度的傷害[3]。除此之外,部分農村地區缺乏下水道等排水設施,一些生活用水未經過濾就直接投放至河流中,導致河流內金屬含量過高,水草蔓延,水質堪憂。1.3規劃不足。在對鄉村建設的規劃中缺乏“鄉愁”、“地域文化”的考慮,為了快速達到現代化建設的目的,農村的高樓層出不窮,特有的鄉村風貌被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沒得到傳承,在進行鄉村建設規劃中有些設計人員甚至直接抄襲互聯網上的案例,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使得實際建設和后期效果脫軌,甚至出現了“千村一面”的現象[4]。究其根本,是因為地方政府對于鄉村建設缺乏長遠性和整體建設規劃,過于追求高速發展,使得“可持續發展”變成了無稽之談。1.4住宅建設不合理。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目前鄉村建設存在諸多功能設計上的問題,例如為了使建筑造型更加美觀,直接將儲藏間設置于屋頂,只保證了美觀,缺乏實用性考慮。除此之外,缺乏以人為本的思想,老年人的輔助設施建設不完善,諸多已建成的建筑也出現了不可避免的質量問題,自身的建筑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1.5可持續性發展后勁不足。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地方政府過于追求產業結構的改變,在建設新農村的同時大力發展旅游業,然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備,交通不便利,景區建設不完善,缺乏特色,產業水平偏低,后勁不足,農民經營者收入不足,積極性降低,導致資源的浪費,游客體驗感差,甚至有些景區出現了建設工程爛尾現象,不僅使政府的財政負擔加重,也制約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進程[5]。
2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
2.1以人為本的原則。無論任何規劃建設方案,都要從實際角度出發,將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對農民進行積極引導,保證其能最大化投入鄉村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保護自己生產生活的家園。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至關重要,在對鄉村文化進行開發時,要對一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打造鄉村自然特色的文化理念。2.2科學規劃的原則。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過程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不可不追求經濟發展,也不可只追求經濟發展,只有將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確保鄉村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的進程。2.3生態優先的原則。通過向村民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方案,向相關工作人員傳遞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的規劃原則,在經濟發展和生態規劃出現矛盾時,生態優先,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結合現有資源,對農村居住環境進行改造,結合不同項目的發展目標。全方位多層次共同推進現代化進程[6]。2.4將農民作為主導力量。鄉村建設過程中不能忽視農民的力量,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不僅可以為城鄉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同時還對城鄉統籌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這就要將農民作為主導力量。密切聯系群眾,以農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需求,真正做到服務農民,造福農民[7]。
3城鄉規劃中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3.1生態環境規劃策略。在城鄉規劃大背景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優化,就要求政府始終秉持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去規劃鄉村建設的生態環境,在推翻舊的建設新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保護原有環境和資源。在開展滴灌、噴灌工程工作時,政府要深入挖掘鄉村特有資源,避免類似“千村一面”的無用設計。環境優勢是鄉村建設中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可浪費,因此要對村民加強環保理念的宣傳,引導全體人員參與到保護環境的工作中,培養保護資源,節約能源,綠色有機的生活方式[8]。環境的保護、資源的節約,良好生活方式的提倡不僅需要依靠農民的自覺意識,同時針對一些固執己見,自私自利的行為,要求政府出臺相關保護政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如成立專門的環保小組,組織監督各村莊的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調動起全民的積極性,共同投身村莊的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中,使村容村貌由內而外的煥然一新,從根本上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3.2綠色循環農業規劃策略。農村經濟的發展,核心產業仍是農業,農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工作人員要秉持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農村現有的水資源、土壤資源、金屬礦業資源、生態環境資源,建設綠色循環型經濟體系。例如,針對一些地處山林的鄉村,可以引導農民種植一些利于生長的農作物,再通過加大牲畜的養殖,提升土壤的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牲畜的糞便是良好的天然養料,可以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養分,減少病蟲害的危害,形成良好可循環的經濟體系,最大化的推進農村現代化進程。3.3環保節能產業規劃策略。由于對經濟增長的過快追求,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引進外來企業促進經濟的發展,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這類企業的引用雖然帶來了短時間內的經濟增長,卻破壞了鄉村環境,使得空氣遭受污染,水資源破壞,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最終短暫的經濟發展終會面臨瓶頸,原有的青山綠水變成了窮山惡水,從根本上與可持續發展宗旨相違背。因此,地方政府要引以為戒,在引進外來企業時要嚴格篩選,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型企業,同時對于企業產出的污染物要進行妥善處理,嚴格控制排放標準。根據鄉村實際情況,發展特色旅游產業。鼓勵農戶發展農家樂[9],地方政府要對農戶進行技術支持和政策幫扶,針對一些封閉落后的經營方式可以邀請相關專家為農戶講解,建設新的產業鏈,如建設綠色采摘基地、生態果園、蔬菜大棚,也可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設計出具有鄉村特點的民俗旅游項目。城市居民在長期的社會壓力下渴望回歸鄉村,開設這類“回歸鄉野,懷念鄉愁”的特色項目可以讓城市游客放松身心,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更加尊重農戶的勞動成果,同時還可以設立農村生活體驗項目,讓游客參與到谷物收割、喂雞、放鵝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對兒童的教育也有良好的幫助。廣西國有七坡林場立新森林人家是廣西林場利用現有資源建設的特色農家樂體驗項目,其內部設立森林美食區、灶臺文化區、楊梅采摘園、國外松種子園等特色園區,可以給游客帶來全方位的體驗。其中森林美食區的房間以森林種質資源命名(圖1),房間內部設置以植物命名的簡介牌,不僅具有自身特色,還對游客進行了知識科普。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爛尾現象,這就是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的長遠規劃所導致,因此地方政府要對這些爛尾項目進行合理規劃,旅游產業要發展,基礎設施必須建設完全。首先要發展交通,其次組織專門的學習小組前往美麗鄉村進行示范案例的學習交流,學習過后要結合村落的實際情況,創造出鄉村改建特色。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引進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將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統一收購,避免因為市場需要不足或者自然災害造成的資源浪費,確保了農民的收入,使其更積極的投身農作物的培育過程中。加工后的農產品供銷至餐飲行業,農作物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也使城市居民可以吃到天然無公害的農作物。3.4居住環境的規劃策略。經過實地考察,不難發現各地區農村的房屋構造結構、道路鋪裝設置及建筑材質選擇都有一定的獨特性,這是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護的重點,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維持其原有的特色,將地域文化傳承發揚出去。在對南寧市西鄉塘區城郊的居住小區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區的建設缺乏設計性,將原本舊城區進行徹底翻新,使原有特色建筑和特色邕江文化全部拋棄,所以在房屋改建的過程中應當鼓勵村民選用當地特色材料和建筑技術去建設,盡量維持原有建筑造型風格。依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完善村中的各項基本設施,如損壞道路的維修,偏遠山區通路問題,構建污水處理廠,針對農村垃圾實行合理的垃圾分類處理,健全排水管道,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村。3.5地域文化保護策略。地域文化是千百年來沉淀出的文化傳統,任何改建重修都不能丟失地域文化,農村的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地歷史文化的體現,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一般主要包括:方言文化、飲食文化、民族宗教信仰,民間特色建筑、民俗風情等,形式多樣。在美麗鄉村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求地方政府格外注重地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引導青年一代不忘本,也要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通過開設一些鄉村文化節,組織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對一些優秀的文化繼承人加以表彰,拍攝相關文化紀錄片等方式向外界宣傳,引導更多的青年投身于文化傳承中。同時政府還可加強地區的文化產業建設,例如在國學文化盛行的今日,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學習政策,開展相關教育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提升村民的個人素養,構建農村新風氣,還可以將農村建設成特色文化村,形成良好的文化產業[10]。
4結束語
隨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戰略目標的提出,為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全員參與其中,為城鄉規劃中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城鄉差距的縮小夯實了基礎,為農戶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農民收入增長,生活幸福指數提高,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社會動亂的產生。然而,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們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時,要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不足之處,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目標,長遠規劃,更好地推動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對于未來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不能止步于此,還應該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廣泛征集新穎的設計理念,更好的推動現代化農村的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鄒宗根.建德市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及面臨的挑戰[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9(05):19-21.
[2]江星濤.鄉村水污染防治源頭控制政策與技術路徑探討[J].化工管理,2018(23):201-202.
[3]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健全鄉村水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湖北政協,2019(02):43-44.
[4]付洪良.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協同關系———鄉村振興視角下浙江湖州的實證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01):8-12,18.
[5]劉沖.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9(24):102-103.
[6]安賽.淺析城鎮化進程中的美麗鄉村規劃與設計[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7):162-163.
[7]莫明勇.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美麗鄉村規劃探析[J].居舍,2019(21):7.
[8]李珊珊.美麗鄉村視野下特色旅游村鎮景觀規劃的原則與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9(01):61-63.
[9]黃小婷.城鄉規劃中美麗鄉村建設理論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15):262.
[10]韓素娟.“一村一品”理念下的美麗鄉村規劃設計[J].現代園藝,2019(08):96-98.
作者:翟志軍 唐世斌 朱曉晨 李蓉 陳澤金 黃勝 曾燕雙 單位:1.廣西大學 2.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七坡林場
- 上一篇:電網企業客戶渠道引流模型研究
- 下一篇:生態水系建設規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