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習型寢室的創建與實現路徑

時間:2022-03-01 03:12:33

導語:高校學習型寢室的創建與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習型寢室的創建與實現路徑

摘要:寢室作為高校學生居住休息的場所,占據了大學生在校期間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對青年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只有充分發揮寢室團體與學生個體的主動性,才能逐漸形成完整的體系,建立起有效運行的機制。把學習共同體理論引入學習型寢室的建設中,能夠挖掘寢室的學習功能,加強寢室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學習型寢室;高校校風建設

1學習共同體理論提出的背景

共同體作為一個明確具體的社會學概念,始于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他在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中區分了共同體與社會的特征。滕尼斯認為,人存在一種普遍的共處愿望,其構成了人們相互結合的原始動因。其基本形式包括血緣共同體(親屬)、地緣共同體(鄰里)、精神共同體(友誼)。[1]學習共同體的概念最早由博耶爾在《基礎學校:學習共同體》中提出。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共同體被給予了更加深刻、多層次的解釋與內涵。比如,鐘志賢認為學習共同體是一種為了完成真實任務,學習者與其他人相互依賴、交流和協作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是由歸屬感、信任感、分享感、互惠感這四大要素構成的。[2]寢室既是地緣共同體,也是精神共同體。在共同目標的驅使下,寢室的每個成員會更加具有認同心理與歸屬心理,并且積極地參與共同體的學習生活,由此逐步地形成一個寢室群體的共同文化價值。

2高校寢室學風的現狀

2.1寢室學風建設不受重視。寢室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傳統的高校學風建設沒有關注到寢室學風建設這一領域。這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寢室的育人作用,高校學風建設也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力建設能夠形成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型寢室,并將其作為學風建設的重點。2.2寢室學習氛圍不夠濃厚。2.2.1學習態度懶散。相對于高中階段,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個人時間增多,其娛樂時間、休閑時間占比增加。而部分大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在處理自由支配的時間時往往是無計劃性的,甚至出現懶于學習、沉迷娛樂的現象。寢室作為非正式小團體,懶散的學習態度具有傳染性,極易使寢室形成不良的學習氛圍,并在不同的宿舍中傳播。2.2.2網絡休閑娛樂活動較多。目前的大學生群體基本上屬于“00后”,對于網絡有著較強的依賴感,其休閑娛樂方式趨于網絡化。寢室既是學生學習休息的場所,又是學生交換信息、討論交流、休閑娛樂的場所。因此,在大學寢室中學生對社交網絡、短視頻和手機游戲平臺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造成原本學習的時間會被休閑娛樂活動所占據,學習氛圍也會被淡化。2.2.3作息不規律,晨昏顛倒。高校大學生思維活躍,熄燈以后躺在床上其精神依舊很亢奮,不能按時進入睡眠的狀態。據調查,90%的寢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夜談現象,討論的話題自由而廣泛。18~22歲是學生生理與心理的騷動時期,許多話題與學習無關,大多涉及奇聞異事和情感問題,甚至不少大學生因為情感挫折而出現失眠現象。這些因素導致了很多學生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晨昏顛倒現象普遍存在。2.3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與安全隱患。大學生從高中緊張的學習氣氛中“解脫”出來,并且快速步入心智趨于成熟的成年階段,對于成年人的行為習慣十分向往,甚至出現了不少不良的模仿行為,如吸煙、酗酒、賭博等。除了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還有違章使用大功率電器的現象,埋下了安全隱患。此外,還存在著寢室衛生問題:寢室空氣渾濁,物品擺放雜亂,衛生長時間不打掃。[3]2.4寢室人際關系緊張。當前高校普遍采取隨機分配寢室的方法,導致陌生的同學生活在同一個較為狹小的空間里,加上各人不同的生活習慣,難免會出現寢室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調查顯示,發生矛盾時,45.4%的學生不希望外人介入,36.4%的學生希望關系好的其他同學介入,7.2%的學生希望班委介入,11%的學生希望輔導員介入。由于大部分師生在主觀上淡化矛盾,懶于解決矛盾,極有可能使得矛盾升級,形成不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不利于高校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4]

3影響學習型寢室建設的因素

3.1管理部門對學習型寢室建設不夠重視。寢室本身就屬于亞文化區域,相較教學樓、圖書館等學習氛圍較為濃厚的區域,寢室所受到的關注度是遠遠不夠的,經常被忽視。有關管理部門以寢室的后勤、衛生、安全保障為主要職責,并不重視學習型寢室的建設。3.2在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輕育人。學習型寢室的建設是“三位一體”的工作,其中,管理、服務與育人三個功能密不可分。在日常寢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重視寢室的管理功能而忽視了育人功能。高校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管理部門制定了許多寢室規則,對大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限制與約束,甚至有些規則顯得不近人情。寢室規則在某些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強制執行會引發學生的反感與不配合。3.3學生的主體性不強。學習型寢室的建設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才應該是參與建設的主體。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寢室的建設更多是由高校來承擔,學生只是被動地應付。久而久之,學生認為寢室建設是學校管理部門單方面的工作,與自己無關,自然降低了學生對寢室建設的積極性,甚至某些學生出現了消極應對的情緒,即便是參與也只是為了應付學校交代的任務,阻礙了學習型寢室的建設進程。3.4學生沒有意識到建設學習型寢室的重要性。寢室不僅是學生生活休息的場所,也是其學習行為延續的場所。學生在寢室可以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可能會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然而目前大多數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建設學習型寢室的重要性,只是從表面上認為寢室是休息、娛樂、放松的地方,而忽視了寢室的學習功能。3.5消極的人際關系建設學習型寢室,需要營造良好的寢室文化氛圍,構建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寢室各成員的性格、生活習慣不同,成員之間難免會產生分歧。“小團體文化”“個人主義”以及消極的人際關系會阻礙學習型寢室的建設,也會影響寢室文化的發展。

4學習型寢室建設的原則

4.1提高學生對寢室功能的認識。許多大學生對于寢室功能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寢室只是休息、娛樂的場所,沒有意識到寢室的氛圍對于個體影響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學生對于寢室功能的認識,加強對學習型寢室建設重要性的宣傳,保證學習型寢室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4.2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習型寢室建設向來都是自上而下的,再加上建設內容單一陳舊,對高校學生沒有吸引力。對于學習型寢室的建設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此保證學習型寢室建設的效果。

5學習型寢室創建的途徑

5.1樹立共同目標,自律為上。根據目標的對象進行劃分,將學習型寢室的建設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學院目標。各個學院相互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嚴肅活潑的文化氛圍。第二,寢室目標。如寢室成員對于參與評選校級文明寢室的目標、一次性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目標。第三,個人目標。包括個人學習規劃和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等。首先將學院目標作為建設工作開展的框架,建立一系列標準,設計一系列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根據寢室與成員的現狀制定寢室目標與個人目標,逐步形成“個人-寢室-學院-學校”層級分明的學風建設體系。[5]同時利用寢室作為主要宣傳陣地,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定期開展寢室學術文化活動、講座、辯論賽等,打造“百家爭鳴”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發自內心地轉變學習態度,變他律為自律。5.2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學生通過觀察示范者的行為進行間接的經驗學習,同時受到周圍同學成功的激勵,也能夠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學生黨員示范寢室”的評比活動。把學生寢室作為學生黨員落實指導思想的平臺,并且要求黨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樹立先鋒模范形象,增強黨員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黨員在服務學生、學習態度、個人衛生、活動開展、遵守紀律等方面要爭先創優,以自己的行動引領寢室的文化建設,進一步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員意識。[6]5.3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提升寢室管理水平。學校應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提供便利完善的物質條件,升級宿舍硬件措施。例如,在寢室樓內設置通宵自習室,并招聘寢室樓內勤工儉學的學生進行管理。開設樓層交流角,可供學生探討專業問題,實現共同學習。同時可以進行優秀示范寢室展示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型寢室建設氛圍。除了提供硬件設施的保障,院校不僅要提高寢室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吸納優秀的管理人才進入管理隊伍,還要制定合理的寢室管理規章制度,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引導。

參考文獻

[1]汪國新,項秉健.社區學習共同體:重拾共同體生活的現實載體[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9):64-69.

[2]樊雅婷,曹俊.學習共同體視域下的高校學習型寢室創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9):240-241.

[3]熊曉春,韓菁.關于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4]劉晨,詹星雅.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及矛盾化解策略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4):30-33.

[5]柯倩蘭.學習共同體:學習型寢室創建的新視角[J].科教文匯,2013(9):180,183.

[6]盛義保,付彥林,王騰.加強高校寢室文化建設有效途徑探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3):87-90.

作者:任怡然 單位:黑龍江大學